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学回顾与展望高端学术论坛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6-12-19 20:56:03
标签:

原题:儒家文化:“礼”是中华文明特有文化范畴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一月十六日庚午

          耶稣2016年12月14日

 

 

 

中国科学报报济南12月11日电(记者 张杰)12月11日,三礼学回顾与展望高端学术论坛在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举行。“三礼”是指《仪礼》《礼记》和《周礼》三部经典,在与会学者看来,“三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今天考察探寻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桥梁和窗口。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程奇立表示,今天人们往往只把“礼”看作日常生活文明行为的规范,亦即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或规矩。这样理解中国古代的“礼”不够全面,过于狭隘。实际上,中国古代的“礼”不仅包含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或规矩,还包含了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制度和规范,甚至还包含了与这些制度和规范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礼”包括一切个人行为规范和社会制度以及与这些规范和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在程奇立看来,“礼”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概念或范畴,在西方语言中找不到与“礼”相对应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与“礼”相对应的概念。在翻译中文的“礼”时,或将其译为英文的etiquette(礼节);或将其翻译为ceremony(礼仪、礼节);或将其译为英文词组rites and regulations(典礼、传统习惯和规则)。上述各种翻译只是揭示了“礼”的部分内涵,而难以全面、完整、准确地表达“礼”的确切含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特质。

 

展望礼学研究的未来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丽娱表示,近年来,礼学研究成果日渐丰硕,包含礼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尤其是礼学断代史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增长点,未来应该把礼学研究的各个层面贯通起来,把握礼学研究的脉络,加强礼学通史方面的研究。

 

与会学者表示,传统的三礼学大多从经学、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未来三礼学研究还应该借鉴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丰富研究视野。

 

此次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与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主办。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