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小事吉。
书院是古代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教育的文化基因在这里生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承、研究、创造、积累与传播。
书院课艺,指书院生徒考课的试卷,也叫课作、课卷。现今存世的书院课艺,皆为清代作品,估算起来,其数量相当可观。但因课艺皆为生徒所作,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历来很少受到重视,往往任其散佚。
郑刚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号北山,又号观如居士,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郑刚中出身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喜读书。南宋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及第,授左文林郎、温州军事判官,后得秦桧之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天下观念的通论。全书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层次:一为“极”的观念史,在天地之学与儒学、象数与义理的交互中,探讨“太极” “北极” “无极” “中” “周行” “形势”等观念的群体演变;二为天下观念的古今之变,尤其是世界枢纽(古称:天下之极)观念从两汉至晚清的转型。
《哪吒之魔童闹海》上线后,再次火爆,其宣扬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也引起人们的争议。有人感叹“我命由我不由天”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个人都没法主宰命运,相反是被命运所主宰,如人们常说的“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隋唐以来,佛道兴盛,至两宋渐炽。佛教禅宗在宋代形成所谓“五家七派”的格局,而此时的道教内丹学也大行天下。
吴越形胜,揽东南之秀色;石洞幽奇,聚山川之灵韵。绍兴十八年,郭公高义,捐地辟岭,启建书院,以兴庠序,泽被群蒙。
《论语》是孔子论道之言。
2024年8月17日,我荣幸地加入了明德书院,但是每天诵读《论语》略早于此。2018年5月,我送了妈妈一本钱逊先生解读的《论语》作为母亲节礼物,自此,我们家拥有了第一本《论语》书。它开启了我和妈妈诵读《论语》打卡的生活,也成为了我在追光之路上最长久的陪伴。
2025年是正定文庙祭孔释奠礼恢复举办20周年。今乙巳春仲上丁(3月9日)释奠在即,特于近期陆续刊发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中记载的金至清代正定府、县两座文庙(庙学)相关碑记,以了解古代正定庙学沿革及功能之梗概,敬请关注。
众所周知,方苞“义法”说是桐城派的代表理论之一。然而,今人或执其一端,或望文生义,“义法”的全貌则未能通观。
殷商时期,“帝”与“天”作为最高信仰对象逐渐融合,奠定了“六经”中“天”的信仰基础。西周时期,“天”兼具自然属性与神灵属性,祖宗崇拜与自然崇拜合而为一。早期儒家通过诠释“六经”,将“天”发展为兼具信仰与理性的“天道”;宋儒进一步建构“天理”体系,完成了“天”的哲学化进程。这一理性化进程未否定“天”的原始信仰,而是通过叠加新意义推动···
2025年是正定文庙祭孔释奠礼恢复举办20周年。今乙巳春仲上丁(3月9日)释奠在即,特于近期陆续刊发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中记载的金至清代正定府、县两座文庙(庙学)相关碑记,以了解古代正定庙学沿革及功能之梗概,敬请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书院兴起于唐、成形于宋、传承至明清,是古代重要的藏书、修书以及文化教育机构,也是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和载体。古代文章典籍得到保存,先贤思想得到阐释,学术创见得到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遍布各地的书院功···
杨祖汉的朱陆会通研究集中在“本心”问题的讨论上,无疑是找准了切入点。但从工夫实践角度看,朱陆对立的根源在于“本心”认取和长养方式的不同。朱陆“本心”概念差异化的澄清,是会通工作展开的基础,同时也促成朱子“心”概念多义性的融贯解释。
通行本《春秋公羊傳》(附《音義》)桓公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歷代注釋都只是解釋個別字詞及傳文,並沒有對傳文本身提出質疑。其實,“此其目言之何”存在問題:第一,“此其目言之何”應該為“此其言目之何”;第二,“目”應該是“見”的訛字,原本是“見”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暨孔子2576年〔耶稣2025年〕3月7日
哀公十四年的“所见异辞”句与经文、传文的上下文并无关系;可能是何休之后,义疏、音义之前,通行本的传抄者根据石经本《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有“所见异辞”句给何休本补上了“所见异辞”句。隐公元年、桓公二年“所见异辞”句的解诂,哀公十四年、文公十八年解诂的错简就更加严重了。
成先生虽已化作哲学星图中的永恒坐标,但他用毕生心血搭建的东西方智慧桥梁,仍将指引后来者穿越认知的迷雾,在媒体伦理的无人区竖起新的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