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先贤:祭拜孔子与个人崇拜毫无关系
作者:张继海
来源:“中华书局1912”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十五日戊戌
耶稣2017年3月12日
至圣先师孔子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开宗明义的话。现代中国不仅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更挺立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长河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意见》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其中“核心思想理念”尤为重中之重。我们从历史中提炼总结,在现阶段应该大力弘扬的,主要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民为邦本,民无信不立,和为贵,天下为公。不难看出,《意见》提炼的这些核心思想理念,都是来自儒家思想。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和而不同、以文化人、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等人文精神,也在在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习总书记在2014年9月的讲话中已经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意见》提出,我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礼敬”二字是有温度的,内涵极其深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能置身其外,单单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是须以一种虔敬珍视的态度,从中汲取养分,滋养身心,充益智慧,知行合一。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身上贯注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必须承担起复兴中华文化的使命。昔人尝慨叹学绝道丧,近代以来,华夏文明不绝如线,历数千年传承之文化精魂,几可谓扫地尽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正有赖吾辈今日奋发自强,礼敬先贤,重振斯文,找回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思想魂魄,并创辟先进文化的新境界。
礼敬先贤,自然就要向他们学习。古人教育子弟,首重立志。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阳明先生教导门人,更是要求人人须立一个必为圣人之志。圣贤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要立下成贤成圣的志向。具体怎样做呢?《千字文》有曰:“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克念,就是克制私念,不生邪念妄念,这是成就圣人品格的必经一环。加强道德修养,品行端正,更是立身之基。在童蒙入学之初,即把成为君子、成为贤才、成为圣人作为远大志向,其提撕振拔之功,警饬检束之力,可谓入人深矣!《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讲的作圣之功。八条目如果用四个词来概括,就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再简括一下,穷理、正心、修己是内圣,治人是外王。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仁民爱物,天地万物一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皆发端于此。礼敬先贤之意义,孰敢谓之小哉!
中国人提倡敬天法祖,尊崇天地君亲师。创立儒家学说的孔子,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自汉代以下,历代帝王均崇祀孔子,在各地修建孔庙(文庙),祭孔也与提倡文教密不可分。曲阜的孔庙,北京的孔庙,保存相对完好,声名最著,其他地方的文庙(孔庙)也还保留有一些,都富有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文化意涵。不能简单把孔庙与迷信联系起来,它实质上是礼敬孔子的一个外在形式。《论语》里记载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所谓礼,难道就是指玉和帛这样的物件或物品吗?非也。是礼的内在含义,要通过玉和帛,通过一定的程式和仪节表现出来。我们进到孔庙里,看到那样的建筑布局,那样的仪像陈设,耳闻钟磬和鸣,心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那么礼敬至圣先师的效果就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祭拜孔子,也与个人崇拜扯不上分毫关系。康熙皇帝曾亲至曲阜谒祀孔庙,其赞辞有曰:“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非师夫子,惟师于道。统天御世,惟道为宝。”在康熙看来,孔夫子的道,就是中庸;而所谓“统天御世”,不就是治国理政吗?赞辞又曰:“孔子之道,惟中与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孔子之德,仁义中正。秉彝之好,根本天性。”所要尊崇褒扬的,是孔子传下来的中庸之道和仁义中正之德,这些学说植根于人的自心和天性,当理契机,历世圣贤皆推崇服膺,并无二词。
孔庙不仅供奉孔子一人,在堂上一同享受祭祀的,还有四配十二哲。四配是指仅次于孔子的四位圣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十二哲则包括11位著名的孔子弟子,以及宋儒朱子(熹),皆称为先贤。在堂下的东西两庑,则奉祀有其他较著名的孔子弟子,以及自汉代以下的先贤和先儒,如汉代的董仲舒、孔安国、郑玄、诸葛亮,隋代的王通,唐代的韩愈、陆贽,宋代人物更多,除理学家外,还有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文天祥等,元代则有许衡、吴澄,明代有陈献章、王守仁(阳明),清代有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死后能够从祀孔庙,对古代士大夫而言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和褒扬。宋元明清,随着时代更迭,既有增补进入孔庙的,也有原来奉祀而被撤换掉的,往往都伴随着很大的争议。直到民国8年(1919),北洋政府还将清初大儒颜元和李塨入祀孔庙,合计奉祀172人,成为这一历史传统的绝响。孔庙中祭祀的都是儒家道统观念下的历代杰出人物,同时也可以说是二千多年中撑起中华文化信念的列圣先贤,理应是我们景仰、追慕和礼敬的楷模。
《圣庙祀典图考》,[清]顾沅编撰,
礼敬先贤的方式有很多,参访孔庙文庙就是方式之一。除实地参访外,读书是最简便易行的,有关这方面的书很多。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一部《圣庙祀典图考》,为清代道光年间吴人顾沅编撰,孔继尧绘图,收录孔子以下历代享祀孔庙者,每人一个小传,一幅绘像,图文相配,印制非常精美,故特为推荐。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赞语中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圣庙祀典图考》这本书,不仅可以满足司马迁的愿望,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我们礼敬历代圣贤及他们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望。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张荣明、崔立军】儒家政治学说的逻辑定位
【下一篇】传统花朝节:福建汉服青年祭花神向春天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