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一个小镇的文化实践 城镇化样板是如何打造的
记者:宿慧娴
来源:《华夏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初六日己丑
耶稣2017年3月3日
随着城镇化浪潮的席卷,由传统儒家文明框架催生出的熟人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家国文化,以及千百年来融入国人血液中的“乡风礼俗”,正一步步走向衰退。但在福建泉州聚龙小镇,你能感受到一种自然、健康、快乐、和谐的生活理念,这是人们心中向往的返璞归真的生活。
如今,以聚龙小镇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小镇正值中国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红利时期。2016年7月,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命名了第一批共127个中国特色小镇。今年1月18日,国新办召开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进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特色小镇的培育作为当前的热点备受关注。而在今年不久前,聚龙小镇举办了十周年媒体座谈会,将人们的视线再次带入了这座世外桃源。
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西部聚龙山麓的聚龙小镇,在10年前是当地经济最为贫穷落后的黄塘镇。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这方20000亩“乌托邦”小镇的兴发,要归功于其主要的投资人——福建省聚龙养生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无争。
郭无争是黄塘镇生人,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石匠出身的他一直深耕西藏建设事业,先后参与了布达拉宫广场翻建、西藏博物馆、太阳岛国际娱乐城等多项工程的建设。2003年,在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下,郭无争决心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做一些改变。他说:“我要构建一个让当代社会仰望的社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座世外桃源一般的封闭式小镇,建于2007年3月31日,居住着来自8个国家、34个省级行政区的6000多户居民,他们有着不同口音、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但唯一相同的是,每一位购房者都会被要求签订一份《聚龙小镇业主文明公约》。这份公约共15条,规定了如见面主动微笑问好、互相帮助、尊老爱幼、热心公益、自觉环保等一系列文明规范。小镇总经理郭振辉坦言:“小镇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
建镇10年来,聚龙小镇创造了零刑事案件的纪录,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没有一家装防盗窗,自行车也不用上锁。小镇的一家名叫“诚信良品”的自助超市无售货员,顾客自己付账找零,也正是这样一家超市,开业至今近三年,零失窃、零缺款,真正印证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目前,镇上已有8家自助超市。
某种程度上,小镇承载了自古以来华夏民族所追求的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合一,即和合文化。著名文化学者余世存曾评价,聚龙小镇是对“小国寡民”、“大时代”、“大国小民”等生存方式的超越。当代人遭遇的危机和新生可能在其中都有线索。
邻里文化:打破业主物业的二元对立
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社会背景里,人与人的关系是亲近的熟人社会模式,个人的存在不是独立的,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社会关系中。基于传统乡邻文化,聚龙小镇在社区治理上做出了革新,打破了原有的业主物业二元对立结构。
在传统意义的中国社区治理上,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二元对立,常常造成双方在诸如公共卫生、邻里关系等问题上滋生矛盾冲突。北京师范大学车凤博士从2013年起就深入关注聚龙小镇的社区文化和治理,她发现,在聚龙小镇,物业公司的很多员工本身也是聚龙小镇的业主。这种双重身份,就使得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会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位业主着想,因为业主的需求也是他们自身的需求,这样也就没有了本质矛盾。
郭无争十分重视整个聚龙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他看来,只有在工作人员用心付出,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的前提下,才能慢慢感染每一位小镇的居民。“先把自己感动,才能感动别人。”他说道。
小镇物业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无论业主有什么事,他们都需要在5分钟内赶到。在小区里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物业管理人员的电话,而对于物业人员的关怀备至,业主们为表感谢,也会常常邀请他们到家中吃饭。物业公司与业主的关系,少了一分物质联系,多了一层精神关怀。有学者将如此具人文关怀、诚信自治的社区文化誉为“用儒家文化塑造的社区精神共同体”。
自先秦传承下来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推行“仁、义、礼、智、信”,而这些,无不体现在聚龙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小镇居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走街串巷、吃百家饭的熟人社会仿佛正在慢慢回归,乡邻文化正在不断被唤醒。这里有互帮互助的“爱心顺风车站”,有倡导一系列公益活动的“爱心义工社”,有逢年过节的大型邻里宴,去年,邻里宴的规模达到了210桌,每家每户拿出一道菜,请邻居品尝。蔚然成风的互助风气印证了聚龙小镇大门口的一句话:在小镇,最美的风景是文明。
这样心无芥蒂的邻里关系,对比如今人情越发淡漠的都市生活圈,显得有一些颠覆常态。之所以打造一个这样的聚龙小镇,郭无争的内心原点是“找回儿时的乡愁”,而他儿时的乡愁,正是这样一幅鸡犬相闻、邻里相望的图景。
城镇化发展的样板?
在当下中国社会,社区治理越来越成为一个难题,聚龙小镇无疑为中国城镇化和社区治理带来了新思考和新路径。在去年年底北京大学举行的一次主题为“文化中国的生活实践”的研讨会上,著名法学家许章润提道,邻里乡亲能够从陌生人变成鸡犬相闻的相思、相守,共存共融的社区,聚龙小镇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
同样在“社区治理再造中国公共文明”研讨会上,学者们针对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组织发育滞后、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方式薄弱、人们公共生活意识的缺失等问题,也着重提及聚龙小镇作为中国式公共空间治理问题的样本性。
作为国内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四大神盘”之首,随着聚龙小镇的迅速蹿红,政府、企业、媒体和学者们对它的关注也与日俱增,派出的参观考察人员络绎不绝,被称为“聚龙现象”。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2016年,超过5000人次的房地产同行前来取经,包括万科、恒大、万达、融创、保利、龙湖、绿地、华远等知名房企,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派出100批次近2000人来参观学习的绿城地产宋卫平。
据聚龙小镇营销总监周水平介绍,供不应求的小镇房子从未投放任何广告,很大比例都是通过“老带新”实现的。在聚龙小镇十周年媒体采访上,郭无争表示,如果文化得到承载,不必担心房子的营销问题,“酒香不怕巷子深,有故事的房子一定有人来。”
在1月7日的业主交流会上,多位业主和媒体分享了他们与聚龙的故事。这之中,有独居的河南老人在犯高血压后,物业人员始终陪伴在侧直至血压稳定;有突发心肌梗塞急需医药费的安徽老人,邻里们在10分钟内凑齐了3万元钱并一起等待手术、帮忙陪护;也有孩子远在美国的独居老人,物业人员每隔两天就会上门拜访老人,陪他聊天。
聚龙副总刘伟忠坦言,聚龙小镇想做构建社区和邻里情的样板,“这是一个人与人心里没有围墙的社会。”他说。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贺希荣】电影《百鸟朝凤》虽然以情动人,但没文化内涵
【下一篇】【金纲】儒学不应反对自由主义和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