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郭齐勇:反思启蒙心态,重拾“天人合一”智慧

从野生动物传播开来的新冠肺炎,是继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之后,大自然又一次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为何没受到现代人重视?如何重拾重建?

【曾海军】并非疫情不可怕,而是人该如何活着

柔软与柔软的相遇,就像水滴与水滴的汇合。人是渺小的,渺小得如同水滴一样,随时可能被蒸发掉。心是柔软的,但如同柔软的水滴一样,蕴含着大江大河的强大力量。柔软的人心显露,保障了相互凝聚的可能。很多很多的人走在一起牵手守护,便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如黄河、长江般的滔滔不竭。自古以来,原是有一个文明如此教化我们,让我们···

【郭齐勇】反思新冠疫情:「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人类永远的诫命

儒家对万物都是关爱的,而且是从其所具的内在价值去确定这种爱的,因为万物的内在价值都是“天地”所赋予的,与人的内在价值本同出一源。儒家对动物的关怀是从肯定其内在生命价值出发的。

【田飞龙】谣言治理考验法治细分理性——也说武汉肺炎危机“警察维稳”

从武汉肺炎危机早期的“警察维稳”表现到中央决策介入后以中央媒体监督、最高司法非正式发声及公众聚焦商谈的共识取向来看,新治理模式的基本价值已经扎根并在国家治理体系内部具有初步的传导、教育和制度矫正功能,而社会层面则通过这一治理模式的内部拉锯与反弹调整看到了一种新的治理知识与制度模式的成长印记。

传统文化助力社会治理的成功范例:知名社会组织“地球村”参与重庆基层治理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形成了一套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相融合的社工服务体系,包括以“乐和家园”社区共同体为目标的专业服务,以“三事分流”“小事”处理为重心的精准服务,以“社区书院”为载体的创新服务和以“九九家风”为纽带的固本服务。这些有关协同服务的经验对于基层治理中如何发挥社工机构的作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丁子江】新对话主义:将儒家思想扩展到西方知识界

当前,社会的冲突、政治的冲突、经济的冲突、军事的冲突、宗教的冲突、道德的冲突,以及资源和能源的争夺,环境的全方位破坏,人类生存条件的急剧恶化,另外还有数不尽的祸端灾变,等等,让人类进行了价值、理念以及各种诉求的重构。这一切都是不断影响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宏观条件。西方儒学的发展就是东学西渐中东西方思想对话的产物。

【高瑞杰】重启古今之争的背景及现实可能

当前,西方现代性暴露的种种弊端,使得西方人开始反思启蒙以来种种价值观念的缺陷,古典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顺势而起。这种思潮对现代中国如何审视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重启中国古今之争的意涵就在于,如何使现代社会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纳入到儒家道统大叙事的格局中,以实现当代的通三统,并复归王道的···

2018-2019年儒家十大热点

在2018年和2019年中国大陆儒门大事记的基础上,儒家网评选出2018-2019年度十大热点,涉及公共政策、思想学术、文化事件等各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当代儒家的最新发展状况。现予公布,进退得失,以资当世。

【陈来】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偏向与流弊

近代以来最大的问题是政治公德取代个人道德、压抑个人道德、取消个人道德,并相应地忽视社会公德,使得政治公德、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之间失去应有的平衡。因此,恢复个人道德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并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是反思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关键。

【林安梧】迈向「多元他者」的一个可能:论「觉性」与「信靠」 ——从《论语》与《···

本论文旨在经由沈清松先生这些年来所提「多元他者」这一重要哲学语汇,去反思儒教与基督宗教的根本论题,并且试图经由「慷慨」与「外推」等方法展开论述。

2019中国大陆儒门大事记

为了记录事件,提供信息,促进认同,儒家网自西历2012年起编撰中国大陆儒门年度大事记。现将2019年度大事记发布,以飨读者。或有遗漏或错误,恳望指正。儒家网编辑部于孔子纪元2571年暨耶稣纪元2020年3月25日。

【曾振宇】论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孝本论”与“仁本论”

仁是体,孝是用,在“亲亲”“仁民”和“爱物”三境界中,孝只是仁本在家庭伦理中的体现。在社会政治领域,“不忍人之心”是“不忍人之政”的道德基础和内在精神。随着孟子“仁本论”的建构,标志着“孝本论”被逐渐淡化。汉唐以降,历代大儒皆自觉尊奉“仁本论”,并从不同哲学层面加以论证。

【康晓光】活出人生的意义

活到现在,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认识,从向外寻求转为向内寻找,从追求伟大到感悟和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不再纠缠伟人与凡人的“差异”,而是去寻找他们的“共性”;不再执着于外界的承认,而是寻求内在的自我认同;既追求伟大和非凡的东西,也要体验此刻平凡生活的美好。

【郭齐勇】芳情不悔说船山 ——萧萐父先生与船山学研究

先生从个人研究到群体研究,发动武大,进而联络湖北学者,配合湖南学者,促进两湖乃至全国学者投入到船山学研究中来。先生呕心沥血,悉心培养、提携了两代学人,从我们前面提到的诸学长,到现在活跃在明清之际与王船山等学术领域中的吴根友、邓辉教授等。学术靠一代代学人传承。

【朱承】诗酒中的美好生活与思想世界——哲学史“泛化”书写的一个尝试

传统文人围绕“酒”进行的诗歌创作,从早期的礼仪生活和秩序精神的展现,演变成后来的文人个体心性、情怀、志向的反映。文人的诗酒意象,呈现他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性维度,也展示了传统知识分子思想世界中的非理性气象。

【东方朔】“欲多而物寡”则争——荀子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

随着简帛文献尤其是郭店楚简和上博竹书的问世而逐渐为学界所重视。一些儒学史著述,也开始改变过去的“孔-孟-荀”的先秦儒学三段论叙述,将子思纳入儒学史。为厘清有关问题,本文希望能够在前人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述。

【刘丰】从《儒行》到《儒效》:先秦儒学的发展与转折

荀子严厉地批评了俗儒、贱儒、小儒,同时提出了大儒理想。相对于《儒行》篇而言,《儒效》篇对儒者的定位与理解已经比《儒行》篇有了极大的提升与飞跃,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扭转了儒学发展的路径,即更加重视儒学中的政治品性。这一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汉代儒学的发展。

【专访】唐文明:儒学研究必须紧扣六大张力

儒学研究的主题已经远远超出原有的中国哲学领域,不仅产生了大量新的思想主题,也使原来很多旧的思想主题呈现出相当不同的面貌。可以断言,立足儒学的义理,就社会各阶层都关心的公共问题展开独特、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将是今后中国社会公共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宋立林】楚简《尊德义》与孔门教化政治观

《尊德义》是郭店楚简中的一篇政治专论,体现了早期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史价值。这篇出土文献虽然在编联和释读上仍存在争议,但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大体可识。综合各种信息,我们推测这一篇文献可能是子思之儒所传述的孔子遗言,至少可以视作孔门政治思想的珍贵文献。

【朱刚】家的现象学——从海德格尔、列维纳斯到儒家

当哲学被规定为回家的冲动或思家之情时,这里的“家”其实是就第三个意义而言的。但它既然被称为“家”,那么这一事实就已暗示出它与前两个意义上的家有着隐秘关系。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人类的文明史或哲学史上,儒家正是以亲亲人伦之家为终极的意义源头;列维纳斯也以自我与他人之关系—其原初形态正是亲子关系—为人的最终归宿;而后期海德···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