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在“诗和远方”中滋心涵情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7-03-23 16:29:05
标签:


 

在“诗和远方”中滋心涵情

作者:张典(北大附中)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廿五日戊申

           耶稣2017年3月22日


 

曾几何时,文化类综艺节目,一半是火焰,“一笑二闹三唱四跳”的娱乐至死剧充斥荧屏;一半是海水,有思想深度、有情感热度、有文化厚度的高雅纯正品观众寥寥。近期,《中国诗词大会》这场文化盛宴却横空出世、如潮来袭,圈粉过亿,口碑超高,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体回望。如此巨大的反响,如此迅速的走红,到底为什么?有人说董卿主持优雅睿智,有的说参赛选手博学多才,有的说专家点评精彩精妙,还有的认为打擂形式活泼新颖。这些都是重要原因,但最深层、最根本的是,这个综艺节目击中、唤醒了时下人们内心深处的“诗和远方”。当今时代,急剧转型变迁,心灵迷惘、灵魂迷失、精神迷惑,成为一种“社会病”。《中国诗词大会》恰恰激活人们心中的传统文化密码,引领人们回归精神原乡,在“诗和远方”中滋润心田、涵养情怀、满足文化渴求。

 

在物质狂飙时代,诗词是抚慰心灵创伤的“良方”。几十年来,我们在物质追求上一路狂奔,在精神涵养上荒芜一片,以至有人大声疾呼,“中国你慢些走,等一等你的灵魂。”物质发展与精神发育的速度严重脱节,造成社会上普遍的、高强度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这是当今人们最大的“心病”。“心病”尚需“心药”治。诗者心也。传承几千年的中华诗词,是医治“心病”的最好“心药”。“《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从诗的源起为诗性定调,情感受理智节制,不走极端,不趋泛滥。中正平和之美,是中华民族的诗性。这个诗性,也就是“心药”这味中药的药性。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中和的底蕴、优美的意境,调理、平复、慰藉人的心性,释放积郁心中的块垒,缓和紧张与焦虑,最终达成内心的和谐。品读“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我们既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律动,又能感悟到一份心灵的宁静。吟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我们既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又能品味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和境界。

 

在社会剧变时代,诗词是寄托安放灵魂的“原乡”。转型、变迁是时代的强旋律,各种思潮的冲击、各种功利的诱惑、各种信息的泛滥、各种舆论的喧嚣,让很多灵魂无处着陆、四处游荡,几至魂不守舍、魂不附体。时代召唤精神原乡。工整美妙的律绝,荡气回肠的词曲,饱含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绵绵不绝的生命追问和生命哲思,饱含中华民族独特而丰富的审美价值和审美世界,饱含中华民族深刻而厚实的宇宙观、历史观、文化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进入诗词的天地,就是进入精神的原乡。“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千古一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一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一思,“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一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千古一唱,“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千古一问,“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千古一啸,“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的千古一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一诺……。这是广阔的精神疆域,足以让我们纵情地驰骋;这是丰腴的精神牧场,足以让我们诗意地栖居。

 

在民族复兴时代,诗词是升华精神境界的“密码”。中国,正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愈是往前行,愈是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力量。道路自信,根本上是文化自信;民族复兴,根本上是文化复兴。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珍珠和瑰宝,是浸润整个民族肌体的基因和密码。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始终是中华诗词的底色和基调。我们越是向自然进军,就越是需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人合一情怀;我们越是向贫困宣战,就越是需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为民情怀;我们越是全面深化改革,就越是需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情怀;我们越是推进新发展理念,就越是需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执着情怀;我们越是参与全球治理,就越是需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高远豪迈情怀。大时代,呼唤大胸襟、大境界。超越凡庸,超越小我,攀登精神新高度,用中华诗词丰富的智慧密码开启通往中国梦的时代航帆!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