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非】《清史》難產是因為崇洋媚外

《清史》難產是因為崇洋媚外。不是某些觀點的崇洋媚外,而是根子上的崇洋媚外。

何俊 主编 张天杰、申绪璐 等著《<孝经>与<四书>:宋明儒学的意涵新辟》出版

该书从历史的维度,结合多重的社会政治文化因素来看经典诠释与思想学术关系,以马一浮“群经统类”所列经学著作为主要探讨对象,以《四书》学史的梳理为核心,附论晚明的《孝经》学的经典作者,从而阐明宋明儒学完型与延异的内在规律,见证宋明儒学具体的演化过程。

孔子研究院学术成果捐赠仪式暨国学经典校园荐读会举行

4月18日,孔子研究院学术成果捐赠仪式暨国学经典校园荐读会在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举行。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刘续兵、儒学文献收藏中心主任张斌,济宁市教育局总督学张兆杰,曲阜市教体局副局长曾燕,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苏明及班子成员,孔子研究院相关部室工作人员和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部分师生和家长代表参加活动。

朱汉民 著《文化·学术·人格:湖湘文化历史建构论》出版

本书首次系统论述湖湘文化的历史建构过程,主要从湖湘文化形态建构论、湘学学统建构论、湖湘士人人格建构论三个方面,对作为中国地域文化之一的湖湘文化建构过程作了一个通论式的宏观研究和综合论述

【郭齐勇】深耕经典 推故致新——写在《船山学刊》创刊110周年之际

《船山学刊》不是冷冰冰的纸张文墨,而是活生生的文化生命。我们亲眼见证了《船山学刊》复刊后的逐步壮大、声誉日隆。刊物学术水平的提升是我们学者(作者)的一项使命和志业,我们应当认真对待。我们作者与刊物的学术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双方都会有所提升。我们两湖学人积极推动与《船山学刊》的进一步互动也应当成为一种学术共识。

【张宏敏】《人谱》与儒家道德主体性的构建

明末大儒刘宗周把自己毕生倡导的“做人之方”记录于《人谱》一书。《人谱》作为刘宗周最系统的一部哲学文献,其在儒家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四书章句集注》之于朱熹、《传习录》之于王阳明、《明夷待访录》之于黄宗羲,对于明清之际儒家道德主体性的构建具有典范性意义。

第八届浙江人人读论语启动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3月23日,第八届浙江人人读论语启动会在杭州财通双冠大厦宝城期货公司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国学爱好者及各地市代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论语》在浙江大地的广泛诵读与深入研习。国学汇创始人、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秘书长辛豪杰出席活动,并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桐城派与徽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学院举行

4月19-20日,桐城派与徽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学院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大学、汕头大学及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等约2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安徽大学出版社、《学术界》期刊的90余名学者与会。

【陈驿鑫】跨越时空的儒学传承

由苏州大学程水龙教授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东亚《近思录》文献丛书”自2021年问世以来便引起了东亚儒学研究界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斯文在兹”山东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入选“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十佳案例”

为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近日,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推介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推荐的“斯文在兹”山东儒家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十佳案例。

“中华礼乐文明大系”入选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近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公示202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拟资助项目名单,由孔子研究院推出的“中华礼乐文明大系”入选。

陈鸿超 著《〈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出版暨序言

本书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围绕《左传》文献,将成书、史料、撰述等方面加以贯通,将上述问题置入春秋战国史著形成的历史场景中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并以此窥看早期史书的形成与东周史学的新特征与新变化。

【汪树东】中国古典生态智慧与当代生态文学

整体看来,中国古典生态智慧已经大面积地浸润了当代生态文学,既唤醒了生态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浓郁兴趣,也促使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中发掘有益资源来应对当前的现实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古典生态智慧只是前现代文明孕育出来的一种直觉体悟式的智慧形态,它需要与现代理性互补与融合,从朴素阶段上升到更为完善的阶段。

​“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公益活动在吉林文庙成功举办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铸造中国品格,增强文化自信,传承经典,培根铸魂,4月19日,“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公益活动在吉林市文庙博物馆成功举办。

《孔子研究》2024年第6期(总第206期)目录

《孔子研究》2024年第6期(总第206期)目录

【蒋晓光】汉赋名物书写的思想特征

汉代辞赋继承了《诗经》《楚辞》中的名物书写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当我们阅读作品时,首先当然看到的是“名”,进而则需要通过联想、查阅资料来使“名”能够成像于我们的头脑之中,知晓所为何“物”,于是构成汉赋丰富、立体的名物世界。

钟纯:在贵阳孔学堂开展“寻根儒家文化,体悟心学智慧”的研学实践课

2025年4月9日下午,为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阳明文化,贵州大学教师钟纯组织阳明学院的学生,在贵阳孔学堂开展“寻根儒家文化,体悟心学智慧”的研学实践课。

【杨增岽 黄士泽】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力量生成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冀儒讲坛:张延国老师《从零开始学儒学》系列讲座在安吉书院开讲

儒学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但对于现代初学者而言,其庞大的体系常令人望而却步。河北儒学会“儒学进社区”之《从零开始学儒学》系列课程在教育培训基地安吉书院开讲。主讲专家张延国老师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拆解儒学核心,从基础概念到实践方法层层递进,帮助普通爱好者系统掌握儒家思想的精髓。

【杨国荣】《儒耶对话与中国现代思想的生成和发展》序

本书是许苏民教授的遗著。与苏民教授的其他著作一样,此书既有扎实的历史文献根基,又展现了深沉的理论洞见,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作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的课题的终端成果,这一研究不仅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要求,而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