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明】书院精神是书院发展的灵魂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7-02-23 14:47:42
标签:
肖永明

作者简介:肖永明,男,西历一九六八年生,湖南武冈人。现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著有《北宋新学与理学》《宋代<四书>学与理学》《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等。

 

原标题:两办《意见》发布 听听千年书院掌门人怎么说

作者:肖永明、夏金龙、龚海莹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正月廿六日庚辰

           耶稣2017年2月22日

  

凤凰国学编者按: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第一次以文件形式专题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2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还就意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门解读。近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接受凤凰网国学频道编辑及《人民画报》社英文版记者联合采访,就书院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

 

一、从书院到大学:中国高等教育的历程

 

《人民画报》社: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至今仍作为湖南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发挥着国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功能。请您简单谈谈岳麓书院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它在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独特地位。

 

肖永明教授: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一直办学不辍,弦歌不绝。清雍正年间,被朝廷定为省级书院。1903年,在书院改制的时代大潮中,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几经变迁之后,发展成为现代的高等教育机构——湖南大学。目前,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承担着湖南大学历史学与中国哲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重任。

 

岳麓书院作为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老学府,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地位,如果用几个数字来简单概况的话,可以这么说:

 

“一次会讲”: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武夷山来到岳麓书院,和掌教岳麓的理学家张栻展开学术交流讨论,时间长达两个月,远近学子纷纷前来。这次活动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开中国书院史上自由讲学之先河,集中体现了书院的基本精神。同时,“朱张会讲”对朱熹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是宋代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两个高峰期”:在岳麓书院的发展史上,南宋和清代是两个高峰期。南宋前中期的湖湘学派,即以岳麓书院为依托发展起来,极一时之盛。到明清之际以后,岳麓书院更是人才辈出,蔚为大观。一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从岳麓书院走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

 

“三位学术大师讲学”:以朱熹、张栻、王阳明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大师曾在这里讲学授徒、传道授业、创新学术、传播儒学。

 

“四位帝王赐匾”:岳麓书院因为在传播儒学、培养人才方面成就突出,曾四次获得皇帝赐额。宋真宗赐“岳麓书院”、宋理宗赐“岳麓书院”、清代康熙赐“学达性天”、乾隆赐“道南正脉”。

 

“岳麓生徒中的五大人才群体”:众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曾在岳麓书院研经读史、求学问道、格物致知,为后来的理论建构、思想探索、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他们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确立了中国发展的路向。其中最为杰出的有五个人才群体,包括:南宋中期“在当时为最盛”(《宋元学案》语)的理学家群体——湖湘学派;思想家群体——以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船山为主要代表;经世派人才群体——以清代嘉、道年间担任两江总督十年之久的理财大师陶澍和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为主要代表;湘军与洋务派人才群体——以清代咸、同年间倡导洋务运动的湘军统帅曾国藩、收复新疆的湘军名将左宗棠、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为主要代表;维新志士群体——以清末维新运动中谭嗣同、熊希龄等为主要代表。

 

以上几个方面大致可以反映出岳麓书院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的独特地位。

 

今天的岳麓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恢复和发展,又重新焕发青春。作为湖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岳麓书院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国学研究、传播、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四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涉及历史学、哲学、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拥有一支由40多位来自海内外名校的专职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2人,每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80余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5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许多学术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可以说,岳麓书院由古代书院发展演变而来,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接通古今,贯通传统与现代。岳麓书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地标,她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演变及其现代转型,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古代发展至今的活标本。

 

凤凰国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指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针。请您进一步谈谈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如何将传统书院的长处和现代大学的长处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肖永明教授:传统的书院教育和现代的大学制度都各有其优长,如何集其长而去其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才培养规模之大、学科覆盖面之广、对社会发展贡献之大,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然而,近年来,也有众多学者对百余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社会各界也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当代高等教育的某些弊病。这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在岳麓书院的恢复和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教育中吸取智慧、获得资源,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制度对今天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的确定方面,古代书院教育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的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的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个人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的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教师的影响和熏染;传统的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的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书院教育的这些传统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资源。

 

非常可惜的是,在现代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古代书院教育的许多优秀传统都被忽视、被抛弃了。在传统文化日渐复兴、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断高扬的今天,岳麓书院的教育,理应充分发挥接通传统与现代的优势,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一方面扎根中华大地,立足民族文化传统,从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中吸取智慧、挖掘资源,从中获得启示与借鉴,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另一方面又需要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形成融通古今中西的学术体系,培养兼具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现代人才。

 

