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以义起”,是古人对礼学与礼制的精要概括,而作为本书的书名,则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含义:作为历史制度的礼与经学义理之间的关系、汉学与宋学之间的异同与兼采、现代学术中经义新诠的方式及其意义。三条线索相互交错,虽千条绪,皆可归结于性命之义。
周海生 点校《宗圣志》出版
近日,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彭林教授创作,人大出版社2016年出版发行的《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彭林教授东南大学讲演录》被收入中纪委网站“读书”论坛下的“推荐书目”。此外,彭林教授的《家教与门风》也被收入“中纪委推荐书目”。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通论。中国之“道”是“务为治”的治道。“治”是合天地、社会、人生与人心的整全之治。治道由皇、帝、王、伯累世而来,命、位、君、师、作、述、明、行等概念织就“道权”之网。
《庄存与尚书诗经学三种笺》包括清代著名经学家、常州学派首创者庄存与的《尚书既见》《尚书说》和《毛诗说》三种著作,庄氏关于《诗》《书》二经的阐发说解,也全部见于此三书中。庄存与曾自称“生平于《诗》《书》之学最明”(庄绶甲《尚书既见跋》),可见三书在庄氏心目中较为得意。与乾嘉长于求是、短于风议的学风不同,三书不斤斤···
复旦大学杨泽波教授以孟子研究名世,这一部《性善之谜——破解儒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杨先生孟子研究的总结。本书共收文章三十七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伦理心境”的概念,对良心进行哲学诠释;二是创立三分法,打破以往理性、感性二分法,创立欲性、仁性、智性三分法,进而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三是以价值选择关系为···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千年,始终保持独特的文化核心从未改变。这一文明的延续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对身后世界的想象与地下住所的营建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墓葬是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极其重要又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的物质载体,是反映中国古代社会面貌的有力证据。埋藏的有意性也促使其能够较好地呈现出时人的灵魂观念与宗教思想,并在特定的···
在《春秋》学史上,元代的学术贡献不容忽视。据有关艺文类著述考证,元代《春秋》类著述有207种之多,其中多有义理诠释卓著者。
本书主要是对200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学思想进行简要概述,辨析了儒学不是维护君主专制、尊卑等级制度的学问,儒者并非皆追名逐利、汲汲于仕进。共分三编,上编“孔子的思想”,对儒学创立人孔子的思想进行了重点而详尽的绍介。中编“儒学思想的历史发展”,简要介绍说明了儒学史上的重要思潮和代表性大儒的儒学思想。下编“儒···
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是道德践行,辅线是道德存有。前者的主题是人如何成德成善,内部有一个“一源两流”的奇特现象,其中“一源”指孔子,“两流”分别指孟子、象山、阳明代表的仁性之流,以及荀子、伊川、朱子代表的智性之流。后者的主题是道德之心如何影响天地万物,使其成为存在。
《孟子与早期中国思想》基本上是对《孟子》文本细致的分析性研究,侧重于分析孟子伦理思想中的关键术语和相关观念以及该书的主要章节。同时,本书在先于孟子的知性氛围和孟子时代的语境中寻求理解孟子的伦理思想,所以包括诸如孔子、墨子、杨朱、告子等思想家的讨论在内并参考《庄子》《管子》等文本,其目的在于通过精细的文本分析逼···
神秘主义是宋明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神秘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神秘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现象,神秘经验普遍影响了各种文化传统的发展,具体到阳明心学那里则体现为悟道经验。本书对王阳明及其后学的神秘主义思想及悟道经验给予了全面、深入的考察,认为以悟道经验为基础的心学神秘主义包含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朱子不崇尚“心”,但却非常重视“心”,其学问中确如钱穆先生所言,蕴含着一套“圆密弘大”的关于“心”的学说,但对此作出专门而系统之研究的著作,目前还不多见。本书本于求真求实的精神,运用哲学思辨的方法,在总结学界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将朱子“心之学说”概括为“官能”“性理”“虚实动静”“身体与善恶”“工夫”五个紧密联系的部分
刘蕺山之学是在坚持阳明学“心即理”的心学立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融摄明初以来所流行的气一元论思想,而形成的新的理学形态。“本体与工夫”是蕺山之学的基本架构。蕺山的性体论主要涉及理气合一论、性情合一论、喜怒哀乐相配说等内容
本书主要是对2000多年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儒学思想进行简要概述,辨析了儒学不是维护君主专制、尊卑等级制度的学问,儒者并非皆追名逐利、汲汲于仕进。
康德提出“自律”的道德原则,建立了自律伦理学,康德对西方伦理学思考所造成的这种根本转向被称为“伦理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从人所共有的道德意识出发说明道德的本质,儒家则主圣人之道本乎人心,仁义道德不离人伦日用。东西方圣哲的思想就在人最根本的道德意识之基础上,如电光石火般交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李明辉教授《儒家与···
本书分为“坚定文化自信”“明德引领风尚”“经典照亮人心”“致力文化两创”四个部分,是作者几十年来围绕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研究的学术集成之作。本书旨在引导国人正确理解孔子“集大成”的历史地位,正确认识儒学的高度与深度,并阐释了如何从经典入手,让儒家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温暖世道人心。
由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原院长、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孔子学会会长涂可国撰写的《儒家责任伦理学》日前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西伦理学比较视阈中的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4BZX046)的最终结项成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150万字。
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发生巨大变迁的时期。受其影响,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死亡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的墓葬材料和大量的传世文献,使这一时期成为死亡考古学研究的极佳范例。
本书在充分反思疑古思潮的背景之下,借助新出土的简帛文献资料,在重新厘清传世文献的基础上,对孔门后学在不同层面对孔子思想的多元诠释予以梳理和辨析,揭示早期儒家哲学的复杂面向与多元嬗变的内在脉络,进而把握其多重分化与整合的发展理路,以及不同学派之间互鉴互融的内在关系,使得早期儒学中孔门后学的学术传承与学派分化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