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余亚斐著《论语解意》出版暨简介、摘选
书名:《论语解意》
作者:余亚斐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作者简介】
余亚斐,安徽师范大学外国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现为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出版学术著作《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独撰)、《信仰与境界》(合著)等,发表学术论文《论孔子立“言”而不执于“言”的智慧》《论智慧的历史性》《中国哲学知识论的伦理学维度——以孟子仁学与真理关系为例》《论儒家的“推扩”思想》《戴震“理欲之辨”与理解的历史性批判》《“和”与礼学的本体论意义》《中国古代和谐伦理思想的逻辑发展》等。
【简介】
《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据。在中国古代,《论语》被列为“四书”“十三经”之一,是国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论语》中所提出的诸多问题,构成了后世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思想内容与基本视域。
《论语解意》,是作者十余年研究儒家思想的心得结晶,本书对《论语》的五百条语录在意思与哲理上分别加以解读,每一条语录分为“释义”与“解意”两个部分,其中“释义”对语录的字义加以阐释,“解意”对语录所蕴含的思想与哲理加以解读。本书语言素朴,思想深刻,居敬行简,深入浅出,适用于《论语》深度解读者与儒家思想、国学研究者,是当代中国青年学者解读《论语》的一部佳作!
本书的特点有三个方面:
1. 凸显孔子的入世之道与人生关怀
从古至今,解读《论语》者,层出不穷,或以道玄释之,或以佛理诠之,或发挥孔子的心性思想,或强调孔子的事功、治国理路。诚然,经典是思想活的源头,其价值正体现在对当代思想的启发。但是,当我们重返经典时,仍然需要锲而不舍地接近那思想的源头,追寻先圣的心迹。本书正是要在《论语》的解读中体会并阐发孔子的心意,划清孔子之道与道家之道与佛家之道的根本区别,透过历史语言与事件,揭示孔子这位先哲的真意与实智。
孔子思想的内核是入世之道,不是出世之道,是人道,不是神道。孔子的理想是通过君子人格的塑造,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孔子不追求生命的永恒与来世的幸福,君子的生命是有限的,君子修德、弘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其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勇敢地承担起家庭与民族的责任,践行社会正义,在完成人道之仁道使命的过程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永恒。
2. 透过对话的当下性把握孔子的实践智慧
孔子的思想,不是简单地以某种抽象的原则为根据,对具体事情做出对或错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导,而是根据当下的人和事的具体情况,找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往往超出了对与错的二元对立,以一种更加细腻、巧妙和婉转的方式,使之既达到直接的目的,又留下弦外之音,发人深省。所以《论语》的思想,不是理论法则,或是抽象思辨的形上原则,而是鲜活、具体的实践智慧,它要求人们在践行道德时,既要有内在的仁德基础,又要审时度势,恰到好处,达到善的效果。
实践智慧是仁德在当下现实中的具体运用,义理无定在。孔子应时而动,动静急缓,处处合宜,行住坐卧,皆不违道,正是对时机的当下把握,是实践智慧的生动运用。所以,本书力图透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当下言行,根据道德主体的外在境遇、内在情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超越有为法的局限,把握深层的实践智慧,经世致用。
3. 完整展现孔子仁道的全体大用
孔子的思想是一体之仁,是中庸的全体大用:既有对主体内在德性的重视,又有对外在事功的肯定;既以自我修身为根据,又要求在人、我之间修德、弘道;既强调个体生命的自足圆满,又要超越自我,达于天下;既肯定人的先天情性,又倡导社会文明的后天干预;既尊重当下历史的合理性,又主张在历史的损益中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既立足于现世的人生,又要求在超越性的天命中体悟人生的使命,升华人生的境界。
本书非常重视《论语》语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在儒学发展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史的视域中,考察《论语》所提出的理论问题,并加以解答,完整地展现了孔子仁道的全体大用。
【摘选】
“知当世之道阻塞不通,更知大道流行不已,是谓智;知人道之使命不可推御,故安之若命,是谓仁。”
“在无常的人生面前,孔子所感受到的不是焦虑、孤独或是恐惧,而是信心和希望,是人生的紧迫感和仁道的使命感。面对死亡,孔子没有消解生活的意义,没有否定人生的价值,而是赋予了当下的永恒性。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人生的希望不在来世,就在当下,只有在每一个当下之中,无私地奉献自我,才能创造人生的价值,并在价值的历史流传中,完成生命的永恒。这就是仁者的信仰。”
“历史虽有既定的运动轨道,超越当下的历史时势,摆脱当下的恩怨是非,固然可获得个体生命的清静无为,得超脱自在;然而,历史的每一次前进,不正是通过有志之士的奋斗,甚至是牺牲来推动的吗?如果人人皆避世自保,历史由谁来创造?人民又由谁来拯救?仁者的进取正是历史前行的内在动力,离了仁者,实无人类的历史,更谈不上天人相参的一体境界,无儒家之有为,便无道家之无为。”
“孔子不是先知,不是神仙,在他的身上,不带有任何宗教性的神秘光环,孔子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其平凡中又透着不平凡的精神,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和楷模。孔子的入世精神,奠定了中国文化非宗教性的基调,受到孔子及其儒家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不具有宗教式的信仰,更加认同现世的努力与关怀,在家庭和社会中无私奉献,以此来践行和实现人生的使命与价值。”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王宁】怎样读经典《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