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化世家历史传承轨迹
记者:张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三月初二日乙卯
耶稣2017年3月29日
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文化世家如众多涓涓溪泉,最终汇成中华文化的滔滔江河。文化世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有学者认为,探寻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发展轨迹,世家文化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着力点。
家学与师承的结合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告诉记者,在中国语境中,家学与师承是优秀文化或传统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式。诗礼传家、尊师重教等语词以及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简要地揭示了“耕读传家”朴素而又美好的愿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剑表示,文化世家是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关键点。
宁波大学教授钱茂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古代,科举是家族与国家联系的管道,通过科举考试,从而有可能形成科举家族。科举家族的间接结果是“文化家族”,他们凭读书改变家族命运。文化世家既是一个地方物质文明积累的结果,也是精神文明累积的结果。
徐雁平表示,一个文化世家的形成,大致要具备几个条件:其一,有可传的文化或技艺;其二,有人传;其三,传承者要有信念;其四,这一文化或技艺要延续一定的时间。其中,延续的时间需要特别强调。中国人讲“三代承风,方称世家”,正是这种时间的长度与特质的稳定性,在根基上为文化的平稳、连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文化世家在中国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张剑举例道,如北宋时期江西诗派的主力军,便以豫章黄氏(黄庭坚等)、南昌洪氏(洪朋、洪羽、洪刍、洪炎等)、临川二谢(谢逸、谢薖)等为主。清代影响最大的桐城派,其成员也基本来自大大小小且互为姻亲的文化世家。
“文化世家在中国社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后世论说这些家族时,有敬重、赞叹、羡慕之情也属正常。但不能过分抬高。”徐雁平说。
“文教”和“德教”兼美
在徐雁平看来,要谈文化世家,必谈一家所蕴含或传承的内容。事实上,清代人对何为世家,已经有十分通达的论说。如钱泰吉就提出,“所谓世家者,非徒以科第显达之为贵,而以士农工商各敬其业、各守其家法之为美。”钱泰吉将世家的内涵扩展到“德”、“业”、“文学”、“各敬其业”、“各守家法”,也就是读书人可成为文化世家,做手工艺的也可成为世家。
“一个文化世家必然是‘文教’和‘德教’兼美的。‘文教’指家族重视文化教育;‘德教’指家族重视道德教育。它们是文化世家能够世代相传的保证。”张剑表示,古代文化世家的文教与德教,对于今天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徐雁平认为,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会导致教育内容、方法、氛围等多方面的趋同,这种教育存在不足,而弥补这种不足的有效办法便是家庭教育。文化世家之所以能长存于社会,其内部生长机制值得留意。家族子弟的自律、责任、忧患意识等品质在家族的发展中作用十分明显。家训、家规固然重要,而长者的一言一行更有示范作用。作为榜样的文化世家,可为其他家庭提供某些借鉴。
彰显独特文化史
在学者看来,世家文化研究作为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也将成为极富潜力的学术生长点。
未来应该如何推进世家文化研究?在张剑看来,不能采用面面俱到却泛泛而谈的叙述模式,这样会造成千家一面的审美疲劳,而要能够尺幅千里,以小见大。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在世家文化普遍规律的映照下,凸显每一个世家独特的生命史和文化史,使文化世家研究呈现出动态、立体、多样的生动图景。
文学、学术、艺术世家在研究中更容易得到学者关注。徐雁平认为,开展世家文化研究,应扩展到各行各业,形成更有涵盖面的世家文化研究。他还提到,世家研究必须尊重学术规律,先从文献的规模性整理入手。研究中,需要逐渐突破一个个难点,如世家文化如何传承、能找到多少材料或实证、如何分析世家影响的脉络等。
学者认为,随着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献的开放或影印出版,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世家文化传承的实证研究会有突破。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