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军】传统家训的治国旨归及当代价值

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对国家治理的高度关切是家训的突出特征。蔚为大观的历代家训内容繁富,囊括进德修业、读书问学、治家兴业、睦邻处世等各个方面,但推家及国、经世济民、匡扶天下是贯穿始终的思想主线,是家训宏大叙事的逻辑起点,也是新时代家风家训传承建设的重要标尺。

​【吴楠】让徽学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徽州民间文献和文书不断大规模面世,引起了国内学界广泛关注,促使徽学蔚然兴起。

​【李长林 常景剀】明清圣贤后裔宗族的奉祀建构与治理实践 ——以端木氏为例

明清时期,儒家先圣祭祀的道德教化价值愈受强调,祀典地位不断上升,朝廷对先贤后裔的礼遇也愈发隆厚,使得以圣贤后裔认同为核心形成的一批新式宗族逐步聚拢和发展,并积极开展先贤奉祀和宗族建构的活动,端木氏宗族的兴起与发展即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个案。

【薛娅娜】心性、人伦与秩序 ——《孟子师说》的实学思想研究

《 孟子师说》是黄宗羲(1610-1695)诠释孟子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我们研究黄宗羲实学思想的重要文本依据。明清鼎革之际,传统的农耕社会的等级秩序发生了变化,社会道德观念也发生转变。黄宗羲重新审视传统伦理关系,试图批判宋明理学玄虚的道德形上学,建构更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

【袁康婧】论《仪礼》中的数字“三”

数字“三”自古便受人们青睐,常出现于古代典籍之中。纵览《仪礼》十七篇,可见数字“三”频繁出现。《仪礼》曾是儒家“六经”之一,且作为礼之本经,其中主要记载了周代的仪式典礼。其《士冠礼》有“三加冠”之礼,《士昏礼》有“三饭”之礼,《乡饮酒礼》中乐工演奏,“升歌”“笙奏”“间歌”“合乐”各环节的曲数皆以三计,而“三揖”“三辞”“三让”等仪···

【刘佳】从先秦出发,抵达现实与未来

王永教授一直注重挖掘先秦诸子智慧的现代意义,先前出版的《诸子今读》便在解读诸子过程中努力将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难题关联起来,而本书《诸子的智慧——中国文化元典中的100个关键词》则采用选取“关键词”的新形式,继续引导我们从先秦诸子的智慧中出发,思考当下与未来的自我与世界。

【高中华】荆州王家嘴简《诗经》书写制度初探

湖北荆州王家嘴798号战国楚墓竹简《诗经》,是早期《诗经》文献的最新重要发现。该批竹简总计约300支,内容涵盖传世本《诗经·国风》部分。

【安征 王晓峰】明清时期,古徽州连出19位状元的奥秘

古徽州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地方。“十户之村,不废诵读”,是徽州的优良传统,读书科举是当时不少人的梦想。通过安徽省档案馆“千年‘徽’煌——徽州历史档案联展”上的一份份珍贵档案文书,揭开徽州在明清时期成为“科举兴盛之地”的奥秘。

《现代儒学》第十四辑“江南儒学的源与流”出版

第十四辑为“江南儒学的源与流”,囊括了迄今为止学界关于这一议题最为全面而深入的新成果。“江南儒学”专题以明代的江南儒学作为关注重点,其中重点收录了两篇关于方孝孺的研究文章,以新的视角理解明代江南儒学精神,持续推进江南儒学的研究。

【江波】拜谒南轩书院

南轩书院位于宁乡市官山下,由南宋理学大师、教育家张栻创立。明世宗在嘉靖三年时下旨将罗带山改名为“官山”,再次建以张栻之号命名的南轩书院,并御书匾额;清穆宗在同治八年时下诏“大小文武官员至此止步下车”。

2025正定文庙乙巳春期释奠礼成功举办,正定县人民政府主办

乙巳春仲上丁之日,是传统礼制文庙春期释奠礼的日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上午9:00,在正定县文庙举办“正定文庙乙巳春期释奠礼”。此次活动由正定县人民政府、河北省儒学会主办,由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正定县教育局、正定县电视台等相关单位承办。

【弭君铮、刘洪玮】王船山“经世致用”思想与毛泽东思想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著述,明末清初哲学兴起集大成者,特别是对后世之中国影响最为深远之人,非湘中大儒王船山莫属。

周景耀 主编《斯文:张栻、儒学与家国建构》出版

本书是对南宋大儒张栻研究的论文结集,主要涉及张栻的易学、理学、教育、政治、 诗学、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较丰富,代表了张栻研究的最新进展。

【陈乔见】荀子礼学纲要

荀子以礼或礼义为道,他对“礼”之起源、功能和意义的解释主要有四种:一是“礼有三本”的解释,这是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解释祭、丧等礼仪的起源和意义;二是“礼者养也”的解释,这是从社会政治哲学的角度,解释礼义规范何以必要的问题;三是“百王之道”的解释,这是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解释“礼义之统”的形成;四是“礼义生于圣人之伪”的解释,这···

汤元宋 著《朱熹张栻往来书信疏证与研究》出版

朱子学对于近八百年东亚社会有着笼罩性的影响。朱子学研究中,朱熹的书信——特别是朱熹与张栻的往来书信,尤为关键。

【张晚林】论《太极图说》消极的形而上学架构

朱子之所以重视《太极图说》,乃因其为形而上学之架构。但因作为《太极图》本体之“太极”乃一思想物,故濂溪所建构的形而上学为消极的形而上学;这一消极的形而上学使得濂溪合道德学与宇宙论而一之而建构道德形而上学之企图未能完成。真正要完成道德形而上学建构,形上本体须作哥白尼式之扭转,即由思想物之“无极”转化为可觉证的“心”,···

【南柯舟】耆宿远去成遗恨——与成中英教授: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与学术传承

本文以作者与哲学家成中英教授跨越九年的两次深度思想对话为主线,通过个人回忆与学术访谈交织的叙事,展现了东西方学术思想碰撞与媒体伦理研究的传承脉络。

【黄睿】孟子气论与阿奎那习性论之比较与会通

阿奎那在亚里士多德哲学基础上建构了系统的“习性”理论。《孟子》气论的诠释难点,如身体之气与精神之气的关系、志与气的关系、养气与性善论的冲突等,可以藉由习性论来解决。气论与习性论具有不同的形上学基础,分别从静态和动态方面把握了习性与气的本质。习性论能阐明许多孟子“难言”处,彰显孟子使用“次”“馁”“养”等隐喻的妙处;而孟···

【葛诗嫣】先秦儒家的“道”与“技”之辨——以《荀子·富国》为例

本文考察了《荀子·富国》的“道”与“技”思想,以“明分使群”解读荀子的礼思想基础上的“道”“技”观,认为早期的儒家思想中体现了尊重知识、分工合作、服务人本的意识,通过对技术和技能者的重视即“贤者得进”来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兼足天下”,达到富国与治道的理想境界。在早期儒家礼学思想体系中,“百技所成”“知者为分”“任智进贤”统···

【汪亮】某某书院五年(2022年-2026年)规划(草稿)

本规划是五年的规划草案。书院的发展是广义的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因此,书院的发展不可能脱离教育和文化规律的,书院的发展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业。因此,我们应该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来做书院。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