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书院联盟宣言

12月21日,在第七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暨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成立五周年书院教育研讨会上,举办了“万家书院联盟”启动仪式。

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首届研究生论文报告会顺利举办

2024年12月22日上午,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首届研究生论文报告会在紫金港校区成均苑4幢1313会议室召开,马一浮书院贾海生教授、傅杰教授及全体研究生出席会议。

【张小稳】阐释史是中国古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

中国古典学是近年来学科专业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就“古典”的范畴而言,学界目前有“先秦”“先秦秦汉”“先秦两汉”“整个古代”等多种提法

“湘遇”岳麓:湖南大学·台湾大学“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 在岳麓书院举行

12月26日,第三届湖南大学与台湾大学“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周”开幕式及师生学术论坛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来自台湾大学哲学系、政治系、中文系,以及湖南大学哲学系、历史学系、计算机科学系、工商管理系的30余名本硕博学生和老师进行分组专题讨论,以论文报告、学生互评、现场讨论、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分享大家对中国历史和···

曾振宇教授 主编《“观念史研究丛书”(第一辑)》出版暨书目

近日,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曾振宇教授主编的“观念史研究丛书”(第一辑)已在齐鲁书社正式出版。第一辑包含四本著作,分别是刘乾阳著《儒家“诚”观念研究》、李富强著《儒家“耻”观念研究》、刘飞飞著《儒家“天下”观念研究》、李涛著《儒家“天理”观念研究》。

冯胜利 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精读选》出版

本书从《说文解字注》精选出100条代表段玉裁理必思想和技术的注释,以阐发和弘扬传统学术之精华。

赵四方 著《吴派与清代的今文经学》出版暨序言、后记

吴派与今文经学是清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惠栋所揭橥的“师法”“家法”观念,上承晚明由“道统”复归“学统”的思潮,下开有清一代经学新局,对常州学派以及常州之外的今文经学都产生深刻影响。从惠栋到廖平的经学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师法”“家法”观念在清代的变迁史。对这一脉学术开展研究,有利于重新反思吴派经学的意义,也有利于促进···

曾亦 著《从素王到真王:刘逢禄〈春秋〉学研究》出版暨后记

刘逢禄是清代公羊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学术以回归汉代董仲舒、何休为主要宗旨,而下启清末民初的今文经学研究,并对晚清的政治变革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乡村儒学”进城  文化“两创”向阳 ——“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究院城阳分院”成立

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钧林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颜炳罡教授、孔子文化研究院李细成副教授、孙忠厚博士及中国海洋大学陆信礼教授、青岛城市学院姚海涛教授一行赴青岛市城阳区,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基层社区展开实地调研,并出席“曲阜师范大学乡村儒学研···

【吕文利】中国古代的天下观念与边界实践

在中国古代,“天下”是一种开放性的、模糊化的表达,它以“天下共主”的姿态,表明统治的观念,这是意识形态上的表达。在具体实践上,中国古代以边界的清晰化为旨归,大体可以分为清晰的边界和中间地带两种类型。

【黄太勇】朱熹的孝道

孝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朱熹,从小就受到儒家孝文化的熏陶,他在五岁时就开始阅读《孝经》,很快就明白其中大意,并在书上题写了八个字:“若不如此,便不成人。”

【张加才】《北溪字义》:诠释范畴的哲学辞典

范畴是人类思维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犹如认识之网的网上纽结,范畴诠释与体系建构在哲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宋陈淳(北溪)在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北溪字义》是阐释理学思想的重要典籍,其初衷就是范畴的诠释,由此该书成为中国乃至东亚享有盛誉的哲学辞典。

【李晓方 赖少伟】阳明心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实现了“真三不朽”的圣人。《明史》赞其“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清代学者称其“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踞绝顶”。王阳明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于建福教授一行莅临喀什大学国学院考察调研

近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建福先生与泰山学院原副院长王雷亭,北京儒学促进会副秘书长、尼山国学院研修部主任刘本艳一行,莅临喀什大学国学院考察调研,并举行喀什大学“国学名师讲座”第一讲,为喀大学子作了题为《根植中华文化沃土,为新时代青少年培根铸魂》的精彩讲座。

孔垂长先生走访深圳、广州、枣庄孔氏宗亲,就家谱续修和弘扬孔子文化座谈交流

12月17日-22日,孔氏七十九代宗子、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香港)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筹备组组长、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先生,带队分别到深圳、广州和枣庄走访孔氏宗亲,就孔子世家谱工作和弘扬孔子文化进行交流座谈。

孔众主任受邀出席第十五届深圳孔子文化节暨企业儒学与企业书院高峰论坛

2024年12月21日,由全国新儒商团体联席秘书处、粤港澳大湾区书院发展论坛组委会指导,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和三和国际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深圳孔子文化节暨企业儒学与企业书院高峰论坛在深圳盛大开幕。一场聚焦企业儒学与企业书院的思想盛宴隆重举行,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探儒家思想在当代企业与社会中的深刻意义与价值。

【第五兆禹】再议牟宗三的两种圆教——从龙溪学的定位谈起

从批评龙溪到渐喜龙溪再到以龙溪为圆教,牟先生关于龙溪的看法从早期至晚期经历了较大的转变。但「非分别说」的引入并未影响三系本身的独立性,只有以「非分别说」说「纵贯纵讲」才是究竟圆教,属阳明系的龙溪自然不如五峰更符合「纵贯纵讲」,真正圆教当为五峰。

【刘梁剑】瞽瞍难题与孝道的唯义主义

舜之事亲,涉及孝道的瞽瞍难题。与游叙弗伦问题相参可以发现,依照瞽瞍难题,儒家的孝道是唯义主义,既不是唯意志论、权威主义或盲从主义,也不是苏格拉底式的理性主义。义者,宜也,在亲“不可逆”的通则之下允许亲“不能顺”的情形。

乡礼·乡约:明人的思想与实践浙大马一浮书院“经典与文明”对谈

2024年12月6日,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经典与文明”对谈第三期“乡礼•乡约:明人的思想与实践”在书院举行。

过常宝 主编《早期中国知识观念与文献的生成》系列丛书出版暨绪言

从西周初期的“制礼作乐”到西汉中期的“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得以建立,文献在这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主要基于文献得以建立。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