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从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浅议企业家文化责任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7-05-11 15:09:13
标签:
刘庆

刘庆,男,山东梁山人,智诚灵动文化咨询首席文化官、清华大学MBA《企业文化与管理》课程特邀演讲嘉宾、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创新先进工作者、中华孔子学会儒商会理事、首届博鳌儒商精英人物、青岛大学商学院课外导师、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业界导师、海利尔企业大学客座教授。 擅长将企业文化建设落地与中华文化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研究领域: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咨询;企业文化变革咨询;中华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

从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浅议企业家文化责任

作者:刘庆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文化艺术出版社《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2017年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四月十四日丙申

           耶稣2017年5月9日

 

 

一、公共文化空间渊源及在国内的现状

 

在谈公共文化空间之前,不可避免的要说到“公共领域”,尽管两者有着差别。众所周知,针对“公共领域”,德国当代大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i] 进行过深入研究, 但“公共领域”一词并非哈氏所创,其前的众多学者如熊彼特(Schumpeter)和布鲁纳 (Brunner) [ii]都有所涉及。犹太裔美国学者阿伦特Hannah Arendt)[iii] 也从公共哲学的角度探讨过相关问题。

 

回望古老的东方世界, 中国学者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思考。关于“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的区别和联系,学者练娟指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主要讨论的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空间,‘公共空间’主要讨论的是一种‘物质空间’。”[iv]  可以说,“公共空间”是一个特别大且泛的概念,通俗来讲,任何有公众聚集的开放的场所均可视之为公共的空间。 当从“公共空间”限制到“公共文化空间”,其所指范围也相应聚焦化,这也开始切入本文所要做出的论述。

 

文化,以文教化也。就公共文化空间而言,当欧洲大兴土木,构建公共博物馆时,相比之下,中国人对私人性和私人空间特别注重,我国的公共性跟欧洲比起来晚了许多。这是不是说明中国对公共性的认识属于先天不足抑或置之不顾呢?未必然也。如同著名学者陈来先生所说:“儒士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公共关切,往往借助于关于道、国家,特别是‘天下’的论述形式表达出来。”[v] “古代儒家虽然在问题意识上没有提出公共性的问题,但在出世与入世、道与利等等问题上的论述可以说都蕴含了儒家在公共性上的价值立场,即‘天下’所代表的人民的、公共的利益始终是儒家的具有终极意义的关怀。”[vi] 仔细思量,陈来先生的话语意味悠长,耐人品味。

 

深谙中华文化精神的人,对陈来先生的此番论述,想必应该有着“体悟”般的共鸣。毫无疑问,儒学中富藏了对“公共关切”的终极情怀,“家、国、天下”在儒士脑海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情愫和信念寄托。我们未尝不可以说,我国的公共性的价值立场源远流长,深入儒士血脉,可以说早有其“神”,只是未有现代意义上或者西方式的“形”而已,应当看到,这也源于东方和西方有着不同话语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公共性价值立场的角度,东方大可不必自惭于西方的面前。

 

二、建构公共文化空间中的企业力量

 

就国家特别是现代化的国家而言,公共文化空间对传统文化的展示、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对家国情怀的培养和塑造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一提到公共文化空间,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建设更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公园或文化广场之类的物质空间,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物质空间尽管必不可少,但绝不是也无法囊括公共文化空间的全部形式和内容。

 

就笔者浅薄的看法, 公共文化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实体的、地理的或者物质形态的概念,公共文化空间真正的核心要素是“人”,“人”才是公共文化空间的灵魂。有了人,才有了参与、交流与互动。如今,公共文化空间的形式也更加日趋多元化,例如各种企业自发组织的公益读书会;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播传统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如微信群(社群),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走进你我的生活,成为我们汲取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空间的形式,可见一斑。拿上海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如今的上海,有大大小小的读书组织3万多个, 而这个数字正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地向上跳跃。”[vii] 这个数字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文化空间的缔造者,也非止于一端。作为依赖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当今社会最重要人类组织之一的企业,也是其中重要力量。

 

记得著名学者成中英先生接受《浙商》的采访时,针对“如何看待企业家爱上哲学这一现象”的提问,成先生的回答,可以给我们一个透彻而深刻的理解:“有两种原因。一个是文化上的返本归根。一些企业家发现,他的一些思想来源、价值观念、生活情趣,都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很自然的一种寻根,表明企业家现在开始关心自己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现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单靠公式化的解决方案不一定能奏效。所以企业家要进行深入思考,不能单单从表面看待,这需要一种管理哲学。”[viii]

