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孟子“井地”非三代井田,而是为滕国设计的土地制度——一个误读的仁政理想

孟子提出“井地”的背景是战国授田制,但由于坚守“恒产”“取于民有制”“谨庠序之教”的仁政原则,其制度设计与战国诸侯的土地制度有很大的不同。澄清“井地”非三代井田制,而是为滕国设计的土地制度,可以对孟子的仁政理想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周鲁】今人论启蒙救亡为何多无稽之谈?——驳李泽厚先生

李泽厚先生以饱满的文学激情而热情讴歌的所谓“启蒙”,并不是被所谓“救亡”压倒的,而是“启蒙”自身就存在着极大的蒙昧性,从而必然导致很多方面的灾难性后果。这种灾难性的后果,不仅体现在当年的所谓“救亡”过程当中,而且这种“启蒙”自身的蒙昧性,又延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所谓的“启蒙”重启过程中,当然,在李泽厚先生这篇讨论“启蒙”与···

【杨海文】《孟子·离娄上》“反其仁”章析论

《孟子·离娄上》“反其仁”章单章研究包括分析、综论两个层面。从分析的层面看,直面当下困境,把控所有困局,构成第一、二节的群己之辨;“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构成第三节的力命之辨;唯有经由力命之辨,群己之辨方能达成自身的和谐。从综论的层面看,以“反求诸己”为功夫,可谓传孔子、曾子之说;以“天下归之”为功效,可谓“承上章而言···

【冯晨】论孔子仁的实现方式

孔子的仁没有先天的善性作为生成与实现的基础,只有“性相近”之“性”所提供的“性灵”以为发生前提和发展基础。就个体生命而言,仁发端于道德情感,完成于礼的规范。但在社会现实中,个体的情感和礼之间还需要义的介入。

【杨国荣】陈荣捷、萧萐父与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

从早期先秦的礼法之争,到明清时期“天崩地解”的社会剧变,再到近代的“古今中西之争”等,都构成了我们的研究背景,属于源头性的内容。今天,同样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愈发错综复杂。从中国哲学的研究看,这无疑也是需要关注的思想之“源”。

第七届“相约《论语》·文化中国 ——人人读《论语》” 全国大型公益活动启动大会在郑···

2024年8月18日——19日,由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许昌元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河人文传习馆承办,全国实学研究会、华夏文化促进会、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全国儒学文化社团联席会议秘书处、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香港中华儒学···

【闫云】道体与治体:胡瑗《春秋》学思想的体用之维

《春秋》学肩负着体证天道性命之理的道体和奠定立国根本规模的治体的双重使命。以道体为治体的正当性来源,以治体作为道体的客观化落实,赓续着儒学全体大用、内圣外王的宏阔规模。这样,王道政治的重建才具有根本的合理性依据,并且能够在吸纳文明新质过程中做到因时创制。基于此种明体达用的“安定规模”,儒家经学能够不断地激活和增···

姚洋、秦子忠著《良治:来自儒家政治的启示》出版

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汲取养分,创造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不同的政治哲学和治理模式,让中国以一种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书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儒家是中国历史上的主流政治哲学,也是中国人深层心理结构的总结。本书回到先秦儒家,从儒家经典著述里发现和汲取养分,用现代分析哲学的方···

【孙海燕】明月不归沉碧海——悼念成中英先生

《列子·天瑞》记曰:“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成中英先生的一生,是为追求真理而“生无所息”的一生。如今,“明月不归沉碧海”!愿他在那彩虹隐约的天堂之岛,得到最好的安息!

【陈彦军】儒教之辩与民间信仰活化:以萧太傅信仰为例

陈明则从建设的视角提出,以理代天的理学的兴起反而造成儒教“无根偏枯”,因此需要从公民宗教视角重新理解儒教。笔者的闽台萧太傅信仰研究部分印证了陈明的观点,进而表明民间信仰是中华民族在复杂历史变迁和多样地域环境下,由生存繁衍而产生的多种需求自然衍生的结果,同时与宋明理学兴起并推动中国社会整体儒教化息息相关。

【郭齐勇】我是中国文化讲习班的首届学员——我与中国文化书院

在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化热中,中国文化书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书院举办的一些列活动反映了那一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活跃氛围,体现了老一代学人无私奖掖后学的精神,渗透出中华文化持久而浑厚的生命力,以及如何推进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丰富性、复杂性。我本人也积极参与了上面提到的活动,获益匪浅,我始终感谢萧···

【刘庆】以文化为载体,与企业共成长——一名企业文化咨询顾问的思考与探索

刘庆,一位深耕企业文化领域多年的咨询顾问,现居青岛,专注企业文化建设落地、企业文化变革。平时忙碌的咨询烧脑工作之外,喜欢读书撰文,写字画画。他说:咨询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生命的体验过程……不同的客户不断给出不同的课题,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打怪升级”,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不少朋友。

“敬天祈福 国泰民安”2024第六届海峡两岸敬天祈福盛典

2024年10月13日9时30分,“敬天祈福 国泰民安”2024第六届海峡两岸敬天祈福盛典在泰山天地广场隆重举行。本届活动在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省精品旅游促进会指导下,由泰山文旅集团、山东绿地泉控股集团主办,良心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罗浮山国学院、东岳公益基金会等单位协办。北京人文国学院同学承担大会主要礼务和佾舞任务。

第七届“相约《论语》 文化中国”全国大型公益活动隆重举行

2024年9月27日-29日,第七届全国“相约《论语》 文化中国——孔子诞辰日 人人读《论语》”大型公益活动在全国各地隆重举行,全国一万多个会场几乎于统一时间齐声诵读《论语》。《论语》之声,激荡神州!

【王达三】中国没有什么“古典学”,更没有什么“中国古典学”

起初以为,在声势浩大的“国学热”背景下,设立“国学”学科或专业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不会久远。但新近发现,“国学”学科或专业没有设成,反倒是出了个“中国古典学”专业,据说是取代或覆盖了“国学”专业。开始还以为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觉得这大体是成立的。仔细确认名称后,感觉还是较多较大问题值得讨论的。

在千年古道上探寻齐风鲁韵 ——齐鲁理工学院举办第二届齐鲁古道行文化实践考察活动

10月29—31日,由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傅永聚带队,齐鲁理工学院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宣兆琦等专家学者和齐鲁理工学院师生代表组成的考察团开展了第二次“齐鲁古道行”文化实践考察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让齐鲁理工学院师生了解齐鲁古道的地理位置、近距离触摸、感受齐鲁文化的历史脉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当代大学生的···

【杨庆中 景海峰 王中江】论中国古典学(三篇)

今天所谓的中国古典学,是以中华古代文明与典籍为研究对象,以探源、培根为基点,以整体把握、系统呈现为方法,以服务当下、走向世界为目标,深挖经典内涵,辨章其流变脉络,梳理中国传统经典知识体系的结构特征,考察其在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对中华文明乃至周边世界的意义,揭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

【李会康】东宫看汉家制度初纳儒术

汉高帝朝东宫是关乎汉家制度存续的核心建制,既体现了帝室吸纳周秦故事的传承理念,也展示出对儒学礼制的包容态度。汉高帝因利乘便设置太子及其从臣职能,东宫礼制因而呈现出“便宜”的特征,儒术因以礼学之长为高帝所用。儒生受命教谕东宫后,将“宜适”之礼引入帝室。与高帝杀伐果决不同,东宫展示出汉家政制温和的一面。

【儒家邮报】第40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74年暨孔子2575年〔耶稣2024年〕10月23日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