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孔子博物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的通知》(办公共发〔2025〕7号),孔子博物馆成功入选。

石洞书院参加中国文化书院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并介绍七年探索的经验(2024.11.24)

2024年11月24日,书院复兴和文化发展——中国文化书院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政府机关、知名学府、新老书院等近百名嘉宾齐聚一堂,为中华书院复兴使命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石洞书院院长、浙江西安交通研究院研究院院长助理、心学研究所所长郭杭伟受邀参加,并在第一分会场做报告《复兴中华书院探索致圣之路—从···

【赵争】简帛文献与汉代《诗》学

与《诗经》研究相关的简帛文献较为丰富。阜阳汉简《诗经》、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安大简)《诗经》、海昏侯墓《诗经》为《诗经》传本,武威汉简《仪礼》、马王堆汉墓帛书、《硕人》铭铜镜、尹湾汉简《神乌赋》、郭店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上博简)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清华简)均有引《诗》论《诗》内容。

黄怀信 著《诗经汇校新解》出版暨后记

《诗经》由《风》《雅》《颂》三大类性质不同的诗构成,收录了我国春秋中叶以前大约一千年间的作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的诗集。《诗》又为五经之一,自古历今,解《诗》者无虞千百,说人人异。

【专访】鄱阳湖知行学园创办人、华南农业大学唐元平老师:《论语》的力量

华南农业大学唐元平老师,始终秉持“固中华文化之本,培民族精神之元”的坚定信念,多年来以复兴、传播、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

儒家网传统节日图卡(刘向春书写系列)

儒家网传统节日图卡,儒家网出品,刘向春书写,谌衡制作。

【许石林】有一种亲戚关系,非仁厚之人不能长久维持

天下人无不将自己看得过大过重,苟且偷生之身,却奢僭至洁不容之性,微受委屈,顿地呼天,非乾坤倒转,不能平其冤怨。父母兄弟骨肉至亲,动辄因毫末琐屑,动雷霆之怒,结累世之仇,彼此消耗无休,倾轧计较不绝,以南海为唾,罄天云为辞,不能化解。此正愚痴者之命也夫!

【许石林】最好的白话文,就是这种“肥中瘦”

岳麓书社出版《小窗幽记》李经纬的注解译文,极其峻洁雅驯,无一字赘冗,十分隽永有味。

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召开2025工作研讨会议

2025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召开2025年工作研讨会议,围绕2025年重点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会议由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市政协原主席孔令玉主持。

国际儒学联合会2025年会长办公会在京召开

2月10日,国际儒学联合会2025年会长办公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2024年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审议会员发展等事项。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孙春兰主持会议并讲话。常务副会长郝平,有关副会长、副理事长,各委员会主任,秘书长等出席会议。各研究(研修)基地代表、中英文会刊编辑部负责人、秘书处和···

鹅湖书院:新春七天大联欢 文化盛宴庆佳节

龙腾四海雄风在,蛇舞九州瑞气生。2025年正月初一(1月29日)至初七(2月4日),鹅湖书院新春七天大联欢活动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由铅山县委宣传部指导,鹅湖书院景区管委会、鹅湖镇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为七千多名游客和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传统文化盛宴。

王锷 著《文为在礼——礼学文献考论》出版

文献之学,由来尚矣,推其原始,肇于孔门。至刘向校定群籍,纂为《七略》,目录、版本、校勘诸学,已具雏形。沿至宋代,其体大备,后世枝繁叶茂,巨树森然。每一时代,总是有新问题出现,需要用新方法来加以解决。我们试以校勘学与版本学为例,简单谈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董婧宸 孟琢 王强 主编《论语文献菁华》出版

孔子(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他一生博学好礼,笃守仁道,聚徒讲学,有教无类,周游列国,传述六艺,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编纂汇集,整理成《论语》一书。

【胡永辉】三教互动与魏晋南北朝孝道思想的理论拓展

魏晋南北朝三教互动的全面展开使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佛性论等被纳入孝道思想,促成先秦以来的“孝善一体论”在理论形态上发生变化。作为孝善之“体”的“仁”与“佛性”并立,“善”作为儒家沟通“孝”“仁”的理论媒介被增益了因果报应论的内涵。

【陈本铿 王键】朱子文化在台湾的传播

朱熹倾其一生专注于弘扬儒家道统。他紧承“二程”理学之脉络,广泛汲取诸子百家,集注“四书五经”,构建了融哲学、政治、教育、伦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后世诸多学者对朱子学说予以高度尊崇,奉他为“朱夫子”。

【郭君铭】《法言》中的政治观

西汉大儒扬雄希望在儒道衰坏之世重光德政,他创作的《法言》表达了对世道民心的殷切关怀,构建起自己的理论框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观。《法言》一书的思想精义,既是对传统儒家政论精华的阐释,也彰显出扬雄对所处时代政治难题的沉思与回应。

【刘余莉】“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中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如果大家都厌恶他,你一定要去观察,为什么他被人厌恶,不能够轻易相信众人的意见。也有人被众人所推崇,同样也不要轻易相信,要考察一下,他为什么被人赞叹?这说明,判断一个人的贤德与否,不能仅仅依靠沸沸扬扬的意见,而必须自己深入考察、细致了解具体情况,明辨众人赞···

【郭艳利】中国古代兵器的文化解读

兵器是战争的物化形式,关乎国家安危和社会稳定。《孙子兵法·始计篇》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世界兵器史上,中国古代兵器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独树一帜,体现着古代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和特性。

【李彬】熊十力对“气”的诠释及其困境

近代以来,若论对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论”最为重视的哲学家,无疑首推熊十力。熊十力极其强调“体用”问题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难言哉体用也!哲学所穷究者,唯此一根本问题,哲学家于此未了,虽著书极多,能自持一派之论,终与真理无干。”但不得不说,熊氏对体用的理解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而这也影响了其对“气”的理解。

【汪谦干】从中华文明统一性看中华民族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为新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民族具有大一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大一统”是贯穿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一条主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