具体而言,岳麓书院力图挖掘传统书院教育的资源,将古代书院教育的诸多元素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制之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例如:注重立德树人,强调“为学”与“做人”的统一,将专业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密切结合,注重对学生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完善人格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习礼育人”,每年举办入学礼、拜师礼、祭孔礼仪、端午祭屈礼,通过习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组织常态化、制度化的“讲会”和“读书会”,鼓励师生之间的切磋商讨、质疑问难,以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论辩,达到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实施独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构建交流密切、感情笃厚的师生关系,导师以自身的品格去感召、影响学生,学生受到其精神熏陶和人格熏染。同时,导师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就其才性所近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发挥学生的潜力。

 

我们希望,在现代大学的教育体制中实施这种具有某些书院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能够矫正现代教育的某些偏弊,培养人文底蕴深厚、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充分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也希望岳麓书院的实践与探索,可以为国内各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2016年第二届“致敬国学·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启动仪式

 

二、打造“互联网+国学”传播模式

 

凤凰国学:岳麓书院作为中华文化地标,请问您认为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岳麓书院应肩负起什么样的职责,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肖永明教授: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况。我们需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来挺立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定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为现代中国提供精神滋养,为民族复兴提供思想动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来谈岳麓书院对今天中国的意义。

 

千余年来,众多的先贤在岳麓书院创新儒学、传播文化、教化民众、作育人才;无数的学子在这里研经读史,求学问道、修身养性,中华文化在此代代绵延,薪火相传,岳麓书院也因此形成了自己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百余年来,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之下,岳麓书院成功地应对了西方文明的挑战,回应了现实社会的需求,在经历无数挫折与坎坷之后,至今仍岿然屹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圣殿和民族的精神家园。

 

因此,从抽象的层面上看,岳麓书院在当今社会往往是作为文化符号存在的,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可以说,岳麓书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地标,是中华文脉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重要象征。因此,岳麓书院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华文化走向复兴的表征;岳麓书院的繁荣与兴盛,也预示、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的到来。

 

具体而言,岳麓书院如何体现其价值与意义呢?

 

首先,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学者游于斯、息于斯的古老学府,亦即实体的岳麓书院作为古代的文化遗产,本身的建筑、碑刻、楹联、匾额以及空间布局都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物化的形态。实体的岳麓书院的存在,可以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层面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岳麓书院是历代儒家学者传播儒学、作育人才、施行教化的场所,书院所体现文化精神、所宣扬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今天,岳麓书院仍然可以发挥其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教化功能,通过文化的传播实现文化的传承。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建设,致力于文化传播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化成天下”的效果,在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重建斯文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其次,从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朱熹、张栻对当时理学中最为前沿的“太极”、“中和”问题的论辩探讨,到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理论思辨,到曾国藩兼容汉宋、打通义理与事功的经世理学建构,历代先贤在岳麓书院极深研几、创新儒学,提升了儒学理论思维的高度,推进了中国学术的发展。今天的岳麓书院,同样肩负着发展文化、创新学术的历史使命,需要在传承中华文化血脉的基础上,回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汲取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再谱新篇;需要与时偕行、将千年学府打造成学术创新的高地,立足学术前沿,引领学术潮流。

 

总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文化、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象征的岳麓书院,应该敢于承担使命,勇立时代潮头,走出接通传统与现代的新路子,实现古老学府的现代转型,让千年学府在当代文化创新、发展中焕发异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其中引用岳麓书院先贤、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船山的“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一语,强调在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我们也希望以先贤此语与文化界、学术界朋友共勉。

 

《人民画报》社:近年来,“国学热”逐渐兴起。请问您,岳麓书院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开展了哪些有价值的工作?

 

肖永明教授:书院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传播儒学文化、施行社会教化是古代书院的重要使命。岳麓书院在当代的恢复与发展,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利用各种现代传媒的手段,充分发挥书院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化功能,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岳麓书院就与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媒体合作,邀请杜维明、余光中、金庸、黄永玉、许嘉璐、李学勤、张岂之等文化名家,在国内首次举办面对社会公众的电视讲学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之后,面对不同层次和需求,岳麓书院推出了系列面向公众的讲学活动,如“千年论坛”、“明伦堂讲会”等,如今已邀请海内外名家讲学近四百场。

 

