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峰】经典的膨胀与歧出——儒家经解史上的拟经、扩经及纬书

除了经典系统本身的改变之外,在对这些经典进行整理、解释和演绎的过程之中,又衍生出了许多超离于一般解释规则的形式,试图在正解之外别选他途,或拟作,或增扩,或神话其事,使原有的经典观念遭到了强烈的冲击。

【刘刚】孔子的国家正义论

圣化,就是做圣人。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就是圣人,圣人具有全民性,在圣人面前人人平等。舜尧就是全民性的国家人格的集中反映,成为了国家人格的代表。

【李竞恒】古代精英与礼教担当

很多人认为古代精英是骄奢淫逸的,礼教是用来压迫社会底层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意味着礼教并不向庶民开放,庶民其实过得更随意,不受礼教的束缚。至于“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说精英犯罪不受惩罚。精英“大夫”犯罪,需要保住这些人最起码的体面,犯了死罪的是让他们“盘水加剑”,回家引剑自杀。这么做,恰恰是因为精英肩负着沉重···

【陈强】考古证史话新知——华夏文化源流之管窥

唐虞三代之际,殖民城邦如众星拱月般环护中华本部——彼时华夏文化亦犹夜空中璀璨耀眼的星月之光。至秦汉时代,文明之光芒始如皓日当空,虽蛮荒僻远之地无不朗照。亿万夷狄由此开化而为认同中国之华人,而“华夏”之成色也随人文化成有所下降——这就好比希腊化文化之纯粹不及古典希腊文化。

【刘飞飞】王者以仁义治天下的理路及困境——论董仲舒天下观念的内在张力

然而其对世俗性与神圣性的糅合,使王者对天命的兑现和对天道的践行必须通过巨大的物质牺牲来实现。这样,天下太平就只是一种表象,“天下”也无法获得统一的内涵。“天下”这个“无外”的生存空间本然地意味着整体性,并要求内部的和谐。这需要天下内部的各类群体在长期的交往中修正偏见,凝聚共识,适时地构成一种新的交往形式、生存形态和···

【王正】《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导言暨后记

儒家道德哲学是一个由自我的内在道德主体向外逐渐拓展、逐步完善的道德哲学系统。而我们现在讨论这样一些道德哲学问题,一方面是要从学术上分析儒家道德哲学的特征和系统,另一方面也应当意识到,儒家道德哲学的这些辩论仍具有现代意义。

【黄振萍】明清之际王学“清谈误国”论质疑

明末清初流行的“清谈误国”论认为王学袖手谈心性,使明王朝陷入危机乃至崩溃,而这其实有着特定的历史语境,不可抽离来界定王学的性质。王学兴盛时,也是明王朝边患剧烈之时,考察王门后学在抗倭中的作为,以及边将翁万达的经历,可以发现,王门后学以国家为己任,勇于任事,履艰危,能自竖立,以志节振拔于一时,远非所谓“清谈误国”可···

【曾亦】经学与哲学之间——读方朝晖《中学与西学》有感

我主张,一方面应该上承清代经学的学脉,而借鉴传统经学的研究方式;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吸收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至于目前的儒学研究,必须放弃“接着宋儒讲”这条迎合西方哲学范式的路径,而应该“接着清儒讲”,只有这样才能上溯到作为儒学研究源头的汉儒那里,才能真正理解孔子之道的精神。

【李晨阳】如水祥龙

祥龙是中国当代的儒学大家。回忆跟他近半个世纪的交往,重温多年的感受,我则觉得他本人的生活体现了很强的道家色彩。祥龙的为人让我想起“夫子温、良、恭、俭、让”,更让我想起老子的“上善若水”。祥龙一生如水,龙水一体。他温良敦厚,沉静不争,又从善如一,不休不弃。他的哲学和他的生命完美地合而为一。

