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人的“学”
作者:车凤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廿七日庚戌
2017年3月24日
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人早已不知为何要学习。教育的根本,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我们整个社会回望到中国古人对于“为学”的深刻理解和认知,我们的孩子才能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如果做个随机的街头采访,问一下中小学生模样的孩子,“你为什么上学?学习是为了什么?”估计大多数的孩子会说,“是爸妈让我上学的”,“别人都在学,所以我也学”,“学习是为了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学”这件事,不论是对国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原本是个非常重要、重大的命题,但是如今却很少有人从根本上思考它,人,为什么要学?
1922年,梁启超先生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了一场演讲,演讲中他向学生们提问:“为什么进学校”“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而后把自己的主张“为的是学做人”明确告诉听者。他说,“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那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能成个人,还是另一个问题……如做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司马迁讲天下的学问无非两大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是我们人跟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通古今之变”,就是来了解我们人类社会,人事的变动、朝代的变动给我们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礼记·学记》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可以说中国人耳熟能详,意思是玉不加琢磨,不能成为器物;人若不学习,亦不会明白“道”。这个道,既是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又是天地的大道和至理。
《大学》还讲格物致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一般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规律而获得知识。”与今日教育现状不同的是:古人认为格物达成致知,却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说白了,致知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真正的次第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中间环节,学到知识根本算不得多了不起的事,“学而时习之”才是人间正道,这个“习”说的正是应用和实践,是把“物之理”转化为自身体认的过程,是“文而化之”的过程。如果没有文而化之,那么学习也就成为寻章摘句,工具性和机械性的表面过程。
我们更为熟悉的《论语》,共11705字,其中有15章、66次提到“学”字。这个数据充分显示出孔子对“学”的重视程度。孔子强调“学”,最终诉求并不是知识性的各种学识,更重要的是对人修养、德行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实践“仁”和“礼”。子夏曾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其中正是强调人要重视品德、孝和信,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可以做到这三点,就算是学习过了。以夫子的眼光看来,个人品质修养比所谓的学识渊博重要多了。
写《朱子家训》的朱用纯曾经也讲到,一个人读书之前是这个样,读书之后还是这个样,那就等于没有读书。所以说读书的第一个目的是学道,是完善自己。
关于为学的实践意义,荀子在《劝学篇》中阐释得非常充分,“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君子之学从耳朵里听进去,要把它留在心里,然后还要把它体现到行动中去,他的四肢和他的动静,一言一行,因此他说的话他做的事,都可以成为人们的榜样。反过来,小人之学,是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这样的学问怎么能够使得他的七尺之躯完美呢?所以他接着讲,“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君子希望完美其身,而小人之学不过是交易用的,所以他耳朵里听进去嘴里就说出来了,只不过是一个贩卖,对完美他的七尺之躯一点儿没有用处的。所以为己之学就是来完善自己的,完善的途径就是读书和学习。
反问今人,我们的学习都是为人还是为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名利需求,那不是为己,为己之学完全是自己对人格修养的要求,是为了自己人格的不断完善,最终止于至善;而为人,就是做给人看,沽名钓誉,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做秀。当然,学习在当今也早已成为了现实就业、加薪的敲门砖,诸如英语的考级证书、会计师证书、律师证等,无不在此类。所谓实践,也早已沦为了营生之实践,而非古人修身成“大人”之实践。
关于怎样的人才是“大人”,孟子和学生公都子有一段对话,可以说是点明了问题的根本:公都子问曰:“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均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成为“大人”,让人可以跟随心的方向而不是跟随物质欲望沉浮不定。学习,就是要“求其放心而已矣”,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根柢的人,这个根柢,就是德行。
我们的这个时代,有太多人早已不知为何要学习,从家庭到学校,聚焦的都是孩子的分数、一年一年的升学率和优秀率。教育的根本,用雅斯贝尔斯的话来说,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我们整个社会回望到中国古人对于“为学”的深刻理解和认知,我们的孩子才能明白为什么要学习。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