同时,岳麓书院深入挖掘书院以及整个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将各种研究成果呈现在岳麓书院日常的陈列、开放中,承担“以文化人”的社会责任。近三十年来,每年到岳麓书院参观游览的数十万游客,都可以全面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岳麓书院通过参观讲解、培训研习、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祭孔大典”、与中小学开展合作研究与教学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传播、普及传统文化,使古老的学府焕发青春,在当代文化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整个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各界也对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地标的岳麓书院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岳麓书院力图顺应时代潮流,发挥自身优势,自觉承担起弘扬、传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建斯文社会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文明的复兴、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中最主要的举措是努力打造“互联网+国学”的传播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2014年开始,岳麓书院抓住互联网等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机遇,与凤凰卫视、凤凰网新媒体开展战略合作,构建“互联网+国学”的传统文化传播新模式,面向全球推广国学。近年来,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举办每两年一次的“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共建“凤凰网国学频道”,组织开展“岳麓书院讲坛”,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释放出更大能量,为数以亿计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优质精神产品。其中首届、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分别以“致敬国学”、“致敬国学,亲近国学,重建斯文”为主题,包括系列讲座活动,以及国学终身成就奖、国学成果奖和国学传播奖的评选,在海内外产生很大影响。“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的颁奖典礼在凤凰网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120多万。与凤凰网共建的凤凰国学频道是目前全国各大门户网站中唯一的以国学命名的一级频道。“岳麓书院讲坛”邀请海内外名家举办讲座,由凤凰网国学频道进行网络直播,每场讲座在线观看人数在30万人次以上,最高达80万人次。

 

岳麓书院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播手段,以“互联网+国学”的方式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大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做出了贡献。2015年12月,在浙江乌镇举行的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专题发言中,岳麓书院与凤凰网的合作被作为“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的典型加以推介。

 

  

 

肖永明教授在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上致辞


 

三、书院精神是书院发展的灵魂

 

凤凰国学:近三十年来,岳麓书院的恢复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您曾多次提到这种发展模式可概括为“岳麓书院模式”,请您谈谈这种模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可以为中国当代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哪些参考和借鉴?

 

肖永明教授:近三十余年来,岳麓书院的恢复和发展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称誉。1997年,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局长视察书院,认为岳麓书院是现存修复最好、利用最充分的书院,高度赞扬岳麓书院是中国当代的“活文物”;2007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视察书院,将这种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文物保护、利用的模式总结为“岳麓书院模式”。

 

所谓“岳麓书院模式”是指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将古代书院优秀教育传统与现代大学管理体制相结合,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物保护、社会服务四大事业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建设、管理、运行、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三十余年来岳麓书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成功的保证。

 

“岳麓书院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书院各项功能的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把文物保护作为各项事业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利用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进行旅游开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工作。其中,旅游开放工作既是充分利用文物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发挥文物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方式,又能为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而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工作,既能为文物的保护、开放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又能赋予古老的书院以灵魂,使之不只是供人参观的古老文物,而且是充满生机的现代教学、研究、文化传播机构。人们走进岳麓书院,不但能发思古之幽情,而且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代代绵延,体会到书院在现代社会所焕发的活力。而这种状况,又进一步扩大了书院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增加了书院的知名度,最终促进了书院的旅游开放工作。这样,书院的各项事业之间,就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古代书院发展的鼎盛期,书院总数达数千所,至今留存于世的仍有数百所。可以说,书院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书院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加强书院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利用,让书院文化遗产活起来,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已经引起众多有识之士的思考。岳麓书院作为古老书院现代转型的一个范例,我们希望三十多年来的思考和探索可以为其他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某些参考和借鉴。我们也会学习各地书院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完善岳麓书院模式,促进岳麓书院的发展。

 

《人民画报》社:中国当前兴起各种书院,分别创建于高等院校、地方社区、民间社会还有市场经济领域等,请问您怎么看当前这些不同类型的书院?您认为当代书院应该承担怎样的功能?如何传承书院精神?

 

肖永明教授:近年来,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众多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了书院。许多古代书院得到了修复、保护与利用,各类新书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我觉得这些不同类型的书院共同构成了当今书院发展的全景图,尽管很多书院还存在某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甚至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情况,但总体上,我认为这些书院都是应时而出、应运而生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应该以宽容、多元的心态来对待。“道并行而不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只要书院秉承正确的价值理念、符合基本的原则、规范,就应当给予肯定,视为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盟军。切不可以一种或几种原有的书院发展的模式去套用所有的书院,把不符合这些已有模式的书院视为异类,加以排斥。

 

