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成际】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7-06-22 12:53:10
标签:

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作者;丁成际(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合肥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五月廿八日庚辰

          耶稣2017年6月22日

 

 

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占主体地位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二者同在中国社会先后居于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两者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内容。


如何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关乎意识形态和政治的问题。


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不只是事关如何创新发展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的现代化,也事关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即中国化。


从历史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有着相互认同、相互否定与相互融合的过程。


从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相融相济是二者关系的主流形态。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相融相济源于儒学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向需要,也是充分发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双重要求。


要真正做到相融相济,就学术层面来说,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与学科知识所限来进行深度参与,只有双方实现良性互动合作,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化,儒学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现代化。


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相融相济已然形成之下,面对未来,二者如何进一步相融相济?

 

从理论上来说,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促进二者相融相济,需要客观科学礼敬甚或宽容包容的态度。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无论以何种路径复兴都不得不面对的基本情境。因此,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对儒学采取包容的态度来汲取儒学的资源,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来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自觉地区别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方面的问题与关系。


同时,“如果儒学要成为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就必须不仅能够对时代精神进行概括和总结,而且能够充当时代精神的塑造者。”否则,就只能承认儒学在当前中国文化建设中作为“支援意识”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相融相济关系还得体现于日常生活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如何从儒学中吸取普及化经验及其土壤,儒学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一种行为理念甚至在日常的生活层面接受它的指导。

 

从现实情境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融相济,需要立足于发展的角度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当前,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共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二者将如何共同面对现代化中国社会与后现代化中国社会的现实?也就是说,如何寻找解决当代社会所出现的问题的理论?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理论适合于中国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二者都需要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理论,以此来满足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如果二者仅滞留于或过分强调政治与意识形态化,这既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发展不好儒学,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都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