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以幸福邻里中心建设为抓手、打造城乡社区和谐共治“金名片”的实践探索,以“争当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地、排头兵”的政治自觉,立足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新需求,通过资源整合、人员集聚、组织重塑、环境共营,全域推进幸福邻里中心建设,走出了一条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新路子。
此文系作者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在期刊编前会上的发言。此发言角度新颖,内容翔实,饱含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彰显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倡导人们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古人使用干支纪年月日时,天干就表达了天地之间阴阳五行按照木→火→土→金→水→木→……顺序的循环主导,地支则体现了该天干所处的时空定位,或者说该天干赖以施展的平台情况(此时易学术语称为受生、得地,或受制、不得地,等等)。从而,干支纪时的方法不是随便安排的,而是一套精妙、成熟的理论体系的产物。
五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范畴,《尚书·洪范》被认为是最早明确涉及五行的文献。本文不揣浅陋,试图在前贤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有关文本及其意义,聊备一说。
陈丹青、王朔等嘴上骂儒,但他们为人却不失朴素的正直,其实怀有儒心儒德而不自知,也就是说,陈丹青和王硕身上的“含儒量”不低。这一点,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也说不清。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公羊傳》: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頌聲作矣。
《孟子字義疏證》:問:古人之言天理,何謂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凡有所施於人,反躬而靜思之,人以此施於我,能受之乎?凡有所責於人,反躬而靜思之,人以此責於我,能盡之乎?以我絜之人,則理明。
约翰·洛克躺在这附近。你若要问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回答:他是一位满足于小康命运之人。被培养成一位学者,他的学问只服从于真理。对此,你可从他的著作中得知。他的著作还会向你展示关于他的其他事情,较之于墓志铭名不副实的赞词,他的著作更加真实。他的美德,如果有的话,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更不足以让你仿效。
《晋书·历志》载:“炎帝分八节而始农功,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创律吕,大挠造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述而著之,谓之《调历》。是故历法之作由来尚矣。”
书法家刘敏豪兄以诸体字书百联,幸先得拜观,反复品读,真可谓雅人深致。
人生自古多患难,不以患为患,则庶几矣。故《系辞传》云:“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所谓患难,匪特在外,亦在内,不唯形势所迫,或亦我执过甚。要之,不当理之应然而拘囿其心,牢笼其行,使志气不能伸张,为害性命则一。向之所患者夥,有美丑之患、智愚之患、婚姻之患、朋友之患、贫富之患、穷达之患、顺逆之患、成败之患、生死之患、后···
与《人间世》相同,《德充符》的开篇也是孔子与学生对话的寓言。不过,在这里,孔子教导学生的内容却只是为了说明另一个老师如何值得学习,以至于他自己都想成为那个老师的学生。《人间世》开篇一连三个寓言都是如何应对处世之难的故事,而《德充符》开篇一连五个形残之人的故事却都在表明内外之符、人我之合是何等轻松容易。
古人注重“学”。孔子自称“好学”,弟子中亦仅称颜回为“好学”(“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其为学之方,有一点很重要,我把它概括为一种“加减之法”。这个加减之法,在今天也有重要的意义。
近来更新较慢,因为写一篇文章要费很多工夫。又有网友反映,一篇太长的话,看不过来。所以,不妨依古人笔记体,有感即发,不拘长短,每次讲明白一个意思就好。
大义存心,正道直行。自古以来,道德高尚的人都把“义”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论语·卫灵公》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论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意思是说,君子把义作为立身之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言辞来表达,用诚信的态度去完成。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又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
心者身之主宰,心有定则事可为。人之患,常在心不能定。
“前两章现象”,指中外元典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现象,即:第一章开宗明义,第二章呈现根本操作要领,前两章是全书的精髓,后面诸章通常是对前两章的详细发挥或者补充。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儒”字似乎带有柔弱的特质,以至于常在潜意识里觉得:但凡儒者乃至与儒家、儒学相关之人,无论贵贱穷达、得志失意,都会是一副文弱怯懦的模样。这一观感化为成见,甚至溢出国门:据说不少外国人认为,中国人固然聪明勤奋,在人际交往中却总会难掩内敛怯弱,以致作家三毛曾抗议道:“我不再去想父母叮咛我的话,但愿在···
道者,形而上也。子曰:“下学而上达。”下者形而下之器,上者形而上之道,求道有门,须在形而下中寻找一个切入口而上遂天道,才能真实切己,才是自得之学。这个形而下的切口就是生命的触动,包括正面的奋发与反面的击打。得失、荣辱、成败、智愚、美丑、夭寿、贫富、贵贱都是生命的焦点,都能触动人,但不是最根本的触动。最根本的触动···
承担全校的中华文化课程这么些年,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一直心有不安。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准备和投入,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都表现得比较漠然。若按丁老师的说法,教室里坐着两三百号人,只要有那么几双眼睛盯着你,甚至还有一双眼睛因你的讲授而放出光彩,就为这几位同学讲也就值得了——就此而言,在我多年的中华文化课上,还是遇到过一些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