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孝行·教学手记” —— 安徽师范大学赴阜阳青春孝行实践
作者:李心茹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六月十九日庚子
耶稣2017年7月12日
青春三下乡,在实践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现在的青春用来磨炼,以后的青春用来回忆。实践过半,在阜阳王店这座小镇里我收获了最纯的笑容、最真的感情和最美的青春。青春孝行,不负韶华。
呦呦鹿鸣,吟诵之音
“自古诗文皆吟唱之”,吟唱也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这种新颖的方式吸引了这里的孩子,朗朗的齐诵和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这是他们不曾感受过的远方。从刚来的身体不适干燥过敏,到现在的习惯面食,阜阳给了我很多美好回忆。
本来对教习吟诵并不是很有信心,在接受任务时也有过犹豫。畏怯大于兴奋,紧张充盈内心。前一夜的反复练习,到开口的“蓼蓼者莪”。本以为这种新奇的方式不易被孩子接受,是孩子们稚嫩的童声,给予我信心和力量。从吟诵中感受到的《诗经·蓼莪》对父母抚育之情的感激,对不能终养父母的悔恨,那一刻迸发出的吟诵魅力,让我感受到的是教书育人的神圣。
关于夏天,总有些晒不干的记忆
“让我在王店的街头走一走,等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仍停留”如果说“半城山,半城水”是形容江城芜湖,那“一马平川,骄阳似火”便是形容七月的阜城。纵使,炎炎烈日也晒不干这里的青孝记忆。
有这样一位乖巧懂事却总坐在教室后排的刘政小同学,小小的身板,有种沉默的可爱。在一节英语课上,我负责助教。袁袁老师在讲台上为孩子们讲解音标,其他孩子都很专注地在听讲,只有他趴着小脑袋望向窗外。“你怎么啦,怎么不听课?”“我……我才上一年级,没上过英语课……”我心中暗自诧异,在城市里英语甚至作为胎教启蒙,但在这里五年级的孩子一学期却只能上到两次英语课。知识水平差异的背后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我很想为这里的孩子做些什么。“你看这个小写a是不是像一个有柄的小苹果,所以就可以引申出apple苹果这个单词”尽管那天只教了三个字母和三个单词,但从零到ABC的突破,在那一瞬间,我感受到的是教师的一种神圣。从认真听讲的学生到青春下乡传道解惑的小老师,我们要学习的还很多。见过山见过海见过花开见过树绿,直到看见你笑的样子,才驻足。青春下乡,以爱之名,传孝之道。
为你,追寻万里
“妈妈,快快,快点吃!”“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要哕(吐)了”嘴上说着不要,但嘴巴还是大口的吃着。这种口是心非,大概是每个家长独特的爱的表达。不论是阳光下奔跑的少年,还是终点等待的父母,烈日下的那一段路程与那一块西瓜都是亲子间美好时光的镌刻。每一片西瓜都是孩子答题、接力、全力奔跑得来,都是父母从孩子手中接过的骄傲与荣光,每一张笑脸都在阳光下折射出别样的青春。
看到家长和孩子们在比赛中释放天性、投入其中,仿佛前期烈日下的准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肯定与认同的参与。“笑声、歌声、说话声,声声入耳”世间予我千万种满心欢喜,沿途逐枝怒放,全部遗漏都不要紧,得你们一枝在我胸襟就好。青孝记忆,难忘的回忆。
白茶清欢无别事,青孝少年我们等风也等你。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