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亲亲与世界”工作坊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顺利举行。来自复旦大学的孙向晨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的王珏教授、中山大学的方向红教授、陈畅教授、郑辟瑞教授、朱刚教授、周小龙副教授、卢俊豪副研究员、崔丽俐博士后等二十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2024年12月14日下午15:00,中山大学哲学系第二十七届哲学月“智慧之光”名师讲座“心性、秩序与美好生活”系列讲座第七讲在锡昌堂103室举行。讲座由中山大学朱刚教授主讲,中山大学郑辟瑞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孙向晨教授与谈。开场阶段,主持人郑辟瑞教授简要介绍了主讲人朱刚教授和与谈人孙向晨教授,尤其突出了两位学者对“亲亲”这一研究主···
2024年12月10日下午15时,中山大学哲学系第二十七届哲学月“智慧之光”名师讲座“心性、秩序与美好生活”系列讲座第六讲于锡昌堂103室举行。此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邓安庆主讲“重思世界伦理的规范机制:一种道义实存论的尝试”,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作与谈。
2024年12月6日下午15:00,中山大学哲学系第二十七届哲学月“智慧之光”名师讲座“心性、秩序与美好生活”系列讲座第五讲在锡昌堂103室举行。讲座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唐文明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畅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陈乔见教授与谈。讲座开始,陈畅教授对唐文明教授做了介绍。
2024年11月29日下午15:00,中山大学哲学系第二十七届哲学月“智慧之光”名师讲座“心性、秩序与美好生活”系列讲座第四讲在锡昌堂103室举行。讲座由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主讲,中山大学朱刚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郝亿春教授与谈。主持人朱刚教授首先对李义天教授及其学术成就进行了详尽介绍,并说明“长时段伦理学”是李义天教授的学术独创,本次···
2024年11月23日下午15:30,中山大学哲学系第二十七届哲学月“智慧之光”名师讲座“心性、秩序与美好生活”系列讲座第三讲在锡昌堂103室举行。讲座由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暨道德文化研究院教授张怀承先生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陈畅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陈乔见教授与谈。
2024年11月18日下午15:30,中山大学哲学系第二十七届哲学月“智慧之光”名师讲座“心性、秩序与美好生活”系列讲座第二讲在锡昌堂103室举行。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杨国荣先生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学系陈乔见教授与谈。讲座伊始,主持人朱刚教授对杨国荣先生及其著述、思想及为学风格做了详尽的介绍。
2024年11月10日上午9:30,中山大学哲学系第二十七届哲学月开幕式暨哲学月“智慧之光”名师讲座“心性、秩序与美好生活”系列讲座第一讲“伦理道德与现代文明的‘中华基因’”在中山大学锡昌堂103室举行。哲学月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张伟教授致辞;讲座由东南大学樊和平教授主讲,中山大学朱刚教授主持,···
对于胡塞尔及其现象学传统来说,“亲熟”和“陌生”这对概念既是方法概念,也是主题概念。从方法上看,现象学的方法就是使亲熟之物陌生化。
2024年12月23日下午,“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二十讲“生育”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本期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立胜主讲,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哲学系教授陈少明主持。
2024年12月3日下午4时,“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九讲“方圆:一个政治几何学的考察”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本期讲座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主任、博雅学院院长陈建洪教授主讲,中山大学哲学系陈少明教授主持。
“集解”作为中古时期产生的新注体,学界对它的体式、产生时间及渊源的理解仍存在不少误区,现尝试为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解释。
熟人与陌生人的区分,现在已成为伦理领域所关注的问题。费孝通认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一看法渐渐成为考察传统伦理的出发点,而熟人与陌生人,则构成了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不同对象。
“彝伦堂”取自《尚书·洪范》篇的“彝伦攸叙”,意为伦理道德秩序井然绵延悠长。“彝伦讲堂”由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与孔子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世家专项基金支持,设坛于国子监“彝伦堂”。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等单位的指导下,2024年彝伦讲堂共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5场,十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登···
12月28日下午,2024年度彝伦讲堂座谈会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敬一亭成功举办。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教授孔德立,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明出席会议。孔德立主持会议。
郑珍为晚清著名的文字学家,被称为“西南巨儒””,但是目前学界对郑珍的文字学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山东大学“为国育贤”的优秀传统,体现山东大学“文史见长”学术优势,促进中国哲学学术交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与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联合举办山东大学首届阳明学青年学术论坛。
儒学与新社会学研究中心由韩国著名社会学家、首尔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韩国中民基金会主席韩相震先生捐资创办,韩相震教授携夫人、韩国汉阳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沈英姬女士一同参加仪式。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以“禹,吾无间然矣”指称他和大禹间的“无间性”。孔子的“无间”思想是兼具个殊与普遍性意义的认识论命题。该命题意在揭示跨越时空的不同主体之间的感通如何可能。由于感通是一种原始认识活动,其内在结构由情感与观念复合而成,故该命题是一重要的认识论命题。
2024年12月3日上午,冬日暖阳如传统经典温润人心,圣城曲阜赖圣贤恩德万古长春。在孔子研究院国学大讲堂,曲阜论语研究会隆重举行成立大会。曲阜论语研究会首批会员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国学爱好者参加了会议。宋立林教授当选副理事长,并在大会上发表致辞。18日,曲阜论语研究会举行揭牌仪式,宋立林教授受聘为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