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谦】华夏历法知识十问十答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7-08-01 20:36:47
标签:

华夏历法知识十问十答

作者:宇谦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初十日庚申

           耶稣2017年8月1日

 

 

《崇祯历书》和《西洋新法历书》有何区别?现在的华夏历法真的“山寨自西欧并非中国传统“吗?

 

华夏历法知识十问十答

 

甲、《授时历》和《大统历》有什么区别吗?有人说《大统历》就是《授时历》请问这种观点正确吗?

 

回答:《大统历》和《授时历》还是存在一些区别的。比如说《授时历》使用至元十八年岁次辛巳(西元1281年)为历元,并且使用岁实消长之法(将回归年视作一个变小数处理)大统历去掉了岁实消长的规则,并且改用洪武十七年岁次甲子(西元1384年)为历元。这种改动是一种退步的做法。大统历去掉岁实消长和历元之后,一开始还没有影响《大统历》的推步精度但是后来还是有所影响的。因为《大统历》将回归年自此当成不会变化的数据进行了数学演算。另外还有就是《授时历》实行之初,近日点在冬至点附近,而到了明末已经离开冬至点五日至六日了,这些都逐渐影响了《大统历》推步交食的精度。但是如果概括来说这些影响没有导致特别严重的后果。但是从精度越高越好的角度去看去掉岁实消长确实是一大败笔。但是从历来的历法进步来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岁差的引入,比如定朔的确立到后来的定气注历的实行,废除闰周、废除上元积年等都是经历了一个逐渐求索的过程的。在当时看来,岁实消长没有明显的观测改变,所以历算家为了一时的演算便利自然就选择删除那些复杂的算法了。

 

大统历及以前是以冬至为盈缩之极点的(视太阳运动不均匀现象),相当于现在的近日点,这个是沿袭北齐张子信的学说。这个近日点的问题一直到引入西方天文学之第谷体系(认为日绕着地球转,地球在偏心圆内)才被认识到。当然去掉岁实消长一说,从长远来看当然是不明智的。后有监副要求恢复岁实消长,但是没有得到众官的支持,不了了之了。另外《授时历》推步中使用《授时历经》为基准,《大统历》在推步中使用《大统历法通轨》为基准,所以《授时历》和《大统历》是华夏历法的两个不同版本,说《授时历》一直使用了几百年其实是不准确的。

 

乙、请问明末的《崇祯历书》和汤若望进呈清廷的《西洋新法历书》有何区别?有人说《崇祯历书》是西洋人发明的,从此就开始使用“西洋历法”了,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吗?

  

回答:《西洋新法历书》是《崇祯历书》遭到汤若望删减的版本。《崇祯历书》是中西会通集大成的作品,其中虽然引入了西方天文学的知识但是依旧属于华夏历法的范畴。这部著作是众人合力的成果也是当时历局和钦天监在一次次的实际天文观测中逐渐根据实测结果和积累天文数据而完善起来的。崇祯时代历书已成,然诸夏历法讲求验在交食、密合天行,所以需要进行经年累月的测验才会被付诸颁行。当时遗憾的是帝诏命颁行时,大明已亡。汤若望当时只是一个参与人,但他选择留在了京师,当时明亡历官南迁者殉国者皆有之。后来汤若望将经过他删减的《历书》献给清摄政王多尔衮,并且改名教了《西洋新法历书》。多尔衮赐名时宪之后,汤若望掌钦天监事,还在历日封面刊印:“依上传西洋新法”字样。这是有私心的。汤若望是一个学者不假,但他更是一个传教士,只能说他是一个相当合格的传教士罢了。但是请注意引入西方当时的天文学知识和天文算法,并不是说华夏历法就从此变成“西洋历法”了,这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所以说明末开始就使用“西洋历法”了,这种观点自然是不正确和严重错误的。

 

丙、有人说现行华夏历法(官称农历)是西洋历法的“山寨”版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您对此怎么看?华夏科学智慧的结晶农历,真的是“山寨”西洋的历法吗?

