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基于比较宗教学的考察

文章对古希腊宗教神话、犹太教和儒教的形成原因、内涵特点及历史影响给出描述分析,认为《易传》“乾父坤母”命题即是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从文明论的方法论视野和社会科学的学科视角对这一切进行论证分析,无疑有助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性和方向性,而在人类文明谱系中达成对中华文明之独特性及其意义的理论把握,也有助增强文···

山东大学百廿校庆专访杰出校友|刘震: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信,民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如果民族的文化已经被别人所同化或者所消亡,那么所谓的复兴就没有实际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生活当中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应当更准确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陈赟】自然与天道:船山哲学中的“终极无为宇宙观”

船山哲学中的“自然”意味着一种与“人为”不同的自发性运作方式,它无法为人的知能所穿透,也不能被理解为作为根据的终极因或造物主,而是一种自发性、自本自根的以自正性命为指向的秩序,后者指向一种在终极层面无为自然的宇宙观。

【毛朝晖】唐文治的经学“大义”及其对汉宋、中西的会通

现代经学面临两个突出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处理经学内部长期存在的汉宋之争;第二个挑战是如何回应西方科学方法的挑战。作为晚清民国之际江南地区著名的教育家和经学家,唐文治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创造性的回应。他的治经方法旨在超越汉宋之争而回归孔子,在“孔门家法”的旗帜下,他以孔子及孔门经说“大义”为归,既超越了汉宋,也会···

绝世华章 天纵豪雄——痛悼朱高正先生丨温海明

成性存存,易道继圣统,乾坤吟绝代华章;行天健健,玉帛止干戈,两岸悲醒世豪雄。

柯小刚:当代儒家复兴中的一员猛将

尽管早在大三时柯小刚便明确其志在儒学,但他仍决定读西学研究生。因为他认识到,通过“西学源流”的梳理来廓清我们对于西学的误读后,才能廓清那些“洋泾浜西学”对中国文化的误读。继而,中国传统学问的复兴才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十多年来,柯小刚自己一直在探索当代社会实践经典教育的现实可能性。

【刘增光】礼让:乾嘉汉学的新建构

仁与礼是儒家思想的二维,对礼的理解在后世亦分化为二,宋明理学强调主敬穷理,侧重从个体修养的意义上说礼;清代乾嘉汉学则强调礼让,侧重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义上说礼。乾嘉汉学在反思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让为人道之最大者”、“礼论辞让,理辨是非”、“以礼权理”、以让为核心的新四德等诸多观念,深刻揭示了理学天理论在道德修养、政治···

【方朝晖】《中庸》是关于中庸的吗?

古今学者皆以中庸为《中庸》一书之宗旨,尤其是朱熹赋予“未发之中”以“道之体”的神圣地位,极大地强化了这一看法。本文对此一传统思路提出质疑,主张如果走出对中庸词义的过度迷信,可以发现《中庸》一书层次分明,从头至尾呈现出以修身为本、以至德为归的基本线索。

【孔德墉】《孔子世家谱》不仅是血缘,更是文化

作为新版《孔子世家谱》的主修人,孔德墉十分清楚:按常规,续修家谱是家族内部的事,但是续修孔子的家谱就绝不只是一个家族的事,因为孔子和他的思想学说属于产生在黄河之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文化,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甚至属于世界。

【李晨阳】再论比较的时代之儒学: 答李明书、李健君、张丽丽三位学者

本文系《鹅湖月刊》专栏文章,为上一期李明书等三学者讨论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一书的回应。

【张丽丽】比较视阈下儒家与女性主义哲学的关系再探——兼与李晨阳教授商榷

本文系《鹅湖月刊》“切琢新知”专栏文章。本期共三篇论文,集中讨论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一书。

【李明书】对于儒家女性主义和儒家环境哲学观点的提问与反思

本文系《鹅湖月刊》“切琢新知”专栏文章。本期共三篇论文,集中讨论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一书。

【李健君】古今中西视域交融论儒学——对儒家哲学与现代价值之关系的综合辨析

本文系《鹅湖月刊》“切琢新知”专栏文章。本期共三篇论文,集中讨论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一书。

【汤勤福】秦汉之后邻里关系与礼仪教化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农业生产与居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从生产劳动相对分散、居住相对集中,趋向生产劳动分散、居住也相对分散。民众无论居住集中还是分散,邻里之间关系非常重要,它与国家管理直接相关。儒家倡导由基层乡里机构承担民众教化,以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和邻里关系。古代中国的邻里关系变化受到经济条件、政治状况的制约,礼···

【丁四新】作为中国哲学关键词的“性”概念的生成及其早期论域的开展

“性”概念是在天命论和宇宙生成论的双重思想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它联系着“天命”和“生命体”的双方。

【唐文明】气化、形化与德化——周敦颐太极图再论

太极图的五层圈分别对应于太极、天道、地道、人道和万物化生之道。第一层圈表征太极本体,是天地之心与天地之理的结合;第二层圈表征天道,即万物通过气化而初生;第三层圈表征地道,即万物通过形化而再生;第四层圈表征人道,即人类文明的开端与确立,即肇始于伏羲而完成于孔子的人文挺立过程;第五层圈表征一个可能被人文力量所转化···

【蔡祥元】从内在超越到感通——从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说起

对于牟宗三的内在超越说,当前学界有两个典型批评。一个是外部批评,它的着眼点是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超越性问题。一个是内部批评,其着眼点是道德主体性建构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外部批评者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将内在超越与理性界限关联起来,学理上并未切中内在超越说的要害。内部批评虽然指出了牟宗三思想的内在困境,但没有看到牟宗三···

【余治平】“五始”的时间政治建构与道义价值诠释——以公羊学“元年春,王正月”为中心

孔子编《春秋》,发明一套时间政治,蓄意把王道正义的主张渗透到年、月、日、季节时间刻度中去,注入仁义规定和礼法价值,因而使中国古代的纪元制度具有意识形态管理功能与钳制作用。时间系于君之下,王者即位则当敬授人时,以便天下民众有所适从并听命于君。而君则系于天之下,必须听命于天。君臣之间、君天之间皆有秩序要求,尊王、···

【杨朝明】《周礼》成书年代问题新证——以《大戴礼记·朝事》为中心的考察

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大戴礼记》之《朝事》篇的材料也可印证《周礼》成书很早。《朝事》篇所涉与《周礼》相同相通的朝礼,概以其事为古时有之,称“古者圣王明义”“古之用财不能均”“古者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义”等等,尤其不可忽视其所包含的时代信息。

【唐元平】学论语 成人样——玩习《论语》之心得体会

《论语》被誉为中国人的圣经,是中国文化的元灵。《论语》是一幅圣贤图谱,记载了包括孔子在内的之前的圣贤。学《论语》不仅为了学习其中的思想,更是为了学习并实践成为其中的君子人样。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