实际上,正如很多研究者谈到的,历史上的书院也是有多种类型的,从功能上看,书院主要的是开展教学活动、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场所,但也有的是士人读书、著述、藏书之所,有的是谈学论道之处,有的是课士之地,有的是为应试者提供住宿的场所,有的是祭祀先贤的场所,情况比较复杂。从层次和内容看,大量的书院僻处乡村,面向底层民众开展蒙学教育,如家族书院大都属于这种类型;而有的书院又进入官学系统或者完全代替官学,开展较高层次的教育,如县、州、府、道、省各级书院就属于这种情况。总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兴办主体的书院,情况差异很大,所对应的是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体现的是不同的文化理念。在古代,书院的类型、层级就如此复杂多样,在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社会需求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不同类型书院的出现也是很正常的。

 

我相信,当代书院发展前景广阔,空间巨大。各地不同类型的书院,也一定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探索独具特色的书院建设发展道路,使书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创新、普及和传播的基地,在当代学术创新、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现代中国的发展提供思想资源与精神动力。

 

谈到当代书院应该承担的功能,我认为,尽管当代社会林林总总、类型不同的书院有着不同的自我定位、不同的侧重点,但从总体上看,当代书院所承担的都不外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这三大核心功能。当然,我们分析“当代书院”一词的内涵,就能对当代书院所承担的功能有更深的理解。

 

一方面,这类文化教育机构之所以自我命名为“书院”,就意味着对书院文化精神的认同,对书院文化教育传统的继承。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时,就需要有区别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特色,应该体现传统书院文化的元素。

 

另一方面,既然说“当代”书院,就表明它不再是传统本身,而是在当代所延续、得到发展了的传统,是传统存在于当今社会的一种新的样式。因此,也必须具有当代的特征。也就是说,当代书院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传播,就应当在理念、方式、目标、价值取向上既体现书院的精神,又体现现代社会的要求。

 

与当代书院大量兴起相伴随的,是人们对传承书院精神的关注,学界在这方面的探讨也很多。传承书院精神,前提是弄清楚书院精神的内涵。中国古代书院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传统、教育理念、办学风格,逐渐积淀、凝练为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这就是书院精神。其具体表现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书院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重视生命意义、以人为本、立德为先、重视人格养成的人文精神;担当天下、传道济民、教化社会的经世精神;穷本探源、极深研几、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不囿成说、不断超越、与时偕行、引领学术思潮的创新精神;有教无类、自由讲学、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质疑问难,“疑误定要力争”的自主精神。书院精神是书院的灵魂,是古代书院制度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在人文精神不断失落,功利主义愈演愈烈,现代大学教育屡遭诟病的当今社会,书院精神越来越显现出其价值。

 

传承书院精神,首先需要对书院精神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其次,需要在现代的文化、教育实践过程中借鉴书院精神,从中获得启迪。例如,现在很多学校,重知识的传授而轻道德情操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养成,书院教育强调“求道”“求学”统一的人文精神,不失为矫治这一偏弊的良药。又如,不少大学新生在卸掉高考重压、摆脱严格管束之后,学习动力不足,对所学的知识不愿意深入的思考。书院教育对学生自主性、主动性、怀疑精神的强调,可以为克服这种倾向提供帮助。总之,我国正面临着构建现代大学精神、大学价值理想的任务,传统书院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经世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开放精神、自主精神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我们完全可以在对这些精神价值重新进行诠释、阐发之后,纳入现代大学精神之中。

 

凤凰国学:书院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机构,其功能,从唐宋的讲学论道,到明清服务于科举,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代,书院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肖永明教授: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现代书院大规模涌现,引人瞩目。究其原因,应该是人们对现代教育体制、文化传播机制并不满意,希望能够补偏救弊。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古代的书院制度,希望从传统书院文化中挖掘资源,吸取营养,继承传统书院的精神内涵,建立现代书院,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促进当代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其中一些书院依托现有的体制内的文化教育机构,希望在某些方面补充其不足,矫正其偏差;也有一些书院则希望作为独立于现存文化教育机构的存在,在体制之外另辟蹊径,探索一条更好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新路子。

 

当代书院的存在,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当代书院以“书院”命名,就是希望继承传统书院的精神,弘扬书院的传统,这就意味着书院精神在当代社会不同程度的复活。在某种程度上说,当代书院就是古代书院教育传统在当代社会的延续。这种传统的存在,可以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对比和参照,提供发展思路的借鉴。现代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反观中国传统书院的经验,融入、借鉴古代书院教育的基本理念、发展方式,突破在僵化的体制下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禁锢,破解发展中的困局,更新发展思路,弥补自身的某些缺陷。一些学者指出,对书院的深入研究和现代书院复兴的实践,都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书院对现代大学的借鉴作用和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建立立足于中华文明基础之上、具有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而又能与西方大学模式和谐共存的“中国大学模式”。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觉醒的反映。而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从学术研究、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生产生活等各个角度做出全方位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当代书院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交流、传播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尤其是一些民间力量举办的现代书院,创办者、参与者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热情很高,发心纯正,有没有僵化观念束缚,没有体制内的种种弊端,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在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在许多历来为人所忽视的环节、领域、方面,恐怕民间书院所发挥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岳麓书院祭孔大典

 

四、千年书院开启下一个十年

 

《人民画报》社:当前,国家正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这对岳麓书院的未来发展有何作用?

