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有为 著《何休经学思想研究》出版暨结语

本书系作者博士论文修改后出版。何休作为汉末公羊学的代表,其公羊学不仅反映了汉末的社会政治,同时也融合和吸收了两汉的学术成果。既有对董仲舒等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的吸收与领会,亦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和体会。

【龙涌霖】中国古代哲人的两个行动面向

在一种常见的中国哲学史叙述范式中,研究者的关注重点更多在经典文本本身,而不在创制经典的人;更多在经典中与哲学有关的大观念,而不在经典记载的各种各样看似与哲学无关的具体行事。

【张婷婷】“诚”:从道德哲学到行为准则

“诚”,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说文解字》解释说:“诚,信也。从言,成声。”

中华文明两岸高端学术研学坊联盟在武夷学院正式成立

武夷春色浓,九曲文脉长。3月22日,中华文明两岸高端学术研学坊联盟成立大会在武夷学院朱子书院举行。

崇儒&春耕园第二届兰芳会公告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道义者,身有之,则贵且尊。学问者,日讲习,则恒有新。此所以夫子深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也。人生而蒙,若无师友则愚。

【张辉】德治:儒家政治治理的特色

关于儒家的治理模式,常见儒家是人治一说。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就将儒家称为“人治主义”,法家称为“法治主义”。人治这一说法是否合乎儒家治理理念,值得进一步审视。

【秦嗣德】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人文语境

中国的民族历史,是一个在自我文化关照下有序演变的过程。先秦诸子的典籍是中国文化和美学思想的渊源,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先秦美学一脉相承。在先秦诸子中对中国绘画传统影响深远的主要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佛经哲学为代表的释家。《周易》《诗经》《楚辞》等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

记杭州西湖白鹭书院儒家经典《弟子规》进社区公益活动

2025年3月23日上午,春光明媚,“新国学经典讲堂——《弟子规》进社区”公益活动在杭州临平区南兴里未来社区的综合服务楼里有序进行。这是杭州西湖白鹭书院与杭州临平区南兴里党群服务中心首次合作开展的公益活动,旨在为该社区广大居民提供沉浸式学习儒家经典、促进心智健康成长的机会,并为重启诗书传家之优良传统奠定基础。

《孔子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207期)目录

《孔子研究》2025年第1期(总第207期)目录

【陈林】为何“听”为“圣”?为何孔孟罕言“圣”?

帛书《五行》和简书《五行》的先后出土,证实了荀子所谓的“子思唱之,孟轲和之”的“五行”乃仁、义、礼、智、圣。一般认为,简书《五行》和帛书《五行》经文部分是子思或子思学派的作品,帛书《五行》说文部分则是孟子之后的作品。故而,简帛《五行》是我们理解思孟学派思想以及孟子传承与发展孔子思想过程的重要文献。

【吴柱】“周之宗盟”申义

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

【李彬】经权与文实 ——论董仲舒与何休对《春秋》“宋人及楚人平”的不同诠释

董仲舒与何休虽然都是两汉公羊学大师,但其思想之间的差异仍很明显。一方面是由于其所处时代不同,何休面对日趋分裂的时代局势以及古文经学的挑战,更重视强调“尊王”大义,而汉初的董子虽然也有“大一统”的焦虑,但气魄显然更大。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是二者对公羊学的定位不同,董子是借《公羊》以阐发其儒学思想,何休则致力于将公羊···

【吴钩】没有一个宋朝高官能逃过艺人的讽刺

每逢元宵节与重要的神诞日(如六月初六崔府君生日),宋朝的官府与民间都会组织文娱汇演,具有官方身份的教坊伶人与来自瓦舍勾栏的露台弟子俱登台献艺,竞演杂剧;皇室与政府在元旦、春秋二季仲月、冬至、皇帝寿辰、郊祀礼毕等节庆日,通常都会举行国宴,宴席间照例要进演杂剧;贵族高官若有大型家宴,往往也会表演杂剧。

黄俊杰 著《东亚儒学视域中的徐复观及其思想》出版

不论从二十世纪中国儒学或东亚知识界的角度来看,徐复观都是一个生意盎然、活力四射的学者与思想家。本书采取比较思想史的方法,将徐复观和他的思想,放在二十世纪中国儒学史以及东亚思想史的广袤视野中加以分析,聚焦在徐复观先生对“中国文化往何处去”这个问题的探索,与胡适、傅斯年、钱穆、涩泽荣一等进行比较,他的生命情调与他同···

第二届武夷论坛开幕,以“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

千年文脉,活源毓秀。3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武夷论坛在武夷山开幕。本届论坛以“文明互鉴与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为主题,通过主论坛引领、四地分论坛协同的“一地一主题”模式,举办中华文明讲坛、“中华文明与两岸融合”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活动。

【胡军 郭红燕 张碧天】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繁衍不绝的基因密码之一。

【黄太勇】《朱子训子帖》展现朱子学传播的“和而不同”

《朱子训子帖》,又名《晦庵训子帖》《训子从学帖》等,是以朱熹遣长子朱塾赴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从学吕祖谦前后朱熹给其所写家书为基础形成的一篇文章,是朱子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子训子帖》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随着朱子学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也被朝鲜半岛、日本的思想大家重视,甚至有些学者将其作为教育子孙的依据之一···

【李昌舒】中国古典美学的雄浑

中国美学是一个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体系,不仅有偏于内敛的阴柔之美,也有充满进取精神的阳刚之美。《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阳”的一个重要代表是雄浑。作为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二十四诗品》第一篇就是雄浑,与此相关的还有豪放、劲健、飘逸、流动等。雄浑诗品展示了中国美学典型的阳刚之美。

【吳笑非】強說無,以陰以陽乎?

強說無,以陰以陽乎?

【沈永福】爱子,教之以义方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中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