 

回答:当然不是,这绝无可能。请注意历法和天文算法的不同,这是不应该更不能混淆的东西。华夏历法从《大统历》版本到明末《崇祯历书》只是算法上的改变,引用西方第谷体系的天文计算方法来计算定朔时刻和定气时刻,包括计算朔望两弦的时刻,七十二定候的时刻。明末的《崇祯历书》之后开始引入西方天文计算的方法,但是华夏历法的历法框架和制历精神是最大程度继承诸夏传统的,这些主要体现在:一、历法的框架仍然是阴阳合历(标注节气和候,五星,昏旦等)的历法框架;二、对于基本名词如定朔、定气、上下弦望、候、昏旦中、岁实、月策的定义精神没有变;三、仍然采用农历特有的《日躔表》、《月离表》、《五星疾迟表》的概念和分法;四、排历谱仍然采用的积累计算法和逐月逐年推算法;五、仍然坚持观测实际天象以校正计算偏差。华夏历法的基本制历精神一是追求昼夜完整和阴阳和谐、天人合一。二是追求和天象的吻合,实质上是追求高精度星历表的计算过程,这可以从华夏历法的发展史中看到先人历算家追求什么。无论是从上古时代的只言片语的记录,还是从四中气(最重要的是冬至这个岁实)和最终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确立,十九年二百三十五朔望月的确定,以及《太初历》的制定,无中置闰法的确立,到东汉《四分历》重新确定冬至点的星宿位置,《乾象历》的定朔法提出,设立《月离表》(月亮表),到《大明历》定出岁差和修改闰周(废除十九年七闰,设立三百九十一年一百四十四闰),后来的华夏历法版本又设立《五星疾迟表》,再到隋朝《皇极历》的定气法的提出,设立了《日躔表》。《戊寅元历》正式用定朔法注历,《麟德历》为了准确而废除闰周,《大衍历》用定气推算太阳表(日躔表),本来是想直接采用定气注历可是由于一些人的阻挠而折中(因为保守势力无法容忍有个别年份的除冬至之外的中气不归月现象的发生)。到《符天历》采用万分法简化计算,到《统天历》确定更准确的岁实周期,到《授时历》废除上元积年而集大成最终沿用至《大统历》。发展到这些可以看出华夏历法制定者的历法精神一是追求完整,阴阳和谐天人合一,更重要的是力求华夏历法更合天象。明末之所以采用西方第谷的天文体系计算气朔原因是用当时的传统历算计算出的天象预报时刻出现了比较大偏差,而西法却优于传统算法,所以决定引入西法。但是中法没有发展出更准确的计算天象预报的方法而败给西法是很可惜的。明末的很多天文学家如邢云路(提出比授时历精确得多的岁实周期)等力求振兴中法可是最终都没能实现,这很可惜。希冀后辈,重振中法,开创未来。

 

丁、有人说农历是落后的,就因为名叫农历所以是小农经济的,对此您怎么看待?农历这个名称是如何来源的?农历为什么又叫夏历?夏历是夏朝的历法吗?

 

回答:前段时间有所耳闻一孩童在家庭过生日,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孩子的外婆看到就说了一句,今天是宝贝的洋历生日吗?外婆只记得宝贝的农历生日,没有给宝贝礼物。没想到孩子一听“农历”二字真是勃然大怒,扬长而去还把门摔的响响的。后来家长去问,哪里来的那么大气性啊?原来孩子不是怪外婆没有送礼物,而是怪外婆说了“农历”两个字,因为孩子说外婆当着他的小伙伴的面说了“农历”两个字是丢了他的人了,因为农历是“农村人”用的,上次有个转学来的就说了个“农历生日”结果全班都笑话他。这故事是真实的,不是杜撰的。这不是童言无忌的问题,为什么我国汉民族传统历法就叫了农历呢?傣族的叫傣历、藏族的叫藏历,汉族的怎么叫了农历呢?应该很多人都有疑惑吧?首先农民和城市人都是平等的,首先声明好了,我虽然自小都在城市,但是我很尊重农民的,否则吃不到粮食可不是闹着玩的事。那既然自古有城市和乡村,汉族也不是人人都是农民,为何汉族传统历法成了农历?因为中华民国十八(1929)年的一到法令,废除夏历,当时管夏历要叫“废历”加上本来民国元年夏历被错误的叫了“阴历”这些加起来对诸夏文明都是损伤啊。当时官府严格禁止夏历,严格查抄印有夏历的历书。但是广大人民还是得过夏历新年,过中秋什么的,但是是偷偷摸摸过的,城市比较难过,也就偏远乡村还能好点,所以当时一些有良心的书商就偷偷印刷一种叫《农历通书》的书,其实就是夏历历书。然后《农历通书》先在乡村贩卖,慢慢再往城里带一些啊。城里人还要偷偷过年呢。所以这个农历的名称是传开来了,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已经和夏历成了并称。当时新中国初年对我国汉族传统历法的称呼还是夏历,一直到十年浩劫时期因为当时大环境,说那个夏字是夏王朝的印记,要打倒。当时大环境真的很无奈了,但是汉族传统历法不能废除吧。于是就想起那个农历的并称,变成官称了。当然浩劫结束有个拨乱反正,但是当时认为这些小事真的是小事,所以就没有特意留心。所以农历的官称就留到现在了。农历是科学的精密的,当然不是落后的。夏历这个名称不是夏朝历法的意思,而是华夏历法的意思。中国又称华夏。就像汉服不是汉朝的衣服,而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夏历就是华夏历法的意思。