 

此外,著名学者杜维明先生在接受《中国慈善家》 采访时谈到一个观点,可以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加以理解:“对儒学进一步的发展,儒商起的作用会非常大。学术界从事研究可能很专业和深入,但影响不够。在政治方面发展儒学,将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受到很多现实政治的影响,包括意识形态的影响,真正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还是企业界的人。现在中国的企业家有资源,也有国际视野,如果他们有为儒学创造条件的理想,动力就比较大,影响力可能就更大了。”[ix]

 

由此可见,历史创造的这些条件,正可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作为企业家,理当群发善愿,当仁不让,善尽责任,同时,历史的巨轮走到今天,时代也的确需要有更多对文化持有强烈责任感的企业家参与进来。在建构公共文化空间方面,企业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且日益突出。

 

三、企业家的文化责任及实践

 

笔者认为,每一个有成就的企业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 企业的经营说到底就是企业经营者(经营团队)根据其对世界的认识(世界观)和对人生的认识(人生观)所采取的经营实践活动,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不取决于企业家多努力,而取决于其实践活动是否符合了“道”——能够为顾客及利益相关者带来真正的价值,这个价值兼具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企业家创造物质财富,毋庸赘言,创造精神财富,或许是容易被忽略的。

 

就创造精神财富而言,企业是社会的公器,企业由人群组成,人能弘道,企业亦能弘道,企业同样能够担荷着文化责任,这是一个简洁而明了的逻辑。

 

企业担荷着文化责任(精神财富)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通过产品这个载体向世人传递某种普世精神或者思想文化,如苹果手机传达的“简约文化”。第二、企业是缔造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力量,通过建构公益读书会、公益文化论坛,等等,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充实配合和补充由国家层面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贡献。

 

(一)企业通过产品传递精神和文化

 

关于谈到企业家通过其所打造的产品这个载体向世人传递某种精神或者思想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美国、日本,还是中国,都有案例所在。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几个例子。

 

美国的乔布斯在做产品上有一种哲学和思想的高度——推崇简约,这源于乔布斯的禅修经历。 禅修净化了他的灵魂,练就了一种独有的洞察力,剔除掉非本质的外相,从而形成了一种基于极简主义的价值观。 乔布斯如其他禅修者一样,生活一切从简,产品也一切从简:只生产伟大的产品。纵观乔布斯重回苹果之后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如 iPod、iPhone、iMac、iPad等,其中最核心、最一致、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始终如一的简约。干净利落的外观设计、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触动人心的使用体验,这些我们都可以透过一个个产品而真切的体会到。“简约”不正是乔布斯通过产品这个载体而向世界传达的一种思想和文化吗? 

 

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先生,前者通过对经营实践的总结和自己的感悟思考,提出来的“自来水哲学”,在一定时间里面曾经引领过全球的商业思想变革;后者做了思想家做的事情,以盛和塾为道场,开坛传道,其思想格局、境界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范畴,其创办的京瓷作为一家企业可能终有一日不复存在,但其所传达出的“敬天爱人”、“利他经营”、“工作就是修行”的普世思想或者文化或许长留人间。

 

企业家创造精神财富,并不是大企业的专利,有些企业很小,但也通过自己经营体会而做出精神层面的思考和实践,其所悟、所得、所行,同样给社会以启迪。

 

例如,相对于我们常说的“消费者”,中国的王诚莹先生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做了一个根本性的思考,人为什么购买东西?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非让企业赚钱,并据此倡导了有别于“消费者”的“生活者”[x]理念(世界上只有生活者,没有消费者)。“生活者”理念的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人活着本身就有价值和意义,不是因为消费才有价值和意义,因此,不能把人看成单纯的消费者,而要从“生活的主体”的意义来理解。 企业要让人因购买其产品,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的美好,而非为了赚钱可以无恶不作,甚至草菅人命。如果企业能够理解“生活者”理念的内涵,那么国内“毒奶粉、瘦肉精”这样的不把顾客当人、仅仅当成“消费者”的企业丑闻或许会少很多,乃至不会发生。想想近几年触目惊心的事件,对于“生活者”理念的指导意义,的确值得企业家们深思而践行之。

 

(二)企业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担荷文化责任的实践

 

企业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担荷文化责任,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构建公益读书会、公益文化论坛就是值得普及推广的方式。笔者就企业打造的传递“良知”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间”——“青岛致良知读书会”为例,着重探讨下其价值和意义。

1、    背景:阳明学在日企开花结果,中国企业又当如何

 

