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西河之学——战国时期列国崛起更替的基因密码 (一)
作者:丁万明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五月廿九日辛巳
耶稣2017年6月23日
在中国古代,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制度,而使良好制度得以贯彻实施的是人才,重用贤才、善用贤才的时代,往往是政权得以振兴、社会得以善治的时代。有管仲与狐偃等人襄助君主成就齐桓晋文霸业的佳话,有贤德之人举于野而成为孝廉秀才的美谈,有世家大族担当天下的贵族精神等。这些体现了古典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人正是通过士人来实现文化的存续和发扬。朝代兴衰的密码掌握在人才手中,而吸纳人才的制度是文化平台,文化平台更为根本。
魏国西河应包括今陕、晋黄河两岸的大片土地。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认为“西河”的范围包括今陕西高陵县、华县以东至于今山西西南部。孔子的杰出弟子子夏定居于此。子夏,姓卜名商,子夏是其字。卜子夏不但是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而且还是孔门十哲之一。子夏比孔子小44岁,孔子之后,子夏是各国士人公认的宗师级大儒,长期在西河之地收徒教学。
魏文侯对子夏极为推崇,亲拜子夏为师。儒家的梦想就是给国君做老师,就是做所谓的帝王师。儒家希望通过帝王师的身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使自己的政治理想通过国君付诸实践。子夏是第一个享有帝王师美誉的大儒。我们都知道,子夏的老师孔子一生在鲁国不受重用,周游列国累累如丧家之犬,他的理想最终在子夏身上才算梦想成真。由于子夏长期在西河讲学,又得到了魏文侯的鼎力支持,西河学派得以形成,并且成为持续兴盛长达100多年的文化重镇。华夏文化的重心转到了魏国,西河之学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文化的兴盛是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第一强国的标志。
魏文侯是最早有意识建立高级智库的君主。在他不遗余力的努力之下,魏国成为战国初期人才荟萃的高地。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资治通鉴》这样记载:“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也就是说魏文侯以硕儒为老师,礼待文化名人,结果各地贤能之士就都云集麾下。
由于子夏年事已高,魏文侯又把另一位年富力强的儒者田子方礼聘为师。田子方是孔子最重要的弟子之一子贡的学生,同样名声卓著。然而田子方毕竟没有子夏那样的声望,所以有人不服。魏文侯的小弟弟魏成就对魏文侯说:“田子方虽然是一位贤人,然而并非有土之君也,现在你经常与他平等相处,假如再有比田子方还贤明的人才,你该怎么对待?”也就是说田子方不是有封地的君主,言外之意就是你对田子方礼遇太过了。
对于这个明显的刁难问题,魏文侯怎么回答?他说:像田子方这么贤明的人,不是你魏成该随便非议的。田子方,那是一位有仁德的人。魏文侯说:“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国宝是要安放在合适的地方,要小心呵护的。国家有国宝级的人才坐镇,大臣们就不会明争暗斗;国器是要放在关键位置使用的。国家有智士,就能顺利解决与周边邻国诸侯的各种纠纷和摩擦;国尊是精神领袖,要让全国人民都尊崇的。尊崇国尊,君主的统治才能相应地尊贵稳固。魏文侯把这番道理给小弟魏成一讲,魏成豁然顿悟,自动请求到郊外闭门思过三日,以示请罪。
魏文侯礼待子夏并且拜其为师这件事极具震撼力和象征性,可以说开了战国重视士人的先河。各国的士人把西河之学看作文化高地,魏国自然成了他们实现理想的首选诸侯国。事实上,西河学派确实为魏国吸引、招募并培养了大批官员。因此四方贤明之士都投奔于魏文侯的麾下,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纷至沓来,一时间魏文侯手下人才济济,睥睨群雄,所以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率先强大起来就在情理之中了。魏国之所以能够在战国之初称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魏文侯把魏国变成了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石志刚】古人家书中的为官之道
【下一篇】【吴亚波】我为何反对纯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