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军】丁老师何以叹衰

前阵子丁老师推出《甚矣吾衰也》一文,在学生中引发一片唏嘘之声。但我感觉大家光停留在题目上,并没有仔细体会丁老师何以叹衰的用心。丁老师在文中分年衰和德衰,固然不无年衰的氛围,但主旨还在以德之不衰相砥砺。

【张晚林】何谓读书人?

若读书人下移为识字者,而识字者不过是技术与信息之获取者,自身即沦为下品,焉能获此高评?!古人谓读书种子,读书人之所以是种子,盖弘道翼教、移风易俗、正心淑民,端赖此也;识字者不过职业人,赚钱以养身家者耳,与斯何干?故读书人与识字者之辨,岂不大也哉?!

【许石林】SOHO是非常令人恶心的名字,改为“搜候”算是很难为人、很客气了

什么时候把深圳的“kk猫”、“抠抠扒”也责令改正?因为这两个破洋字母名,我从不主动约人到那两个地方去见面、吃饭,不得不办事,也是能避开尽量避开,总觉得这种名字对别人说不出口,一想起来就觉得很臊,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还一直担心:北方那些老年人来深圳,又不说普通话,如果请他们到这地方吃饭游玩,怎么给他们说这两个名字···

【许石林】玉米地遭水灾后的两则故事:背后是一个让人饱含热泪的“乡土中国”

依我的理解,用这两本书,从学生入手,逐步修复或者纠正中国社会整体世俗价值的偏失,让人们心态逐步平和,用正常的视角和非功利心态,感受并理解“文化乡愁”,重新感受认识传统社会文化伦常价值下的生活情态、世事兴衰,以及重新检省自身的中华乡土文化属性,找到自身真正的文化基因、激活日渐迷昏欲睡的中华心。

【余东海】平等和差等

儒家的平等是中道的平等,有四重义:一是良知平等,人人皆有良知,人人良知平等;二是人格平等,只要是人,就具有相同的、不受侵犯的价值和尊严;三是人权平等,每个人都具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的权利;四是机会平等,政治领域和社会职位向所有国民开放,经济领域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

【曾庆宁】中国文化的下一个二十年(在大湾区新儒商论坛的发言)

刚才主持人对我做了介绍,提到我是曾子家学的传承人,在此稍微延展一下。我出生在广州,老家在梅州,小时候回老家接受家族前辈的传授,学的是儒家经典四书里的《大学》,古本《大学》一千七百五十三字,我学了九年,现在我六十一岁,学习、践行《大学》前后四十九年了。《大学》强调修身,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林桂榛】冬至吃汤圆、圣诞节、腊八节等的来历(附诸节日历法考原)

圣诞节实是冬至节日与宗教结合的产物。冬至是天正,腊日是地正,元旦是人正,古人曾都作岁首看待。腊八节实是大寒节,端午节是夏至节,与清冬至吉祥!冬至是古人的大日子,要祭南天、拜太阳,甚至作为元旦(如同过年)。腊八节其实是古人的大寒节,端午节是古人的夏至节,与清明节相近的寒食节是古人迎火辰而禁火的耕种节(在十月历法···

【余东海】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东海客厅论度量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人有大量。虽然俗话,却是真理。量者,容量、度量、器量、识量也。大人、君子与小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量。如何应对无礼之徒和横逆之来,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器量。孟子认为,君子处此宜自反。自反而有礼,自反而忠,则视之为妄人,比之为禽兽,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许石林】抄书之余而已 ——中华历代经典读书箴言选

我读书,所幸自来有两个爱好:一是喜欢读辞书,捧着一本字典、词典,津津有味能在火车上从广州读到北京。我读有注解的经史子集,也往往是先读注解,然后读原文,喜欢那种将字词掌握之后的阅读畅快感;二是喜欢抄书,曾经羡慕诗人,一个学期抄诗十四本。

【余东海】唯大贤人能识孟,是真豪士必崇儒 ——洪落同仁《余东海孟子大义学习笔记》

2019年5月辛庄师范网络学院推出的《孟子大义》教学片,是东海第一次通过访谈的方式讲学。因非围绕具体字句进行,学术和某些观点不免粗糙,然真话实说,所言皆发自肺腑;信口开河,不无一听的价值。