 

戊、为什么说华夏历法是一部天文年历性质的历法?传统的天文年历是什么样子的呢?

 

回答:因为夏历的计算就是气、朔、五星、交食的计算,这些就是高精度星历表的范畴。只不过历书分成一般民用的和专业使用的,这个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制定的。自古而然。比如说钦天监除了颁发每年的民用历日之外,还要向特定的人群颁发七政经纬躔度历日,这就是属于专业的天文年历了。中华民国时代北洋政府教育部中央观象台除了每年颁发民用的《中华民国历书》之外,还颁发《观象岁书》这就是天文年历了。当然国民政府时代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除了每年颁发民用的《国民历》之外也颁发《天文年历》到了新中国时代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民用的《日历资料》同时每年发行《中国天文年历》这是一脉相承的传统。

 

己、中华民国改用西历之后,传统华夏历法的版本沿革详情是什么呢?

 

回答:中华民国元年(1912)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宣布改用西方格里历。同时为了不违农时保留了夏历在民间的使用,规定格里历附星期,夏历附节气,二历并存。

 

 1912年5月,民国教育部裁撤了清朝钦天监,遣散了所有旧的官员,并成立了中央观象台,任命高鲁为台长。中央观象台最先成立了历数科,以常福元为科长,加紧编制民国元年的历书。此时民国建立已经有5个月了,只有先编制民国二年的历书,再补编元年历书。由于时间仓促,历算科的人员不足、经验欠缺,编制的这两年历书仍然沿袭了清朝使用的《历象考成后编》的旧法和旧数,实际延续了《癸卯元历》的使用。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历书编制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废弃旧法旧数,改用国际通用的S·纽康太阳表和P·A·汉森月亮表,明确使用北京地方(东经116°23')平太阳时进行推算。事实上,由于计算量实在太大,中央观象台的实际推算也并不直接使用这两个表,而是根据外国提前出版的第二年的《天文年历》进行换算,换算的方法是把《天文年历》中的世界时换算成北京地方平太阳时;二十四节气时刻根据《天文年历》太阳表中的逐日世界时零时太阳视黄经度数,用内插法计算出交节气时刻,再换算为北京地方平太阳时;二十四节气时刻的太阳出入时分则根据《天文年历》中太阳出没表,按照北京的地理经纬度,用内插法计算就可以计算出。另外,历书还刊载了各地日月食各阶段的时刻、时分和方位等等,这也是根据《天文年历》上的说明书进行换算而得到的。从中华民国三年至中华民国十七年,使用的夏历版本是使用新法新数,并且规定以北京地方(东经116°23')平太阳时计算的,是清代《癸卯元历》的后续版本,但是不同于清代《癸卯元历》版本。

 

