【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五年(2)

秋季,《春秋》记载事件较多。第一件事,三传引述《春秋》时记录略有差异,《左传》和《榖梁传》都是“秋,卫师入郕(chéng)。”《公羊传》则是“秋,卫师入盛。”郕和盛同音不同字,后面再看到三传引述《春秋》经有关这个国家记录时同样的差异,就不再赘述。郕,在史书中的记载很少,有说郕本字是“成”,就是《史记·管蔡世家》里提到的周···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五年(1)

春季,唯一被《春秋》记载的,居然是鲁隐公的一次娱乐活动。在引述《春秋》原经时,《左传》是“春,公矢鱼于棠。”《榖梁传》和《公羊传》是“春,公观鱼于棠。”矢鱼,字面意思好像是用箭射鱼。也有说矢,是陈列展示的意思。矢鱼就是渔民陈列捕鱼的器具然后表演捕鱼供观者娱乐。所以鲁隐公这次去观鱼的行为,类似今天游客去查干湖参加冬···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四年(2)

秋季,《春秋》记录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翚,标准的称谓应该是公子翚,字羽父,是鲁隐公的叔伯辈人物,跟之前《春秋》提到过的公子益师是平辈。《春秋》上一条记录里,夏天的时候已经有一次四国伐郑记录了,按《左传》说法,是围住郑国都城东门五日而返,则此次是诸侯联军又一次攻打郑国···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四年(1)

春季,《春秋》记录了两件事。一是“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莒国,前面已介绍过。杞国,据说在夏朝就已经立国,姒姓,是大禹的后裔,封地在今河南杞县一带。商汤灭夏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周武王灭商后,寻找禹的后裔,找到了杞东楼公,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后来由于受到宋国、徐国···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三年(3)

冬季,《春秋》记载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这是齐国第一次在《春秋》出现。齐国始封祖是大名鼎鼎的姜太公,所以齐国本是姜姓诸侯国。其封地主要在今天的山东东北部,国都大部分时间都位于今天的临淄。在战国时期的公元前386年——齐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姜姓国君齐康公十九年——周王室承认齐国当时的相国田···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三年(2)

夏季,《春秋》只有一条记录,但三传引述原经时出现差异。《榖梁传》和《公羊传》都是“夏,四月辛卯,尹氏卒。”而《左传》则是“夏,四月辛卯,君氏卒。”其实就一个疑点:被《春秋》称为“尹(君)氏”的人,到底是谁?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三年(1)

春季,《春秋》记录了两件事。一是“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这是《春秋》的第一条特殊天象记录。鲁隐公三年春天,二月己巳,鲁国观测到日食。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二年(3)

冬季,《春秋》记载了四件事。先说第一件事“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二年(2)

秋天,《春秋》有两条记录。一是“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秋季,八月庚辰日,鲁隐公在唐地跟戎人会面,双方举行了正式结盟仪式。唐,在今天的山东省鱼台县一带。唐的正东不远,是费伯擅自修筑的郎,西南处不远是费伯的封地费,正北是春季鲁隐公和戎人会面的潜。唐和潜相比,离鲁国统治核心区域更远一些,则应该离戎人更近,意味···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二年(1)

春季,《春秋》只有一条记录,“春,公会戎于潜。”春季,鲁隐公跟戎人在潜会晤。戎,是当时的少数民族,因为主要活动范围在中原诸侯国的西边,故又称西戎,据说其以犬为图腾,所以也被称为犬戎——我感觉如果按西戎、东夷、南蛮、北狄的称谓推测,西戎其实应该是对整个西边少数民族的统称,西戎内部应该也还有不同的部落族群乃至国家。东···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7)

冬季,《春秋》记录了两件事。一是“冬,十有二月,祭伯来。”有,通又,十有二月,就是十月再过两个月,即十二月。祭伯,是对祭国国君的称呼,犹如前面的“郑伯”。祭国的封地在今天的郑州祭城,始封祖是周公第八子伯翔。杜预认为这位祭伯同时还是周王室的卿士——跟郑武公和郑庄公一样,都既是诸侯又是周王室卿士。祭国在鲁隐公元年,郑国···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6)

这条记录虽省略了主语,但还是很容易推测出主语就是“我”——即鲁国人。宋人,即宋国人。宋国在前面简单讲述过,是殷商后裔,国都商丘(今天的河南商丘)。按《汉书·地理志》说法,“宋地,房、心之分野也。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5)

天王,是对周王的尊称。此处的天王,就是周平王。使,即派出使者。宰咺,是对这位使者的称呼。“咺”是名,官职为“宰”。归,通“馈”,是赠送的意思。惠公,前面说了是鲁国的上一任国君、鲁隐公的爸爸鲁惠公。但仲子是谁,出现了争议,这个后面再细说。赗,是葬礼时用来陪葬助祭的车马等物品。《春秋》这条记录意思说,鲁隐公元年秋天,七···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4)

这是《春秋》记载的第一次重大政变——不过发生地不是鲁国而是郑国。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3)

这是鲁隐公有记载的第一次重大外事活动。不过三传在引述《春秋》原经时,细节上略有差异。一是与鲁隐公会面的这位诸侯,《左传》和《榖梁传》都是“邾仪父”,而《公羊传》则是“邾娄仪父”——所有提到邾国的地方,《公羊传》都是邾娄。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细节上偶尔会有差异,类似例子后面还会看到。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隐公元年(2)

在正式讨论《春秋》和三传前,有一点需要提前说明:并不是《春秋》所有记录,三传都有对应解读,有些记录《春秋》有而三传都未关注,这种情况称之为有经无传。三传有些记录则是对《春秋》没有记录的事情做的补充,这种情况称为有传无经。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番外篇:试论《春秋》人物称谓及排序问题

传统认为春秋时代的诸侯和诸侯国,存在“公、侯、伯、子、男”五种等级之分,且《春秋》里的称谓和排序也基本遵循这样的原则——当然,这个观点现在也越来越多人提出质疑。但我后面谈到的一些看法,前提基础都是假设这个观点成立。所以先简单说一下五等爵位制,再讨论一下五等爵位制前提下,《春秋》人物称谓和排序问题——相关问题很多学者···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前言(3)

《春秋》仅两万多字,但对其进行阐释解读的著作却非常之多。《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典型代表。若再考虑到后人对三传的进一步解读,则相关内容就非常广泛,涉及知识面也非常博大。我第一遍开始读《春秋》和三传时,还试着对照《史记》《国语》《诗经》《论语》等来读,但发现仅参考《史记》和《国语》,工作量就···

【三纯斋主人】《春秋》三传通读入门之一 ——前言(2)什么是经,什么是传?

织之纵丝谓之经。即经的本义,是织布的时候的纵线。见过老式织布机的人会很容易理解这个,织布的时候,先要确定好经线,然后以经线为依托,再横着穿插线——这个叫纬线——最后才能织成布匹。所以有“经正而纬成”的说法,这就是经线纬线的最早由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