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以《诗经》的传、讲、疏、注等研究文献为对象,广泛搜集东亚地区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各大小图书馆以及公私藏家所藏优善之版本,经仔细甄别,选出《诗经》研究文献261种,据此建立《诗经》基本文献库。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该篇凡130简,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总字数近4500字,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五纪》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五纪》将星辰历象与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天神地祇所司所掌···
林安梧教授于本书提出的「公民儒学」,可以说为当代儒学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向度,目的在于将儒学融入现代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是儒学在民主社会的新形态。公民儒学所谓的「公民」,不仅具有法律上的意义,也有伦理学上的意蕴,略同于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公民儒学理论关注的核心,不只是传统儒家说的修身养性,而是将「社会正义」与「···
我这三十多年来的思考,其中一个向度,极力在探索儒家如何挣脱出专制的传统,如何在现代社会诞生公民儒学。《当儒家走进民主社会:林安梧论公民儒学》关键字词是:儒家、民主、社会、公民,最重要的动词是「走进」,是:儒家走进了民主社会,必然要开启公民儒学。公民儒学是儒家走进民主社会,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
12月13日上午,“做中国哲学”研讨会暨《冯达文文集》发布会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诸多知名院校的教授和中山大学哲学系师生、系友齐聚一堂,探讨中国哲学,共贺“我们的冯老师”文集出版。
有“万古丹经王”之称的《周易参同契》是中国古代道术哲学的核心经典。《新古本周易参同契明意》致力于将《周易参同契》核心的“通神之意”哲学思想在中西比较哲学对话的境遇当中实现当代哲学话语转型,揭示中国古代身心哲学智慧对于世界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中国新道学对于世界哲学、思想和文化的重大贡献。
以孔门后学为代表的先秦早期儒学正是这一阐释、诠释历程的开端,也是孔子思想得到第一次深化的阶段。孔门后学构成了早期儒学在孔子之后的第一次诠释主体。
从梁漱溟先生切入了解近现代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由梁漱溟先生认识儒学和中国文化也是不错的选择。“追随梁漱溟”而思考,将是一个长期的时代课题。2017年5月举行曲阜师范大学举办第一次洙泗论坛即以“梁漱溟与孔学重光——追随梁漱溟”为主题,本书乃此次论坛的论文的结集。
“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史上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勾画历史的脉络,起底文化的基因,···
本书是一部社科专著,在充分占有史料并严谨辨析论证的基础上,以活泼生动的“问答”文体,请出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现身”解惑答疑,从而系统全面地呈现这位伟大先哲的生命历程和思想脉络。
中华茶道与儒学存在高度的契合。儒学的要义是尽心、知性、知天,中华茶道所包含的尊重生命、精行俭德、顺从自然等思想要素分别对应的正是儒学上述三个主体内容。本书稿通过心性论、认识论、修养论、交往论、境界论这五个方面具体阐述儒学与茶道融汇交织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典园林的儒学基因》主要从不同角度讲述儒学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并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建造方面与中国儒学不可分割的关系,理清了关于园林现象、庄老之说与儒学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的儒学基因》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理论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书旨在探讨一种处于经学与史学之间的礼学知识形态。所谓“四礼学”是从礼经学系统中分化出来的,与“三礼”之学、“五礼”之学相区别的,以冠、婚、丧、祭为主要内容,以私撰礼书为文献形式,试图总括个体生命全程、儒化日常生活的礼学系统。宋代是四礼学体系的形成时期,本书考证了约60种宋代四礼文献,对四礼仪式的相关问题做了专题性的···
北宋时期经学从注疏之学转向义理之学,而南宋是二程洛学后传诸派经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性理经学范式奠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学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丰富、完善的阶段,开始在二程洛学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湖湘学、闽学、心学、浙学等流派。
本书选取了萧萐父先生纵横捭阖的十多篇经典文章。从纵向上看,涵盖范围跨越了中国上古、中古以至近现当代的的两千多年历史;从横向上看,又包涵了儒释道学说及相关具体代表性人物的专论,充分反映了作者学术取向的广博无涯。本书还有一个特色是入选文章多为萧先生提交给学术会议的文章,在参会同时萧先生往往还留下与会议主题相关的诗···
本书是作者近年研究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的论文合编。除引言外,十四篇文章大体分为四组:第一组讨论觉浪道盛、憨山德清和方学渐的学说,它们构成了方以智的师承、家学和思想背景。第二组集中处理《药地炮庄》,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该书的成书经过、解释特色以及在庄学史中的地位等。
《论语文献集成》是由孔子故里的曲阜师范大学编撰的大型文献汇编,将全面、系统影印收录历代《论语》刻本及研究文献约一千种,按时代分辑影印出版,以求原原本本反映《论语》历代流传演变的面貌,及各时代研究者的不同学术精神,为探究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学术打下坚实文献基础。本编系统收录产生于明代的《论语》文献一百五十···
本书主要讲述与《诗经》相关的山、水、植物三个方面的话题,配有100余幅图片,视觉呈现效果较好。全书的特点是,以《诗经》这部经典传世文献记载为线索,以其中提及的地理要素作为切入点,将先秦时代的历史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同时又不断切换镜头,从历史走进现实,从现实反观历史。各篇文章均来自周刊记者的采写,既有记者的视角,也···
本书追索了明清思想转型的要角、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的生命史,寻绎其心理、情感和身体的经验如何滋养并型塑了他的思考,并试图展示那些在今人看来也许是“陈腔滥调”的儒家理想,如何对一个人产生深刻的意义冲击。
本书主要探讨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近代贵州文学发展的儒学内涵。探讨了近代贵州书院发展的儒学内涵,及其对科举文学作品的直接影响。深入探析了遵义文化家族的儒学内核和这些家族中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及其文学创作中所呈现的儒学色彩。探讨了近代贵州方志艺文编纂的儒学化倾向和近代贵州女性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其所呈现的儒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