明朝大儒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阳明先生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几百年以来,其思想绵延不绝,震古烁今。

 

王阳明的思想远绍孟子,提出的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结构组成的思想体系,对于中国、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作用。著名学者杜维明先生说:“五百年来在东亚,儒家思想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xi]

 

近几年,王阳明,这一大儒的名字逐渐浮出水面,走进国人的视野,关于阳明心学的著作也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而在邻国日本,王阳明早就大名鼎鼎,仰慕者甚多,王学成为显学久矣。章太炎先生曾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xii] 梁启超先生对王阳明心学有如此评价:“本朝二百余年,斯学销沈,而其支流超渡东海遂成日本维新之治,是心学之为用也。”[xiii] 明治维新时期的军事家西乡隆盛对王阳明顶礼膜拜, 东乡平八郎被阳明学说所折服,以至于特意佩一方印章,上面篆刻“一生俯首拜阳明”,崇拜仰慕之情,可见一斑。另外日本政商两界对阳明先生也是敬仰有加,视其为精神偶像,也同样受人瞩目。

 

说到传承, 就日本企业而言,在学习和消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时,对阳明先生的思想尤为关注。在当今日本,对阳明学推崇备至的是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观其言谈举止,能够深深的感受到王阳明学的影响。笔者近几年对其也做过一定的研究,也曾在2015年5月份,亲自在上海聆听过稻盛先生的演讲。 稻盛先生常常表露出“致良知”对其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从中国的典籍中最早学到的智慧,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致良知’,就是达至良知,按良知办事。‘良知’又叫‘良心’,用我的话叫‘真我’,真正的我就是‘良知’。遵循良知判断事物,我认为这是绝对性的东西。到达良知的境界,将良知付诸实行,就是至今我所有事业成功的最大的原因”。稻盛先生还曾说:“我的家乡出了两位对日本近代史的明治维新做出过很大贡献的人物,他们就是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明治维新三杰中的两位)。我非常喜欢西乡隆盛,他对中国的阳明学说有相当高的造诣。他曾经两次被流放荒岛,每次流放总会带上阳明学。他经常说,如果是施政的话,必须是那些不谈钱财、不求回报甚至能够舍却生命、忘却自我的人。”[xiv]  

 

阳明学在日本企业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反观自身,中国企业界应该如何看待并汲取阳明学的智慧呢?

 

为了继承和弘扬阳明心学。2012年底,30位中国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在贵州修文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所在地,自发组织了“致良知小组”,修学阳明心学;2014年,50位企业经营者在北京联合发起成立了“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阳明教育研究院致力打造一个开放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吸纳更多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加入,通过研究、学习阳明心学,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将阳明心学运用到个人心性提升、企业经营拓展当中,真正做到事上磨练、知行合一。最终将“致良知”作为自我追求的目标,举办良心企业、幸福企业以造福于社会大众。目前,北京、青岛、济南、上海、广州、成都、福州、温州、郑州等地成立了致良知读书会。

 

2、实践:青岛致良知读书会的运作

 

浮山脚下,黄海岸边,青岛大学瘦西湖畔,每周三晚,岛城的企业家,汇聚于智诚灵动品牌营销机构的有朋堂,同读阳明,共致良知。截止2016年3月,青岛致良知读书会已经举办了100多期,参学的企业家约有300余人。通过分析青岛致良知读书会如何运作,或许可以给其他企业建立公共文化空间——公益读书会以借鉴和启迪。

 

既然是公共文化空间,那就意味着要有一个开放的空间。企业家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因其有着大量的独立的自己的场所,如厂房、茶室、会议室等。这些场所,按照自己的设想和需求,稍加改造,就可以建构成一个读书会的道场。例如,上面所提的智诚灵动董事长王成莹就将自己的办公室做成了一个读书会的空间,青岛致良知读书会的书友们每周三晚上就开始在此诵读经典,共致良知。

 

青岛致良知读书会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建立了线下和线上学习(微信群)的双学习系统。每周三晚上是线下学习,其他时间是线上学习(在微信群上交流)。无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两种学习都有专门的人来负责,分为班长(负责学习课程的安排)、着急人(特定称谓,指为致良知而着急的人,职责是组织大家学习)、传播人(负责读书会的文字整理及传播)、摄影师(负责学习活动的拍照)等。读书会还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课程表以及学习的口号:“一本正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诚得良友相聚会,共进此道,人间更复有何乐?”

