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需要找到好的形式
受访者:王为松
采访者:东方网
来源:东方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十一日辛酉
耶稣2017年8月2日
图片说明:王为松接受东方网视频采访。
东方网8月2日消息:8月1日下午,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接受了东方网视频专访。他认为“传统文化热”不是偶然,关键是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社会发挥正能量的作用。
东方网:《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电视节目带动了传统文化图书的销售热潮。您对此怎么看?“传统文化热”是一种偶然吗?
王为松:“传统文化热”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十八大以后,我们一直说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有三个来源,一个是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是红色革命文化,一个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传统文化在凝聚中国老百姓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尤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够起到别的文化不能替代的作用,这个在老百姓当中心里接受度也是最大的。关键是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今天的社会发挥正能量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好的出版形态、出书的方式和内容,也就是说关键是传统文化如何找到现代表达的好的形式。我们在做的几套书当中,特别强调传统文化精髓的“现代表达”。
东方网:类似《五百年来王阳明》的传统文化图书,从选题、组稿、编辑到审稿,中间有哪些标准必须要把握?出版这类书,对传承传统文化和坚持文化自信有怎样的影响?
王为松:一个选题内容,首先当然是看他的学术质量;在学术质量之后,我们还要看他跟当前文化热点的契合度;第三,我们也要看读者市场的接受度。所以我们在考量一个选题的时候,还是带着问题导向去的。否则这么多传统文化图书,为什么那些是今天的读者需要的?
我们经常跟编辑也在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同样的一个选题出传统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在做,上海古籍出版社也在做,那么上海人民出版社做,跟他们两家在做有什么区别;第二个,同样一个选题,今年做跟去年做,跟明年做,有什么不同?我们也是把握整个时代脉搏,在这个基础上讲好中国的故事。希望从选题策划、立项到营销、推广的过程中,编辑始终关注这一点。关注到这一点也是捕捉到读者和市场对这个选题本身的需求。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