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玮】亲近儒学,兼通百家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7-04-24 16:54:55
标签:


 

 

亲近儒学,兼通百家

作者:刘洪玮(山东省武城县教育局)

来源:《中国教师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三月廿三日丙子

           耶稣2017年4月19日


 

作者简介:

 

刘洪玮,字道瓌,号芥斋,别署蕲照阁主人。1984年生,山东武城人。蕲照阁义学山长、主事,现任职于武城县教育局。著作十余种,学宗张横渠、王船山。沿着高端专业的思路,采用讲习、授课、吟诵、创作等形式,会讲内容为经学、诗文、祭祀、礼乐等传统学术。曾获2010年中华诗词“屈原奖”诗部终选入围“十佳”等。诗词作品散见《诗词报》《诗词界》《诗词日历》《当代诗词》《海岳天风集》《当代律诗钞》《中国诗词月刊》等。

 

中国古代圣贤非常重视诗教功能,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采用《诗经》作为教材教育子弟。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船山说道:“圣人以诗教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以圣贤。”圣人用诗教涤荡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的志气,如此便可以先成为豪杰之士再向圣贤看齐。

 

在中小学推广诗教,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诗。中国古典诗词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和写作规律,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平仄、对仗、押韵等诗词规范,让学生亲近诗词、了解诗词,从而体会诗词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德。

 

诗教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写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儒学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传承儒学有克己复礼、重振纲纪的重要作用。目前的儒学教育普遍存在过于浅显和不够系统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重视儒学并开设相关课程。儒学教育应该以儒家经典为主,兼顾诸子百家,包括启蒙教育、礼仪实践、义理阐发等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讲习、创作等多种形式,力求兼顾义理、考据、辞章等方面。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一般的学生以《三字经》《千家诗》《千字文》《声律启蒙》等蒙书学习为主,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习《正蒙》《童蒙须知》《小学》《近思录》等书籍。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可以让学生接触“四书五经”甚至“十三经”中一些易于理解的内容。

 

如果说小学阶段以“打牢根基”为主要目的,那么中学阶段就可以向更深和更广的方向发展。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重要注本,教师需要不断钻研、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古典文学读本,唐诗宋词以外,像《庄子》《楚辞》《文选》《古文观止》等,都是适合中学阶段学习的。

 

在中小学阶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非常必要,对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然而,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期“缺位”,让教师一下子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非易事,很可能需要“边教边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学校还可以邀请文化学者开设相关讲座,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补配合,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