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上继孔孟之学,下启两汉儒学,在思想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却处于毁誉参半的境地,原因有二:一、荀子的两大弟子韩非、李斯为法家代表人物;二、荀子礼法并重的思想贯彻到实际中似乎与法家相去
本书是俞荣根先生第三本论文集,与其前两本论文集《道统与法统》《文化与法文化》一样,俞先生的儒家法思想一以贯之。本书书名更是表现出儒家法文化的形态特征:礼法,更加鲜明地强调了儒家法“礼”的地位。本书由23篇论文与6篇访谈文章组成,形式不一,统合于“礼法”的主题之下,形散而神不散。本书引用古代经典作品种类较多,或点到为···
徐复观以港台新儒家闻名于世,与20世纪的三大思想流派均有牵涉,一直备受各方的关注与研究。本书基于中国政治思想的现代转型,以理想政治及其辩难来界定政治哲学,并从理想政治“是什么”和“如何可能”两大视角六大方面,详尽阐述了徐复观的政治哲学思想。
作者认为,《周易》卦爻辞原是一部系统性的历史叙事,其叙事跨度从文王即位之初开始,经过文王、武王的时代,直到周公致政于成王结束,涵盖了商周之变的主体过程。为此,本书详细考察了卦爻辞关于“帝乙归妹”“受命称王”“晚年征伐”“武王克商”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太姒、周公等人物的叙事,并从叙事角度对六十四卦卦爻辞作了全面的注释和解说。
儒学特别是儒学之“道”能否称得上哲学?这是中外颇有争议的问题,本书作了肯定性的回答。哲学作为“类称”的本质规定有两个方面,即探讨宇宙人生最根本的普遍性原理和人最根本的价值理想,而儒学之道具有这两方面的意义,由此表现了哲学的自觉和个性。儒学之道这两方面的意义是围绕“性与天道”而展开的,同样讨论和回答了康德的四大哲学问···
本书共分为十章。第一章“朱熹的儿童哲学”,意在从总论的角度解决“朱熹儿童哲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问题;第二章“蒙学思想与儿童哲学”,意在从朱熹的儿童观中开出朱熹儿童哲学存在的可能性;第三章“没有‘儿童’的儿童哲学”,意在指出马修斯式儿童哲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第四章“赤子之心与儿童哲学”,点明了朱熹儿童哲学的核心内容···
《明清史学术文库:清儒学术拾零》主要内容包括:蕺山南学与夏峰北学、《明儒学案》杂识、从《日知录》到《日知录集释》、《双鹤瑞舞赋》考证、明清更迭与华南知识界、从关中、漳南二书院看清初的关学与北学、姚际恒与《仪礼通论》等。
本书廓清了儒家流传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误读与歧途,恢复原始儒家孟子的本来面目,回答人类组织和共同体友好相处之道。虽然本书是从政治哲学角度精读《孟子》,但这里的政治是广义的,其问题与当今世界依然相关,精读《孟子》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今日的问题。
2020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建系110周年,为了向海内外学术界全面展现中文系教师的学术成果,拟编辑出版《斯文在兹——北京大学中文系建系110周年学术论文集》,全书依主题为三卷,分别收录“中国古典学”“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研究”“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三大平台的研究成果。本书为“中国古典学”,文集中的代表性论文如袁行霈教授《新编新注“十···
我研读《孟子》前后三十余年,于孟子之义理精神,每觉有会于心;平日习作,对孟子与《孟子》书,亦时有撰作讨论。近年,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启动“中国儒学教材”编撰与出版计划,舒大刚教授邀我参与此项计划,遂发心藉此机会,融贯裒合我多年有关《孟子》研读、教学、思考与习作之所得,对《孟子》全书作一系统的···
儒家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凝练中国的理念,而又适于以当代法律政治的视角观之。与列文森关注的主题一致,本书亦讨论“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生于农、重视农,生于礼仪、重视秩序,生于静态、重视温情儒家当中,蕴含着中国法律政治观念的密码。对儒家的观念进行现代解读,是我们重塑政治法律观念的新起点。
本书不是什么开山之作,只是研究朱子理学系统专著中的一部分。意在以朱子理学为背景,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和探索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生活、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安乐哲《经典儒学核心概念》是一部以崭新宏大的文化视野,采用中西比较哲学阐释法,面向全球推出的经典儒家哲学核心概念术语工具书。辞典涵盖经典儒学关键哲学术语近百个,将其置于中国原有的文化阐释域境中,还原出它们本来的真实内涵,这无论是对世界了解儒学,还是对中国对外讲述儒学,都将是一部前所未有、发蒙起蔽的跨文化阐释哲···
维新儒学,不仅为晚清时期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指导,也在西方科学传播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在其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思想中均有着生动的体现,这使得维新儒学成为了研究儒学与西方科学关系的绝佳素材。
张学智 著《儒学的精神与演进》出版暨前言
本书分“总论”“上篇:北宋儒学复兴视野下的邵雍先天学研究”以及“下篇:先天学在宋元明清的传播和发展”。本书认为,先天学为邵雍所创。邵雍先天学内蕴丰富,包括本体论、象数哲学与人生哲学三部分,而不拘于象数学之一端。在易学史上,朱熹确立了邵雍先天学之价值,元代保巴、张理、李简、王申子、俞琰,明代王龙溪、来知德、章潢、钱一···
本书提出:在此时期周天子不在的政治权威空白时期,实为《荀子》和《吕氏春秋》两书之出现的主要契机。以这样历史背景为主要契机诞生的两书,其政治哲学的目标便应该在于构想能治理全天下人民之国家的建立──《荀子》探求未来以礼义治理天下的君王;《吕氏春秋》则向已成为「de facto天子」的秦王,为提升至名正言顺的天子,提供政策纲···
本书选取魏晋南北朝以降至于宋明一些重要的礼学人物,以八章的规模,对作为中国传统经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礼学及其思想的历史发展进行系统的考察、梳理、研究和描述。首先是王肃、熊安生和皇侃的《礼记》学,以及唐代孔颖达对他们学说的引述和评议,包括后世学者的评价等等方面的研究
本书是《朱子大传》的精编本。《朱子大传》是朱子学研究的经典作品,曾荣获中国图书奖等重要奖项。精编本主要针对一般读者的阅读水平和需要,对《朱子大传》一书进行重新的编排和删减。一方面删去原书中比较多的引文资料,以求上下文的连贯性和阅读的紧凑性。另一方面删除个别过于深度的思想解读的章节,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细节和外围···
本选题以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思维方式中的根基性作用为中心,从上下两篇——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儒家文化的创新进行探讨,既从形而上层面剖析和揭示了儒学的文化精髓、思维理路、人文精神,又从形而下层面和世俗维度阐发了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与动与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