《癸卯元历》使用北京地方真太阳时,为了区别二者,所以这个时期的官方历书附属的夏历历法版本称为《新法天文夏历》,历谱载于此时期的每年一本的官颁历书《中华民国历书》中。与此同时民间还存有清代的宣统版的《御定万年书》。《紫金历》是现行夏历的历法版本,指从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一直延续至今使用的夏历历法(十年浩劫中官称改为农历)版本,即现行华夏历法的版本。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沿用民国时采用的西方格里历(现行公历)采用公元纪年法,但是也恢复官方历书中刊载和保留了传统夏历在民间的使用和留存,夏历采用干支纪年,两历并存,保证传统夏历文化的延续。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夏,中央观象台被裁撤,由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编印每年一本的《国民历》,开始使用东经120度区时,《国民历》没有刊载夏历日期,但是登载了作为天象而保留的朔望两弦和节气的时刻,均采用东经120度平太阳时计算,直到1949年止。与此同时民间还有大量的清代宣统版的《御定万年书》和民间历算家从1929年起根据《国民历》中的朔望和节气时刻排定的夏历版本(已经属于《紫金历》版本了)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方颁布的历书中开始恢复夏历的刊载,1949年末编写了《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农历通书》,1951年由紫金山天文台(成立于1934年)编写的《中国天文年历》把夏历编入其中,成为《中国天文年历》的一部分,代表官方颁布历书,之后每年发布包含夏历的日历、月历、年历、十年历。由于清代宣统版《御定万年书》也流行于民间,编写年代久远,数据和算法较为陈旧所以和官方的夏历不尽相同,所以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准确的夏历资料,1959年紫金山天文台出版了《1821--2020年二百年历表》。资料表明至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时已经使用农历这个名称了,但是并不普遍,一般还是以夏历相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式改夏历名称为农历。

 

《紫金历》与前一个版本民国《新法天文夏历》的主要区别是:

 

一、《新法天文夏历》采用北京地方116度23分平太阳时0点时刻排谱,而《紫金历》使用东经120度平太阳时0点时刻排谱。

 

二、《紫金历》历算采用每年最新的现代天文模型计算,确保最大程度地和实际天象吻合。

 

所以1929年民国《国民历》中的朔望两弦和节气时刻算法和1949年以后的历书中的农历版本直至现行的农历版本与中华民国时期1914年~1928年《中华民国历书》中刊载的农历版本《新法天文夏历》是不同的,所以称为《紫金历》。

 

紫金历编排历谱主要框架规则:

 

1、以东经120度平太阳时0时整(平太阳下中天时刻)为子时正初刻一个历日开始时刻,作为编排历谱的依据。

 

2.以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低(视太阳过黄经270度)时刻为农历冬至,分十二中气和十二节令。包含节气时刻的历日为节气日。两个相临的定冬至为一个岁实。

 

3.日月黄经差为0度(日月合朔)的时刻为定朔时刻,包含定朔时刻的为定朔日,两个相临定朔时刻为一朔策。

 

4.定朔日为历月之首,即初一日,历日是完整的。

 

5.定冬至日所在历月为建子月,即农历十一月(寅正历谱月序),历月是完整的。

 

6.如果两个冬至日之间包含十二个定朔日的为闰岁(十三个历月),在满足第5条的情况下,以前一个冬至日起第一个没有中气日的历月为前一个月的闰月,岁实是完整的。

 

7.历谱以建寅之月为正月,以正月初一为新年,前一日为除夕。

 

8.定气、定朔和时制均依照现代最新的天文理论和数据计算。

 

以上仅包括主要排算历谱的主要规则框架,还有许多内容没有没有包括进来:比如候、九九、三伏、梅雨等。根据冬至必须在农历十一月的规则(岁实完整性原则)和置闰规则,农历癸丑(2033)年闰十一月是正确的。

 

庚、现代还在使用的阴阳合历中的朔望月真的是历法中的“赘疣”?农历的“闰月”制度真的像某些人所说的那么陈旧吗?

 

回答:当然不是了。阴阳合历性质的历法,比如夏历、藏历、傣历、希伯来历等使用朔望月是可以很好的吻合月亮圆缺的变化,同时也能吻合一年四季的变化。闰月的设置就是为了协调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者的关系而存在的,所以当然不是所谓的“赘疣”因为这种历法本身就是属于阴阳合历的,同时满足符合月亮圆缺的变化(朔望月)和一年四季寒暑的变化(回归年)。另外在夏历中,设置闰月位置的长期变化是可以反映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变化的周期信息的。

 

辛、为什么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什么是夏九九?

 

回答:因为冬九九从冬至起算,三九和四九基本就是每年小寒和大寒的时节;三伏从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起算,第四个庚日中伏,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末伏,第二个庚日出伏,所以伏天也是一年中最暑热的一段时间;夏九九是从夏至日开始起算,一共九九八十一天。

 

壬、现阶段农历真的是愚昧落后的并且如某些人所言的那样已经与时代不相适应了吗?

