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栋】何谓法家:儒、法之间与传统“政道”

重提“儒、法之间”,乃是由于在笔者看来,中国社会基本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底层(核心),始终是摇摆于儒、法之间,其他“主义”类言说都是相对表面的。如果儒学阐释当真能够对于当代社会发挥某种功效,那理应是促进社会自由平等,而非只是充当某种权势主义的粉饰或应声虫。

【方旭东】伴侣机器人:一种儒家辩护

随着近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萌发,顺从不再被认为是女性或妻子的美德,相反,它被看成玩偶或奴隶的特征。这种指控让儒家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而性爱机器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儒家从这种不利处境当中拯救出来,因为机器人(物)就是机器人(物),哪怕它是多么酷似真人的性爱机器人,人们对待机器人不用再担心那种物化女性的批评。

【汪沛】“伴侣机器人满足了儒家对理想妻子的想象”:何种儒家?谁的想象?

方旭东从“儒家妇道的角度”,论证了伴侣机器人(更常见的叫法是“性爱机器人”)满足了儒家对理想妻子的想象,是完美顺从的妇德理想。本文旨在指出方旭东“儒家”论述之下的个人主义色彩,揭示将性爱机器人作为“理想妻子”的想象背后的暴力本质,并且阐发儒家夫妇伦理中蕴含的他者哲学。

【梅伟忠】请为正装正名!

在举国上下大谈“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只认西服为“正装”的观念仍然大行其道,若听任“唯西为正”不正之风滋长,是置我中国无数先贤先烈于何地?置民族复兴事业于何地?置二十年来汉服运动于何地?月前,笔者因坚持汉服反对西服为正装拒绝参会,为宣明立场,特此公开《情况说明》,呼吁正视“正装”问题,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兴衰···

【胡江荣】东阳石洞书院序

吴越形胜,揽东南之秀色;石洞幽奇,聚山川之灵韵。绍兴十八年,郭公高义,捐地辟岭,启建书院,以兴庠序,泽被群蒙。

【葛诗嫣】先秦儒家的“道”与“技”之辨——以《荀子·富国》为例

本文考察了《荀子·富国》的“道”与“技”思想,以“明分使群”解读荀子的礼思想基础上的“道”“技”观,认为早期的儒家思想中体现了尊重知识、分工合作、服务人本的意识,通过对技术和技能者的重视即“贤者得进”来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兼足天下”,达到富国与治道的理想境界。在早期儒家礼学思想体系中,“百技所成”“知者为分”“任智进贤”统···

【王苍龙】教育内卷、道德焦虑与民间儒家教育反思

当前民间儒家教育正处于一个深刻反思、自我调整的过程,其发展已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多样化态势。未来可以期待会有更多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私塾、学堂和书院涌现。难道我们不应该给予民间儒家教育实践者以足够的时间和宽容的空间吗?

【刘强】“意”的回溯与周流——温海明《论语明意》序

温海明教授的大著《论语明意》即将付梓,承其美意,命我为序,坚辞不获,不得不勉为其难,聊叙拜读之心得如下。

【刘强】再论《世说新语》的诗学价值——谢安“雅人深致”说新解

对“雅人深致”的正确解读,既是诗学问题,也是人学问题,既关乎诗教和诗品,更关乎人教与人品。谢安是《世说新语》中记载最多的魏晋名士,他对于中国“雅文化”的形成厥功至伟,其“雅人深致”的诗学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阐释空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世说新语》的诗学价值。

【许石林】中式父子“如何走出这一步”

尽管时移世易,中式父子多数无法摆脱中国人的宿命和天性,而不得不选择与前人并无二致的父子关系,但毕竟时代已不同,父子之间虽不能失于狎亵、误陷猥昵,仍应该尽量多沟通,父慈子孝,万古不易,“多年父子成兄弟”固然罕有,而彼此内心应主动开启一线天光,不要被动消耗、僵持等待,尽量“走出这一步”。

【刘劢菴】中国人民大学「面向未来的经学与礼学」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今天非常荣幸受邀参加「面向未来的经学与礼学」学术研讨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兴诗成乐,下学上达》。

【陈乔见】荀子礼学纲要

荀子以礼或礼义为道,他对“礼”之起源、功能和意义的解释主要有四种:一是“礼有三本”的解释,这是从宗教人类学的角度解释祭、丧等礼仪的起源和意义;二是“礼者养也”的解释,这是从社会政治哲学的角度,解释礼义规范何以必要的问题;三是“百王之道”的解释,这是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解释“礼义之统”的形成;四是“礼义生于圣人之伪”的解释,这···

【刘飞飞】身体隐喻抑或共同存在?——共同体可能性问题刍议

以形塑共同体为指归的身体隐喻,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基于肢体器官的“一体化”,赋予心或首支配地位,强调主从协调对于共同体良性运转的意义;二是基于身体与其活动空间的嵌套关系,将身体与共同体同构化,使身体生来就背负着诸种责任

孔垂长会长赴济南分别会见山东省委常委和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

乙巳年初春,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台湾)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开启了2025年的大陆之行。

【元·孛朮鲁翀】正定文庙碑记专辑之三:《重修正定府学记》

2025年是正定文庙祭孔释奠礼恢复举办20周年。今乙巳春仲上丁(3月9日)释奠在即,特于近期陆续刊发清光绪元年《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中记载的金至清代正定府、县两座文庙(庙学)相关碑记,以了解古代正定庙学沿革及功能之梗概,敬请关注。

【王泽春】《春秋公羊传解诂》“所见异辞”句传文误补、解诂错简献疑

哀公十四年的“所见异辞”句与经文、传文的上下文并无关系;可能是何休之后,义疏、音义之前,通行本的传抄者根据石经本《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有“所见异辞”句给何休本补上了“所见异辞”句。隐公元年、桓公二年“所见异辞”句的解诂,哀公十四年、文公十八年解诂的错简就更加严重了。

2025正定文庙乙巳春期释奠礼成功举办,正定县人民政府主办

乙巳春仲上丁之日,是传统礼制文庙春期释奠礼的日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上午9:00,在正定县文庙举办“正定文庙乙巳春期释奠礼”。此次活动由正定县人民政府、河北省儒学会主办,由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正定县教育局、正定县电视台等相关单位承办。

山东大学中国经学研究中心成立,敦和基金会支持

2025年3月15至16日,山东大学中国经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5中国经学论坛在济南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中国经学研究中心主办,并得到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的支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出版单位的领导、专家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无锡市国专历史研究会推出“文治之路”City Walk专线

为了更好弘扬无锡国专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唐文治先生及国专诸位名师师德师风,无锡市国专历史研究会在2024年11月推出“文治之路”city walk专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