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儒学家崇的人物是朱子,他们仿效朱子的武夷九曲,创作九曲诗,绘制九曲图,经营九曲园林,形成了韩国灿烂的九曲文化。九曲园林是朝鲜王朝儒学家实现性理文化的场所,也是体会、传承道学的方式。庆尚北道是韩国九曲文化的中心,全国三分之一的九曲园林分布于此。本书对庆北地区代表性的九曲园林进行了的实地考察,对九曲文化的···
刘宗周是宋明理学的殿军,明亡后绝食二十三日而死。20世纪,在新儒家的提倡下,对刘宗周思想的研究在学界掀起了热潮,后来逐渐影响到海外,使得刘宗周的研究得到了极大推进。本书集中了三十余位刘宗周与明清儒学研究专家的论文,内容涵盖中晚明的阳明学、刘宗周思想、蕺山学派思想、明清之际思想等多个专题。其中既有思想义理的分析,···
《国际儒学》创刊号目录
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几百年间,东地中海沿岸、南亚次大陆、东亚大陆的几大古文明,不约而同地进入一个精神飞跃时期。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将这一时期命名为“轴心时代”,也即人类精神枢轴形成的时代。轴心时代的一个显著成果,便是先哲历经数代锻冶,构建观照宇宙、社会、人生的文本,成为延传后世的经籍,笔者曾将其称为“文化元···
《家礼》为朱子礼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影响后世达七百年,深刻塑造了中华礼仪文明。《家礼》不仅对中国近世社会影响深远,而且走向东亚诸国,成为整个东亚世界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正是经由《家礼》的普及,“礼”成为了寻常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本书为日本朱子学、礼学专家吾妻重二教授《家礼》学研究成果的汇集。全书分三编:文献足征···
《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南宋真德秀撰。是书先录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再博采朱子语录附其下,又引二程子、程门高弟、南轩等说,间附己见,铨择刊润,折衷讹异,互相发明。是书谨守朱子义理,羽翼四书,精纯不旁杂,为宋明儒学重要的注疏典籍、中国哲学的基本文献。
《汉儒通义》是清代著名学者陈兰甫(讳澧)先生的著作,搜集了汉儒经注或史乘之言。清代汉学虽好泥于音韵训诂,但先生此书搜罗之广,无一毫私心,可当汉学《北溪字义》读,与《白虎通》并行。《郑学拾遗》是东汉郑康成(讳玄)先生《六艺论》、《郑志》、《郑向》等著作的辑佚并疏解,为我校经礼堂先生所作。通过本书可窥郑学全貌。《···
本书收录了湖北省博物馆藏钱穆致徐复观私人信札108通,其中绝大部分为抢先发售公开。这批信札的写作时间主要集中在1948—1957这十年间,话题则涉及新亚书院早期的日常运作特别是新亚书院台湾地区分校的筹建,《民主评论》的经费筹措和编辑出版,学术问题的交流切磋,以及钱穆与胡美琦从相识相知到结为夫妇所经历的风波等。
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具特色的一种制度,对文化发展关系甚巨,并且影响到东亚、东南亚的不少国家。凡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不能忽视书院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国书院文化建设丛书”包括5种,由邓洪波教授担任主编,从书院历史、书院教育、书院经费、书院精神、书院建筑等方面总结传统书院精华,探讨书院千年来弦歌不绝的原因,解读新···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全书共二十篇,篇内分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表述了孔子在思想政治、哲学文化、伦理道德、教育修身等领域的主张和学说。《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本版《论语》精编精校,将古典···
该文集分为考证篇和思想篇,上篇展现了作者在文字学、音韵学、文献考证等领域的扎实功底,这是经学研究必备的学术根基;下篇是作者对汉唐时期经学注疏进行深入开拓的几篇力作,每一篇都具有相当的开拓性。比如对于中国释奠礼,作者具有长时段的积累,此文条理出了释奠演进的内在脉络。比如对于儒家经疏吸收老庄思想,作者的研究独步学···
5月21日下午,尼山大讲坛(孔子学堂公开课)暨胶州孔子学堂授牌仪式在胶州少海孔子六艺文化园举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承彦出席活动,为31家孔子学堂授牌,并参加了主题为“做好人读好书写好字”的尼山大讲坛。
《春秋集注》十一卷,附《春秋纲领》一卷,南宋张洽撰。张洽为朱熹门人,在朱门中以精研《春秋》一经名世。本书以《春秋经》为纲,选取《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及杜预、何休、范宁、啖助、赵匡、陆淳、刘敞、程颐、胡安国等学者对于春秋史实及《春秋》经意诠释中有价值的说法,依次列于每条经文之后,并加以总结、评述,阐发自己···
本书主要探讨了北宋理学家吕大临道学理论的阐释径路和特点,依次考察了吕大临思想形成的道学背景、吕大临经学诠释中对道学理论的体认和把握特点,以及作为吕大临理论体系的天道性命论、心性修养论和礼学实践论的具体内涵,最后简述了道学的现代哲学意义。本书认为,吕大临的道学理论,承接《孟子》、《中庸》“尽心知性知天”的心性之学···
本书是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数次讲座的实录,集中探讨了儒家的礼教与信仰、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与生命观,还向广大读者深入剖析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的品格。作者认为,中国人是有自己的独特信仰的,那就是敬畏天、地、君、亲、师的儒家信仰。这种信仰从其所起的社会作用方面来判断,它与西方中世纪···
此书是对儒家这一人类历目前影响很广、流传历史很为悠久的伦理和精神传统的深思和启发式的阐述。它具有高度的可读性,并包含了许多有洞察的观点。本书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作者力图以通俗和深刻的笔触让读者了解不同角色的孔子:作为历史人物的孔子、作为精神的孔子、作为哲学家的孔子、作为政治改革家的孔子、作为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围绕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主题,用通俗的语言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核心价值,包括《仁爱: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民本: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诚信:中华文化的做人准则》《正义:中华文化的道德原则》“和合: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大同:中华文化的社会理想》六册。
该书稿从《论语》的语录体风格出发,采取逐段解析的方式,提炼各篇主题,予以凝练概括,拟就的一些小标题,不失原义,又用语鲜活,富于时代性和感染力。书稿打通时空隧道、连接古与今,多用笔墨于孔门师徒言说的时代条件,又指出这些言说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如何“常释常新”,通过“与古人对话”,发现先哲的现代启示,作者还将自己的研究···
十七世纪的朝鲜受到数度入侵,面临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韩国思想史在此关键时刻出现了转变:有些朝鲜儒者开始对正统的朱熹学说抱持怀疑、甚至提出批判,连带产生出朱子学派与反朱子学派的对立。
源远流长的「修身」传统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代:(1)随着游士阶层出现,而于春秋战国之际形成了德行培育的时代,修身目标是「君子」,修身焦点是德性与德行的培育。(2)随着平民社会的到来,而于唐宋变革之际形成了心灵操练的时代,「工夫」目标是「成圣」,工夫对治的焦点是「意念」,工夫修炼范围、深度均有重大拓展与深化,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