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言孝,以舜为至极。孟子继承孔子论舜之孝,说“大孝终身慕父母”,同时提示我们将视角从“天子”转回到“人”与“子”这样更根本的身份意识中来;宋儒罗豫章则揭示出“天下无不是底父母”,除了自我身份意识,父母本身的意义也被凸显;其后如朱子、王船山论孝,便无不本于此义。
天命和神意在儒家和基督教思想传统中均是各自的核心性命题。简要来说,儒学重在倾听-契入中体会天命之意义,而基督教则在信心-启示这一宗教的路径中接受神意。
道路决定命运,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根性。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意义就是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紧密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便是我们为何与苏联不同的原因。中华文明是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的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关键动力,中国共产党将两者深···
现代儒者钱穆着眼于中国政治传统的悠久智慧与文化体系的根本原理,力图在启蒙革命主义之外阐发对于道统和治统的别样诠解。道统作为立国根基的精神信念共识,本身蕴涵了中国文明基于天人相合原理的政教秩序构设,进而与治统形成了相维和相制两种基本关系。在思考现代共和立国问题时,钱穆超越了梁启超论题将道统与君主专制牢固绑定的政···
基于近年对朱子思想文献之研究,笔者希望对朱子思想提出新的诠释。借用康德“自由与无条件的法则互相涵蕴”与“对于无条件的实践的东西的认识,是从自由开始,抑或从实践法则开始”之说,来说明程朱与陆王两种思想形态的特性,并提出可以会通之途径。本文对此构想作进一步展开,以期论证更为明白而坚固,并回应有关的批评。
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奔走于列国诸侯之间,以行道为己任。晚年归鲁,作《春秋》,欲垂法于后世。汉代儒家因以孔子为“素王”,并欲行其道于汉代。然“素王”之说,汉人皆无疑议,至魏晋始以为僭妄之说,后世儒家遂讳而不言。本文详考“素王”说的基本内涵,及后世儒家的不同态度;并结合古代相关文献,揭示出孔子欲效法汤、武而得国自王的抱负···
书院是东亚儒家士人共同的文化教育组织。朝鲜在明嘉靖万历年间引入中国书院制度,《竹溪志》《迎凤志》《吴山志》可以呈现书院移植历程。周世鹏依朱子白鹿洞故事,首创白云洞书院,首修院志《竹溪志》,初立谨祀、礼贤、修宇、备廪、点书的运行机制,功在肇始、奠基。卢庆麟创建迎凤书院,作《迎凤志》,立祠象贤、立院养贤,且首立《···
2019年10月20日,大连一名十岁女童惨遭杀害,身中七刀而死,十三岁的加害人蔡某某对自己的杀人行为供认不讳。但根据目前《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加害人蔡某某由于未满十四周岁,依法不予追求刑事责任。
朱子的欲望观继承自孟子,在肯定欲望和强调寡欲这两方面保持着一定的思想张力。就对欲望的肯定而言,朱子认为欲望是天理在人身血气上的表达,是天地生生之德的表现。而在强调寡欲方面,朱子认为良知良能才是人的天职,人应当与欲望保持距离,以保守自己作为人的本分而不僭越,同时应当以欲望本身所禀受的天理来裁成、安顿它。朱子对欲···
韩愈推尊儒学、排斥异教,奋力擎起儒学复兴的大旗,其力倡儒学独尊的一元化价值取向和排佛行为的殉道色彩使其儒学复兴行为具有一层宗教意味;柳宗元则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儒学,将之视为一个主流学派加以辨析,坚持以儒为本,多元并存,以对先秦儒学经典的批判和对两汉儒学神性的消解著称。韩、柳二人对待儒学态度的巨大差异在···
他的所思所想,广度、深度和高度,超乎想象,令人震撼,感人至深。在我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当年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一代,谷禹就是这一代的典范。
梁漱溟先生以传统儒家的“孔颜之乐”为根基,凭借深刻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启了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哲学建构。其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开放性视野,鲜明的“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意识,为现代儒家幸福观的建构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框架。生活儒学的主旨转向,道德视域中对儒家精神的现代阐释,重新确立了“乐的生活”在儒学中的价值与地位。
「五十年不变」已过半。在前半场,香港优越,「两制」相安。在后半场,国家主场,民族复兴,「一国」对「两制」的正当塑造作用日益显著。回归初期的香港由于未能完成23条立法及系统推行国民教育,香港的法制体格与精神品格依然保持着回归前的结构与状态,因而在「一国两制」下半场变奏之时已跟不上鼓点,奏不出和声。
在吾国漫长历史中,不仅有渔樵浮游于江渚之上,作局外人,惯看风月春秋与历史春秋;还有耕读者,作局内人,耕耘于水土春秋与义理春秋。我们不仅应知晓诸葛孔明曾经躬耕于南阳,更应回顾先秦有关躬稼与天下的稼圃问答,这正是切入耕读意象并由此探求华夏精神气质的一种尝试。
黄宗羲在其名著《明儒学案》《孟子师说》中提出了一条独特的明代哲学发展脉络,亦即心学的气学视野建构。黄宗羲由此建立以“理为气之理”与“事的本体工夫论”为主要内容的气学形上学,使得作为知识学的经史之学顺理成章地成为性理之学开展的一部分,展现出逸出传统理学思想藩篱的新意义。
朱子通过诠《四书》旧典和树《太极图说》新典的方式,推尊了以周程道学为正统的道学脉络,围绕道统建构了一套贯通形而上下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经学与道学的相融合,展现了思想建构与经典诠释的内在一体,体现出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创新性的统一。
杜先生对(信赖)社群概念的阐释既表现出对《中庸》文本中潜藏义理的“汲舀”和诀发,更体现出此一概念的“汲舀”和诀发对现时生命的思维性沟通,它使得古老的经典不仅在意义蕴含上,而且在概念表述上获得了现时代的风格和特色。
目前的西方世界,伦理上的“个体主义”,思维方式上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常常走向极端,科学上的客观真理的“相对性”[58]和善恶判断的相对性,加上宗教上由于“宗教私人化”,致使伦理道德的社会整合功能的减弱。同时,除了经济上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政治上民粹主义也日益明显。
以井田为基础可以形成社区,乃至于扩大至邦畿,不同的行政区划从基础层面形成了乡学与国学的第等。社会教育的内容是“明人伦”,应当达到的效果是“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进一步可引出教育与养老、祭祀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区分个人和社会两种视角,一方面强调个人在道德选择上肩负着无法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从统计科学的角度看待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与物质贫富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或为解释物质富裕与道德修养关系问题的有效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