 

我们先谈一谈线下怎么学习。

 

线下学习有几个固定的流程。第一、行礼(背诵学习口号);第二、诵读原文;第三、理论结合实际工作和生活分享心得;第四、解惑或讨论;第五、结束行礼;第六、合影留念。

 

每周三晚上19:00~21:00,着急人王成莹会在有朋堂扫洒沏茶以待,组织大家同参阳明心学。等大家到齐之后,会举行集体拜阳明先生画像的仪式,群体书友轻声起立,背诵学习口号1遍,然后面向阳明先师行三鞠躬礼,最后轻声落座,正式开启学习的环节。

 

在学习的环节里面,首先大家会根据课程表诵读阳明先生的原文著作,一般会集体诵读1—2遍。遇到特别难懂的篇章,会酌情多诵读几遍。等诵读完了之后,就开始了大家分享的环节。如何分享呢?就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轮流谈一下自己的应用及感受。在大家分享完后,大家会对某一个疑惑的问题进行公开的讨论,互相给与指导和分析。最后行礼、合影留念。

 

关于线下的学习,每1—2个月,还有有一次线下大型学习交流分享活动,青岛的致良知读书会的同修们会与全国其他地区如北京、济南的致良知读书会的同修们一起交流和讨论。

 

简单的说下线上的学习。

 

关于线上的学习,青岛致良知读书会在微信上建立了专门的学习群。大家在微信上进行感悟的分享和交流。

 

目前,线上微信学习群有兴趣群317人、骨干群35人、家书群20人。每周一至周五早上5:30,15分钟读书时间,配有要点提示和心得分享;每周六周七,同修进行家书分享。

 

3、特点:强调直面经典,反躬自省,切实指导实践 

 

青岛致良知读书会以及全国其他地区的致良知读书会,对于阳明心学的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直面经典,反躬自省,切实指导实践,即注重实修。不拘泥于于文字解释,而是直接和阳明先生对话。理解一层的意思,就按照所理解的去做,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落实、体会阳明心学的深意,从而不断提高心性,磨练灵魂。

 

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青岛致良知小组开展学习已有一年, 在这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阳明学带给企业家的心得和变化,以下为部分企业家心得摘录:

 

我们的企业就是我们实现圣人之志的一种载体,为了更好的利他,就要把我们的能量最大化的去发挥,所以我们不仅要做有良知的企业,还要做世界上最大最好的企业。——企业家姜丽

 

做商业时太过于逐利,发心有些偏。不要等到你挣到钱了再去做善事再去帮人,那还是“伪”,当下,尽自己的力量能帮多少人就去帮。不要等,也不要去想太多,只管坚持去做,循天理而行,相信得道者天助也。——企业家黄维国

 

人生即工作,工作即修行,公司即道场,做良知的人,做良知的事,做良知的产品,做良知的企业。——企业家马林

 

致良知就是治自己,拿着镜子照自己,找自己不是,看别人好处。当时时、事事内求于己时,就开始升发无穷力量,改变自己,感召他人。故知,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企业家张文利

 

要为员工创造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要拓展经营,真正聚焦在员工和顾客的满意度上,以良知成就企业!唯有良知,才能成就家庭的幸福,成就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家刘芳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经营人就是经营人心。人心有善恶,经营人的欲望,是在经营人的恶。人的欲望,只能被不断刺激,永远不能被满足;经营人心可以经营人心的善——就是激发他向上的正能量。稻盛先生成就两个世界500强公司,讲工作就是修行,公司就是道场,等等,这样讲无疑对社会具有正能量。——企业家王成莹

 

青岛致良知读书会是一个公益的公共文化空间,在这个平台上,没有地位的高低,没有企业的大小,统一称师兄师姐(都以阳明先生为师),大家只讲纯度,共致良知。如同王阳明所讲:“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xv] 斯之谓也。

 

4、 意义:青岛致良知读书会研修心学,洞察商业良知

 

众所周知,当今的中国,经济有些低迷,现实有些浮躁,人心有些涣散,企业家都在迷茫、焦虑、探讨,企业怎样才能冲出重围?怎样才能逆袭增长?我想,阳明先生的敦敦教诲或许能够给我们指明方向,安顿我们流浪的灵魂,让我们在风雨中立定精神。阳明先生曾说“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的此心不动,乃术耳。”[xvi] 闻良言而深思之,我们可以得到某种启发,应对纷繁之世界,复归纯净之心灵,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致良知,若我心如如不动,又怎能够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大家都知道,王阳明核心的思想是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所有的天理都在良知里面。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我们和万物本为一体,但因私欲的蒙蔽,使内在良知不能彰显。如何达致良知,找回丢失的本心,阳明先生留下了有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句名言。

