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6): 孔子之道,不离乎日用之间也

上九篇分三列:一曰学先王之道,二曰修德而行仁,三曰厚德于天下。此皆为外行也。故以《乡党》篇次之,举孔子之内行也。盖以孔子之内行,对于前九篇之外行,以明治家国者,内行以成外行,外行以成内行,内外相合,以成大业也。杨氏曰:“圣人之所谓道者,不离乎日用之间。”故夫子之平日,一动一静,门人皆审视而详记之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5): 圣贤之行,厚德于天下,道成肉身也

成德之至若何?圣贤之行也,厚德于天下也。得贤成圣者谁?孔子也。《近思录》论圣贤气象,程子谓仲尼“元气也”,“无所不包”也,“天地也”,“无迹”也,“尽是明快人”也。叶采注云:“夫子大圣之资,犹元气周流,浑沦溥博,无有涯矣,罔见闲隙。”是孔子德为圣人,《中庸》谓“与天地参”是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4): 择人而学仁,修德而行仁,信在其中矣

如何学而生信?学仁而修德,修德而行仁也。古之人行政事以仁,行人事以仁,所行莫非仁也。君子体仁,必能行前三篇要旨,故以《里仁》篇起端也。故云“里仁为美”,“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也。又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吾道一以贯之”,下学而上达也。又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义、···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3): 孔子以学生信,学先王之道,成孔子天命也

《论语》者,孔子论道之言也。论道者,不敢损益于先王之道,活然行于当世之谓也。古者先王创业垂统,有三道焉:一曰典,谓典礼制度也;二曰谟,谓修文德之方也;三曰论,谓制义应时也。夫先王既建典礼制度,修之以文德,行之于其世,以为天下垂范也;又立论道之方,以诗书礼乐教之,论之以制义,以成后人也。故《论语》者,诗书礼乐之···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2): 《论语》是六经的精要

孔子之学在六经。《史记·孔子世家》叙孔子删《诗》《书》定《礼》《乐》,晚而赞《易》修《春秋》,及门之徒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此六艺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也。

【尔雅台】论语篇次概说(1): 二十篇篇目概要

上十篇(内篇):主学而修德,故其文简而奥

【柯小刚】心斋与素王:《庄子·人间世》的春秋微言

《庄子·人间世》有可能是一篇隐秘的《春秋》心史。《春秋》公羊传的结尾,孔子有三叹:“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何休注:祝,断也)。西狩获麟,子曰:吾道穷矣。”

【许石林】治天下,半部《论语》用不了,根本用不了! ——兼答杜生

宋人有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的描述,生动形象,让人如身临其境,见其丑谬。孺子可教!

【吳笑非】儒家主張的國體政體

國體、政體應當是近代翻譯概念,由於中西概念體系背景不同,所以我也搞不清到底什麼意思。所以這裡只是籠統理解為關於state(類似中文政權,但不等同於國)即politics(類似中文政策,但不等於政)的概括觀念。當然,本篇藉助西方概念,但主要不討論西方形態。

【许石林】AI来袭,幸好还有一件事,永无捷径可走。

传统中国人不轻易表达对父亲的敬爱。心里有,但不表现出来。尤其是我们西北人、关中人,父子讲究日常默契,不太言语交流。一切尽在无声中。

【尔雅台】学而第一:AI时代的最佳课纲(下)

首先是“弟子入则孝”,从小孩开始。弟子指7、8岁的小孩,告诉他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孝悌谨信,为以后的进德修业打基础。我们今天学传统文化,民间的读经推广,还是很有成效的,虽然也有很多争议,但读肯定没错,背也没错,不过这其实不是根本,行才是根本。读是行有余力之事,是第二位的。

【尔雅台】学而第一:AI时代的最佳课纲(中)

回到《论语》。学而第一共16章,这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教学课纲。在全球文明体系里面,把「学」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孔子。西方是你要信靠,而孔子不是,他首先谈的是「学」。谁学?我学,从我开始。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小孩开始。你看,这是一个生命的成长之学,不是一开始对成人讲的。所以,为什么说是最佳课纲?根据正在这里,它让我们···

【尔雅台】学而第一:AI时代的最佳课纲(上)

今天谈“学而第一”。为什么把这个拿出来讲?因为《论语》开篇就是它,古人教人首重学,这是一个点。

【张强】何为“儒家律师”

其实,讨论“儒家律师”的概念和讨论“儒商”的概念不无相通之处:都是以儒家士君子为人格底色,只是一个从事律师,一个从事商业。当然,律师和企业家亦有不同,作为一个归宗儒门多年的儒生、同时也是执业多年的律师,在此谈谈我的浅见。

【吳笑非】性體情用辯

漢儒無體用之論,必言之,則“體,成形也”(《行葦》箋)。

【吳笑非】制而遺道 ——尊周書院問答

《春秋》所要表現的,毋寧是周禮如何一步步被蹦壞,從宣公初稅畝,成公作丘甲,到哀公用田賦,只是公穀並未記錄細節。但大家也不要以為《左傳》想記錄細節,《左傳》還有個僖公年間的作爰田,《外傳》作轅田,但並無解釋。所以不是公穀以為史實不重要,而是在周禮文本、列國史書尚可得聞的時代,三傳先師都沒有解釋的需要,這是昔日的···

【吳笑非】裒多益寡

鄭康成:謙,君子以捊多益寡,稱物平施。注:捊,取也。

【吳笑非】地邑民居必參相得 ——未來國際經濟之原則

《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

【吳笑非】口率出泉

《小司徒》疏:“《禮雜問志》雲:‘稍縣都鄙地有公邑之民,口率出泉於王也。邦國都無口率之賦,唯有軍賦,革車、匹馬、士徒而已’,是也,故此鄭引《司馬法》證之。”

【吳笑非】種族歧視與階級意識

本文是就法國媒體剛剛報道的種族歧視事件的評論,題目是要肯定馬先生關於種族、階級觀念的基本原理。但是,要說明的是,馬先生的這一觀念過於粗糙,拿來就用是沒營養,甚而有害的,需要更細緻的歷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