【吳笑非】天子一爵說

異義:[天子有爵不?]《易》孟京說:有。周人五號,帝,天稱,一也。王,美稱,二也。天子,爵號,三也。大君者,興盛行異,四也。大人者,聖明徳備,五也。是天子有爵(按以上據别本増入)。《周禮》說:天子無爵,三公無官,同號於天,何爵之有?參職於天子,何官之有?謹案:春秋左氏云:施於夷狄稱天子,施於諸夏稱天王,施於京都···

【柯小刚】间性的觉知:庖丁解牛的触觉与心斋的听觉

“听之以气”是一种间性的觉知。普通觉知是对象化的物之觉知,情随物迁,是谓“听之以耳”;其次有心灵的“格式塔”,可以先天图式补足整全,看到现象背后的真实,但也难免师心自用,是谓“听之以心”;如果既非对象化于物,亦非执着于我,而是在物我之间建立随机生发的对话,使物我相生,时时觉知于其“间”,且以“间”觉之,与之共鸣共振共感,···

【许石林】哪里有淳善厚美的风俗,哪里就是我的故乡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的视频,讲理工男该如何读书,他批评张载的“为往圣继承绝学”之说:“这句话泄露了张载读书的境界:他(张载)只是为往圣继承人家的学问,那么注定了他在读书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去创造新的学问。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今天尤其是理工人才读书的时候要避免的。

【何伯勤】略说中正之道

研究易学的人都知道,一部《周易》,说到底就是在讲时中之道。时,就是天时,时间,时机,时势,机遇,机会。由于时空不二,所以这个“时”其实也隐含着空间的意义,因此“时”也代表着场合、地域、地位、处境的含义,这就是《周易》所讲的时和位。《周易》正是借助卦爻之象和所系之辞来告诫人们言行举动乃至决策措施务必要注意把握时机和···

【蔡子】中国已进入以中国逻辑对文明要素重新定义的新觉醒时代

司马南手撕联想引发现象级关注;国家自去年十月陆续开始对互联网平台进行整治,包括阿里、滴滴;教育部10月发一个通知说,已着手编写中国化的经济学教材。这看似不相干的三件事,其实都指向同一个事实:中国已经进入一个重新定义时代,一个新的大变革时代。

【余东海】载道之器和江海之量 ——东海客厅论君子

士可杀不可辱,圣贤君子不可侮,这是对世人特别是政治人物的一种道德要求。同时,不侮辱他人,更不侮君士君子,又是一种道德自律和礼仪修养。但是,请注意,就君子自身而言,又是最能受侮忍辱的。

【余东海】儒门外道和道器关系 ——兼批牟宗三黄玉顺两位

儒门外道已有三种:一是否定性善论,以荀子为代表,持性恶论;一是否定性即天,以蒋庆为代表,持性外拜天论、圣外求王论;一是否定外王功能,以余英时为代表,持儒家限于私域论。共同原因是不能明道。明道自知天性至善,就不会持性恶论;明道自知性即天,就不会性外拜天、圣外求王了;明道自知道器、体用不二,就知道道德必有政治之用···

【许石林】这就是“乡土中国” ——它土,却不愚

陕西关中东府,蒲城西南片,地理气候所致,秋天必有霖雨,数年例有大霖,使原属半干旱地区,连月雨涝,卤泊滩一带,地势低卑,尤易淹浸,水不下润,难以泻排,秋庄稼难以收获,麦子种不下去。今年正值秋庄稼将熟之季,雨势大而时长,顷成泽国。

【许石林】今天的艺人,越是名角,大致的通病,就是不得体

眉户《梁秋燕》,是渭南地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创作的现代戏,宣扬婚姻自主,这个戏至今全剧演出,估计仍能满座。其中的主要唱段已经成为陕西戏曲现代戏听众喜闻乐见的熟悉唱段。是现代戏剧目中与《刘巧儿》、《朝阳沟》媲美的戏。

【余东海】宜为学术补漏,莫为人民造神 ——蒋庆批判终篇

儒学没有两个本体论,也不是“天道本体论”含摄“心性本体论”。唯一正确的说法是,“天道本体论”就是“心性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