 

王阳明强调做事只需要凭着良知去做。 读懂了阳明心学,对于治理企业来讲,就会明白,所有管理、经营的道理,都是良知的一部分,人人皆有良知,人人皆可为圣贤,人人皆可卓越。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经营人就是经营人心,破除外相,直达本质,企业经营管理的背后,说到底,是对人心的洞察和把握,而这种把握,却又以深层次的哲学和文化的积淀为支撑。企业家必须在本企业的管理之外,思考背后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强调吾性本自具足, 强调文化的自觉和心灵的自觉,引导每一个同事彰显固有的良知,成就人生之事业。

 

当今商业道德沦之沦丧,信仰之缺失,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恰是根治时弊之良方。因此,让商业经营植根于良知、仁爱、平等、尊重等普世人文精神价值之上,回归经商大道,尊重个人生命,方可重塑商业之文明,开万世之太平。

 

尤为可喜的是,将 “致良知”作为自我追求的目标,举办良心企业、幸福企业以造福于社会大众的致良知的企业家们,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通过构建公共文化空间——全国各地的致良知读书会,为天下企业家做出有意义的表率。亲近传统,提高心性,这无疑会对重塑商业文明和构建“富而好礼”的商业生态,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企业家学习致良知,将会带动其职工的学习,小企业几十人,大企业几万人,致良知改变了企业家,企业家改变了企业,改变了整个利益相关者......这种作用也为文化责任做了做好的注脚和诠释。  

 

人类要走向美好的明天, 不仅需要经济, 更需要精神 。从本质上讲,一切企业都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都应是社会企业,诚然应以社会大义为使命。因此,洞见良知的力量,回归经商大道,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应该担荷的文化责任。我们呼吁更多中国企业家能够参与进来,同样,也希望专家学者加强对企业家这个群体及其文化责任的关注与支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由人群组成,人能弘道,企业亦能弘道,企业同样能够担荷文化责任。企业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构建各种公益的读书会,毫无疑问,这是教化人心、传承圣贤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四、结语

 

以上便是笔者从公共文化空间建构的角度,略论企业家的文化责任。在最后,我还想重申一下,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公园或文化广场之类的物质空间尽管必不可少,但绝不是也无法囊括公共文化空间的全部形式和内容。如今,公共文化空间的形式更加日趋多元化,例如各种企业自发组织的公益读书会;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播传统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间如微信群(社群),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走进你我的生活,成为我们汲取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是构建公共文化空间——公益读书会的非常重要的力量,我们呼吁更多有文化责任感的企业家参与进来,担荷文化责任。同样,也希望专家学者加强对企业家这个群体及其文化责任的关注与支持。



注释:

 

[i]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1版。

[ii]  张晓淑 :《维多利亚时期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兰州大学》 2012年5月。

[iii]  王宝霞:《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山东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第14页 。

[iv]  练娟:《公共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茶馆功能研究——以上海茶馆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12月。

[v]  陈来:《儒家思想传统与公共知识分子》 ,《孔夫子与现代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41页。

[vi]  陈来:《儒家思想传统与公共知识分子》 ,《孔夫子与现代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43页。

[vii]  李婷:《上海书香地图:正在扩大的阅读“朋友圈”》,《文汇报》 2015年04月23日, 第11版。

[viii]  苏旭:《企业家需要怎样的管理哲学——专访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哲学家成中英》,《浙商》2010年 第17期。

[ix]  杜维明:《目前中国没有儒商》,《中国慈善家》2013年7月1日, 第99页 。

[x]  向林杰:《生活者主导网时代——专访智诚灵动董事长王成莹》,《广告主》2014年 第12期,第44页。

[xi]  稻盛和夫:《活法》,东方出版社 2012年7月第3次印刷,第10页。

[xii]  章太炎:《答铁铮》,《章太炎全集》(第一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386页 。

[xiii]  梁启超:《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饮冰室合集》之《饮冰室文集》之九,中华书局 2008年11月北京第5次印刷,四六页。

[xiv]  稻盛和夫:《活法》,东方出版社 2012年7月第3次印刷,第8页。

[xv] 王守仁撰,萧无陂校释:《薛侃录》,《传习录校释》,岳麓书社2013年7月第2次印刷,第46页。

[xvi] 钱德洪:《平濠反间遗事》,《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金城出版社2014年8月第1次印刷,第248页。 

 

注:2015年9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举行。本文是作者提交的论文,该论文收录《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2017年1月1日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