 

肖永明教授:从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到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领导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基本国策。

 

这一背景与形势,对岳麓书院的发展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强势进入,许多人把国家的贫穷、落后、专制、愚昧归因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大加挞伐,极力否定,甚至弃之如敝屣。书院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命运可想而知。在全国范围内,众多书院被毁弃,或者改作他用,书院的各项功能基本废弃,书院从制度层面退出了历史舞台。近三十年来,对传统文化重要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书院的命运也出现了转机。岳麓书院的恢复与发展,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展开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过很多曲折,碰到了很多阻力,书院发展受到了很多观念的、政策的限制。目前的这种政策,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书院发展的重视、理解、认同程度也大大提高。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岳麓书院的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恢复一个文物古迹、增加一个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岳麓书院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地标,她的发展是关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脉赓续的大事,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密切相关。这样,全社会形成了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氛围,大家对岳麓书院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这种期待,会变成书院发展的动力。

 

其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考虑岳麓书院的发展问题,能够有更加明确的定位,更为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岳麓书院有多种功能,将这些功能纳入国家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整体部署,可以进一步找准自己的位置,在社会文化的大系统中明确自己的思路和目标,找到抓手,找准发力点。

 

再次,书院的发展,需要汇聚各方力量,需要政策、人才、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之后,岳麓书院的发展可以从政府、社会和学界获得更多的资源,更大的支持。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相信,在国家倡导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大背景下,岳麓书院一定能乘势而上,与时偕行,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

 

  

 

岳麓书院御书楼(资料图)

 

凤凰国学:任重而道远,请问岳麓书院对未来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规划?

 

肖永明教授:谈到岳麓书院的发展规划,我想主要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这四个方面来谈近5到10年的规划。

 

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岳麓书院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底蕴深厚,儒家文化遗产丰富。在今后5到10年中,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书院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发掘书院文化的深刻内涵,为岳麓书院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做好准备;丰富“岳麓书院—中国书院博物馆”文物收藏,建成以书院文化、儒教文明为特色的、国际一流的文物陈列展览厅;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以互联网传播中华文明、深度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让书院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让岳麓书院在文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岳麓书院接通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独特优势,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传统教育中吸取智慧,实施吸收传统书院教育元素而又符合现代大学教育发展规律、借鉴古代书院教育理念而又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一批在人格操守、道德品行、专业知识、经世能力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的高素质人才,并通过若干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学术创新方面: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用5到10年时间,从海内外名校引进一批专业功底扎实、视野开阔、思想敏锐、立足学术前沿的教学科研人员,建设一支由70名左右专职教学研究人员组成的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重点在经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书院文化研究、湖湘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学界奉献具有原创性的高端的学术成果,将岳麓书院打造成海内外著名的学术高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文化传播方面:要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岳麓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使岳麓书院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第一,继续提高岳麓书院日常陈列、开放质量,继续通过参观讲解、举办不同层次的国学培训研习班,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礼仪活动(祭祀孔子、祭祀屈原)等方式传播、普及传统文化,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第二,进一步打造“互联网+国学”的传播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完善岳麓书院网站、微信平台,展示岳麓书院形象,发出岳麓书院的声音;加强与凤凰新媒体的合作,扩大“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凤凰网国学频道”的影响,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其中。第三,提高“岳麓书院讲坛”“明伦堂讲会”的知名度,邀请更多文化名人、学术大家登坛讲学,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把“岳麓书院讲坛”“明伦堂讲会”打造成湖南乃至全国最著名的文化传播、学术交流品牌。第四,筹划面向社会大众举办的“岳麓书院国学大讲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第五,与金鹰纪实频道合作,拍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呈现岳麓书院的历史底蕴与精神传统,彰显湖湘文化精神的现代价值,对岳麓书院所承载的、所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弘扬、传播。

 

我们希望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将岳麓书院建设成世界著名、国内一流的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国学人才培养中心,成为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地标。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