【李菁】悼念张祥龙先生:从《星际穿越》看亲亲现象学

本文节选自李菁著《在-是: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的最末一章“连山:親親与是”,内容源出在2015年广州中山大学中国现象学年会宣读之论文“親親:从《星际穿越》看现象学第五阶”。张祥龙先生在大会闭幕报告时曾言:“兰州大学李菁教授下午的报告和我的报告有相近的地方。”本文得张祥龙先生之诸启发,兹以纪念。

【曾海军】消解了文化与欲望的基本张力——对戴震“以理杀人”批判的批判

传统儒家丰富的心性工夫论,就这样被戴震一笔勾销。在戴震思想中,欲之公、情之正、知之明,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完全没有了那种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判分与对峙。然而,消解了文化与欲望的基本张力,这是思想的失败,也是戴震思想最为致命的缺陷。

【王立刚】一个人的会饮——纪念张祥龙

我不想说,哲学的尽头是宗教的开始。但我真的希望,对于哲学家,对于智者而言,现实生命的终结,就会去往一个和古今所有哲人重逢的雅典学院、兜率之天、舞雩之台。

【张新民】本体实践世界的开显与落实——《存在与体悟》前言

任何真正具有活力而又能长久绵延的文明传统,显然都是人的有体有用、能知能行的实践行为不断创造积累和丰富发展的结果。人如果真要回归主体自我之自觉,就不能不如实体悟生命存在的价值。体悟既关涉本体,又牵联功夫,需要不断地实践,自由地在形上与形下两个世界穿梭往来,形成本体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无论深邃的人性体验或历史文化经···

【王俊】永远的缘在——纪念祥龙老师

先生一生尊奉孔子,最后竟与夫子同寿。在这个初夏的深夜,回忆起先生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以及我们这些年交往的点点滴滴,犹在昨日。我永远感念先生在我的学术道路上对我的鼓励、提携和帮助,也时刻体贴先生的现象学哲学上开辟出的融通中西的思想道路,我会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努力像先生一样虔敬为学、真诚生活。

【温海明】依缘而生:依张祥龙老师意缘之意生

祥龙师的比较哲学研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二三十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地图和走向,开启了中国哲学“思”的新时代,而他的哲学之“思”的根本,就是中国哲学生生不息的智慧之“缘”,这种缘分,唯有作者本人先体悟和感知之后,才能因“缘”而有所“言”,这就与不少治中国哲学史的学者们试图剥离学问和生命的做法迥然不同,也感召了学界众多青年学子···

【蒋庆】敬悼张祥龙先生仙逝

昔龙场会语,恻然诚笃,追慕夫子,世间犹有真儒者。今鹤使来召,怛化扶摇,相逢海翁,天上岂无论道人。

【吴飞】缘在知几——张祥龙老师的哲人之思

这个深知有生必有死的缘在,面对最终极的边缘问题,仍然在以其思想中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见几而作,不俟终日,为的不是虚幻的价值,不是不变的静止存在,而是永远活泼泼的生命力量,依然可以感受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的生命之美。在这精神的惊涛骇浪中,他经常引用的这句诗应该最能描述他的状态:“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柯小刚】至情至性:重温张祥龙老师最后的论学影像

是啊,人生的痴情……在张老师那里,恐怕没有比对孔子的痴情更痴的痴情了,连最后的岁数都一样……

【白彤东】最后一位君子——敬悼张祥龙兄

祥龙兄1949年生人,今年73岁,是孔子的年龄。对一个真君子,也许这是他的时间到了吧。但这么想,并不能改变我们对世间失去了最后的君子而感到伤感与哀恸。

讣闻丨张祥龙先生逝世

当代“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张祥龙先生,于2022年6月8日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先生治学广泛,著述等身,以现象学与中国思想的相互激荡与会通为方法,归本于儒,终成一家。先生是当代儒学复兴运动中的一面旗帜,他提出的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已经成为中国思想的路标,为同道、后学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