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的投入不是对生命期望的延伸,而是对幸福期待的延伸。”死亡从来不是一件可以避免的事情,但所有非正常、非必要的死亡,都必须要去被追问、谴责、清算,以使每一个依旧存在的个体的生命,在未来得到保护、优待与尊严。
从广场退回家中的每一个香港人,除了真正的一小部分极端派之外,必然面临反复的家庭内部谈判、个人生涯抉择与理性上的重新考量,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香港与个人未来?笔者相信,经过这段时间的反思与调整,香港人的内心真实答案恐怕不会简单顺从“完全自治”路线的魔法指引。
2020之春是全球化和人类文明史最关键的一个春天,是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历史开端。别忘了我们是新世界的中国青年,别忘了中国对自身的文明期许和复兴使命,别忘了时代进步是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而当责任传递到你们身上时,你们今日的所思所行就是关键的起点与基础。更关键的是,这是你们青春生命难以再遇的重大历史时刻,也是你们从稚···
古代士人治学问道,无不自立志起。恰如王阳明讲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君子当立治国平天下之宏志,贯穿其中的精神气质必有忠义二字。范仲淹自求学起,便怀有大志。日后即使官居要职,也始终未忘记经邦济世、直道而行的“初心”。
那些真正经典永恒的东西,诸如四书五经,孔孟老庄,诗词歌赋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一味照搬照抄,不做任何现代化的解读与处理,甚至把很多本来在古典社会时期就不属于主流的内容也拿出来奉为瑰宝,那真的是人心大大的坏了。可惜,这个世上既不缺乏蠢人坏人,也不缺乏傻人善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前些天武汉大风降温那晚,我就很忧心,那么大的风雪,会不会有人房子不安全,会不会有人晚上没地住。“有时我们的眼睛可以看见宇宙,却看不见社会底层最悲惨的世界”,生活的富足,国家的进步,很多时候已经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也钝化了我们的同情心。这个世界上存在太多太多我们未曾经历、不会看到、没留下痕···
可是,瘟疫的流行和爆发究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随机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是战争还是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很明显,将矛头对准某一个个体或者小集体,更多只是属于情绪的宣泄罢了。而整件事情最诡异的地方在于,无论你如何调查都恐怕无法接近真相。因为在更深层次的机制里,每一个人都不敢说、不肯说、不能说真话,每一个决策都是···
我们在初期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坐视敌人不断强大,四处攻城略地,被打的猝不及防、丢盔卸甲,甚至毫无还手之力、一脸懵逼。可我们不能总是这样去打仗,我们也不能指望在一片混沌和混乱中,可以尽早结束这场战役。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明代大儒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
一个正常的国家,政府、社会、公民应该各司其职,遗憾的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强政府、弱社会。很多老百姓,甚至分不清政府和社会的区别,搞不懂公益和慈善的边界。包括公众对政府的一味批判,除了传统里面留存下来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请青天大老爷为小民主持公道”的文化因子,也与政府、市场、社会彼此分工不够明确有关。
灾难,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提醒。全民族静下来,则是一个国家深度思考的开始。你可以思考制度、哲学、文化等关乎全人类的宏大议题,也可以思考下自己的工作能力、生活状态、职业规划,自己可能因此受到的影响等微观话题。
在公共危机和灾难面前,社会治理的各种杠杆都会产生应激反应,这些工具与杠杆之间势必会发生碰撞。每一种杠杆,都有自己的道理、习惯和合法性,但其目标,必须是人命第一、人民第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法治化,正是要有机统合这些工具,指向“人”的目标。这也是李医生擎光而来,所要昭示的。
李文亮医生的遭遇也暴露了一些地方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明显短板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此刻,我们哀悼和纪念李文亮医生,不只是要感谢他的善良、英勇与牺牲,更要从此事件中吸取教训,亡羊补牢,不能讳疾忌医、重复教训。
还原真相,就能稳定人心;呵护正义,就能凝心聚力;捍卫法治尊严,更能凝聚起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多年来,我们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逻辑让各省市都在暗中较劲,主政官员基本上是按照运作一家公司的思路在把握城市运转的方向。大家抢产业,抢资金,抢人才,抢项目,抢荣誉。一个个漂亮的成绩、数据和排名背后,那些过去光照不到的地方,那些被有意无意忽视了的短板,那些看似无关乎GDP和政绩的事情,···
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民国的群星璀璨,从元典的忧患意识到近代的救亡思潮,士人群体从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不赞君王,不侮苍生,不为俗困,不为物驭,他们既是最低的道德底线,也是最高的价值标杆。汉唐器识,魏晋风骨,如今世间有几人
我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情绪又被半夜两个不想干的突发新闻给影响了:一个是春节假期延长,一个是科比坠机身亡。
但如果你把视野调整一下,你把最近的一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方方面面的事情联系起来看,你就会知道,历史是关于未来的沉思,科幻是关于当下的映照。站在无尽永前的时间长度与无界永在的空间高度,你或许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洞悉人性之本——关于时代的洪流,关于卑微的苍生……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围绕生态问题,翻阅中外经典著作,以之观照现实,得出一个结论——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必须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战略层面。
中国人历来都有家国情怀,重视家庭建设。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家庭是社会最基本单元,家庭建设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家学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必须加以传承发展。
科技发展应有限度,高科技应受到制约,应当受制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天地万物一体”,这应是制约的总纲。除了道德层面、法律层面外,包括科技人在内的现代人还应有信仰。无信仰则无敬畏之心,我们对无所畏惧者深怀畏惧之心。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