 

回答:农历本身是科学实用的,不管是城市里的人还是乡村中的人都是可以使用的。农历更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道统根脉所在。农历是密合天行的,充满着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现在有些人不熟悉农历,比如说搞不懂为什么农历每年大小月都不同,还有为什么会有所谓的“无春年”现象,以及农历闰年时对闰月产生各种误会和误读,之所以会出现这类疑惑是因为自从民国改用西历以来,整个国家都置身在一个西化的大浪潮中,对于很多传统是很少去提及的,农历就属于这类情况。这就导致了很多在过去是妇孺皆知的常识而在这个时代正逐渐的沦为所谓的“冷知识”。因为现在生活中接触的少了,自然就显得特别陌生。特别是一些城市中的中年人和一些年轻人对于农历是连基本概念都没有的,甚至于有一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家里要给他过农历生日,他自己不知道日子甚至看不懂日历。还有一些人是会因为公历和农历印在一张纸上而发生很多混淆,比如错误的认为那是“一部历法”。这种现象的出现,第一和长期传统文化的式微分不开,第二这些细枝末节是人们容易忽视的,比如谁也不会想到每天都在生活中的传统历法在很多人面前会变得空前的陌生。很多人看到这里也许会说,你不要杞人忧天,谁还能不过大年呢?但是如果你去定下心问问身边的年轻人,我们为什么要过大年呢?可能会得到很多回答,甚至很多都会有不解吧?是啊,我们为什么一年要过两个新年呢?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不是农历的责任,实实在在是一个如何传承华夏传统文化的大问题。当然首先不谋求人人都去学习天文历法专业知识,因为那不可能也更不实际。可行的是就像早年间一样将那些过去是妇孺皆知的常识重新变成常识,然后真正让大家明白我们的传统历法农历,消除大众长期对农历所形成的一些误解。然后是真正做到公历和农历并用,而不是在本该属于农历的传统文化场合,继续忽视冷落我们诸夏的传统历法。当然这些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条很长的路。这里只能说,农历是科学实用的,农历是永不过时的。华夏后裔堂堂正正的使用华夏历法,这些都是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些华夏后裔并不是因为怀念过去的时光,幻想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时代,真心不是。这些华夏后裔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堂堂正正的现代华夏人而已。从炎黄时代传下来的珍贵文明是需要一代一代传承继续下去的,直到永恒。华夏文明从未断代,何以说传统文明就是古文明呢?何以说使用了传统历法在传统文化场合,就是想穿越回古代呢?何以说就是无聊的复古呢?华夏未断,何以言古?仅此而已。

 

癸、请问说起农历就想到吉凶祸福和八字命理这些东西的原因是什么?农历真的只能进行这类活动吗?

 

回答:当然不是,农历的本职工作不是进行吉凶祸福和命理八字的选择术,而是和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历法的作用是一样的,历法的作用就是给每一天一个惟一的编号,提供时间的基准。至于说民俗上的吉凶祸福命理八字这些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趋吉避凶的信仰,这些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千万不可太过迷信了。至于说为何提及农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些内容,这正是因为传统文化在这个大环境之下显得非常式微,农历在他们心中变成了一种非常陌生的东西,所以首先就生出很多很多的不了解,另外还有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比如一些所谓“命理大师”)去故意神秘化歪曲农历,他们是为了自身的钱口袋,所以不惜口若悬河,胡说八道,滔滔不绝而不休,但是这些都会给大众造成很多对于传统文化和华夏历法的误解。这是非常非常无奈的事情。其实传统历书(黄历也叫皇历)上的历法内容叫做历谱,择吉的内容称作历注,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农历首要的功能还是作为历法的功能,提供时间基准。然后才是按照传统易学阴阳五行的学说去推出的择吉历注,指导一些人们趋吉避凶的美好心愿。这些在传统王朝时代,也是一个仅供参考的,当时的人也不会出现太过迷信的情况。现代面对那些择吉历注的态度,也应该是抱着一个仅供参考的态度就好了。但是如果去掉那些择吉历注,命理八字什么的,农历依旧还是一套完整的农历。道理就在这里,那些择吉命理是一种衍生品,而农历历法是独立完整的核心系统。所以就算衍生品被除掉,核心系统也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的。最后说一句,那些择吉历注仅供参考,千万不要太过迷信了。

 

 

注:部分内容整理自徐先生的相关讲解。

 

幽州宇谦

 

夏历四七一三年岁次乙未十二月八日戊戌 书

 

夏历四七一五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十日庚申 补充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