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明、吴仰湘主编《书院传统与当代大学教育——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出版暨张岂之序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7-09-02 00:06:22
标签:


肖永明、吴仰湘主编《书院传统与当代大学教育——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出版暨张岂之


  

 

书名:《书院传统与当代大学教育: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主编:肖永明/吴仰湘

副主编:谢丰/潘彬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5-01

 

内容推荐

 

该书共40余万字,分理论探讨、实践与反馈、学生作品三个部分,从理论方面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学专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并用评估报告、调研数据、学生访谈、导师访谈、学生作品等方式展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部分成果。

 

自2009年以来,岳麓书院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千年书院实施了独具特色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此过程中,各位导师深入挖掘古代书院教育的宝贵资源,努力将古代教育的诸多元素融入当代大学教育过程之中,旨在使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完备的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融合的有益尝试,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予以报道。

 

本书汇集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经验,可以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为本书作序,对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本书的出版予以高度评价。

 

作者简介

 

肖永明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书院文化研究,出版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4次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获得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吴仰湘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清代以来的经学史研究及湘籍学者著述的整理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有《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皮锡瑞全集》等多部著作。

 

序言

 

张岂之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代以后,众多儒家学者在书院授徒讲学、著书立说,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千余年来,书院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在环境的营造、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等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传统的书院教育强调“为学”与“做人”的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意识、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个人的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的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教师的影响和熏染;传统的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的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书院教育的这些传统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资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感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扎根中华大地,立足民族文化传统,需要从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中吸取智慧、挖掘资源,从中获得启示与借鉴。基于这一思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历史学本科专业招生为契机,立足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挖掘、利用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2009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源于英国,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度在浙江大学等高校实施。上世纪90年代,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不断增加。到2005年以后,由于教育部的提倡、支持,本科生导师制在全国许多高校实施。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与其他高校在很多方面有类似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知道,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千余年来办学不辍。朱熹、张栻、王阳明等著名思想家曾在这里传道授业、设坛讲学,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传播;以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为代表的众多生徒曾在岳麓书院研经读史、求学问道、格物致知,为后来的理论建构、思想探索、社会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学问基础。作为知识创新、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的重镇,岳麓书院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学术传统绵延不绝。这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利用。

 

此外,重视经世致用,强调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是岳麓书院的优秀传统。早在南宋中期,张栻就在《岳麓书院记》中就提出了“传道济民”的理念,把弘扬与传承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造福社会、报效国家、经世济邦作为人才培养的宗旨。每当国家和民族的危急关头,总有岳麓书院的学生挺身而出,担当天下。宋末抗元战争中,岳麓书院师生拿起武器,登上长沙城头参加战斗,最后“死者什九”;明清鼎革之际,王夫之组织力量,抵抗清兵;近现代国家民族多难、西方列强环伺的困局之中,众多湖湘仁人志士心忧天下,提倡师夷长技,实施洋务运动,推动戊戌维新,发动辛亥革命,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岳麓书院的爱国主义、经世致用的精神传统薪火相传、一以贯之。这一传统,值得我们珍视,需要我们继承与弘扬。

 

在近现代的历史变迁中,岳麓书院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高等教育机构——湖南大学。目前,岳麓书院作为湖南大学的下属机构,承担着湖南大学中国历史与中国哲学的人才培养和科研的任务。可以说,岳麓书院由传统书院发展演变而来,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接通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岳麓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理应充分地融入书院教育的元素,体现自身的精神传统。

 

从岳麓书院的实施情况看,他们正在朝这个目标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据了解,岳麓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发展,而是强调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想政治状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方面,可以说是对古代书院“立德为先”的教育理念的直接继承。又如,其中的生活导师制,安排品学兼优的硕士生、博士生,以灵活的方式与本科生定期交流、互动。本科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碰到的许多问题,研究生学长们可以以过来人身份现身说法,与他们探讨解决之道,给他们以引导。这一点,实际上是借鉴了古代书院“学长制”的做法。

 

从2009年至今,岳麓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实施九年了。这些年,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岳麓书院这种立足现实、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与探索,在高扬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重建中国文化自信的今天,其意义与价值特别值得肯定。他们准备把几年来探索与思考的成果结集出版,与教育界同仁们一起分享、交流,希望我为本书作序。我认为,本科生导师制已经在国内众多院校广泛实施,如何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众多高校教师正在关注、思考的问题。本书的编辑出版,应当可以从一个侧面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完善、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