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当下,文化能够制约人的,只剩下因果报应

前日票房活动结束,几个票友余兴未尽,中午聚餐。席间说起我为什么喜欢戏曲,答:戏曲里有我向往的人情世故,理义纲纪。我在现实中所不能伸展的情志,戏曲里全有。这就是在戏曲中照见自己。比如我自己不能成为程婴,也不指望遇见伍子胥,但我唱戏就能在十几分钟内实现。

【邵壮】“东莱先生”吕祖谦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名臣。

【郭继民】“渐”之丰厚意蕴

现代汉语中,“渐”为副词,无独立义,似毋须探讨。然,古汉语中,“渐”义颇丰。拙文谈“渐”,取其哲学之丰厚意蕴。

复旦大学馆藏《诗经》古籍影印出版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诗经》古籍为海内外高校图书馆收藏之最。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建院十周年之际,《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诗经〉文献丛刊》今天在上海正式发布。此次出版由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发起,得到大象出版社全力支持。首次全面影印出版馆藏《诗经》古籍让馆藏珍本公之于世,为学界呈现第一手实物资料。

【高海波】朱子理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朱子理学思想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解世界及理解自我的理论体系,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修养工夫和实践方法,对于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而言具有说服力与可操作性。

【张斯珉】唯物史观与冯友兰文化观

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之规律的普遍真理,得到了越来越多先进中国人的认同和接受,并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最终成为他们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孙忠厚】 梁漱溟对《论语》的“还原”性诠释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论衡东西文化而挺立中国文化的价值,成为公认的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吴钩】为什么说宋朝已出现了近代化转型?

当一个社会从中世纪进入近代,总是会出现某些共同的趋势与特征

【吳笑非】封建釋義

天子封建諸侯,乃封建之正義。與“歐洲封建主義”截然不同。中國之封建,是天子策命諸侯,諸侯之權威受之天子,並尊奉天子正朔與禮樂。

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专委会在里仁学园开展文化活动

2025年2月16日下午,第四十九期“学海堂话暨南山雅集”在里仁学园隆重举行。本期活动由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与里仁学园联合举办,汇聚了众多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千年文化古村黄埔与里仁学园古色古香的装潢相得益彰,让众与会人员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中。

【杨艳秋】“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

“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名言。这句话流传广远,最初是化用自宋代程颐《代吕晦叔应诏疏》,原文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民本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丽】闻一多重释传统经典的路径

传统经典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重释传统经典,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

【张勇】柳宗元对儒学的反思及其方法论建构

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期,受安史之乱影响,藩镇割据局面加剧,各藩镇依恃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服朝命,还大肆鼓吹“封建制”,企图实现藩镇政权的合法化、世袭化。经济方面,连年兵乱造成国库耗竭,苛捐杂税日益严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马寄】明代“气化”心学的来龙去脉

明中后期“心学”盛行一时,士人以谈“心”论“性”为时尚。然而,世人只知有阳明“良知”“心学”,却不知明中后期“心学”除了阳明“良知”“心学”一系外,尚有另一系——“气化”“心学”。

【许石林】嫁女儿要懂得抬举女婿:男人一生要当一次天下最大的官

好友某夫妇欲为爱女举办“完聘礼”,嘱为设计。

儒士社社员冷星火成功发起古市助学团

在新春佳节之际,古市镇家庭教育咨询指导中心的一间教室,洋溢着温馨而热烈的氛围,20多组家庭共聚一堂,参与由古市镇关工委指导、古市助学团组织的“新春家庭教育茶话会”,共同学习、探讨家庭教育的真谛。

【何伯勤】论清儒经学之成就

嗟夫!经学之兴衰,关乎世运;儒术之显晦,系乎人心。有清一代,儒林蔚起,虽处异族专制之世,然其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之功,实可继汉唐而超宋明。今世学者,或执“考据训诂”四字以薄乾嘉,或挟“通经致用”一义以讥汉学,此皆未睹堂奥之谬论也。余尝披览清儒经解遗编,抚卷长叹:使三代典章复明于今日者,其在斯人乎!

【何伯勤】经学复兴论

嗟乎!自甲午以降,西潮东涌,新学骤兴,而吾国千年经学,乃如秋叶飘零,渐坠尘泥。士子竞言变法,邪说层出不穷。

【刘怀岗】孟子之书,继春秋而作也

世称孔孟,由来久矣。然而贤圣不世出,出必以时。何时?邪说横行之时,贤圣不出则不得止也。是故世乱,然后有豪杰

【杨国荣】轴心时代:辨析与思考

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卡尔·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古希腊)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发展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自20世纪60年代后,这一理论已引起了中外思想家和社会学家的普遍注意。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