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展良】论志于道之学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7-09-04 20:53:48
标签:
吴展良

作者简介:吴展良,男,西元一九五八年出生于台湾,祖籍贵州。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台湾大学机械系毕业,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师从钱穆先生及其门下先进弟子。主要学术作品有《中国现代学人的学术性格与思维方式论集》「朱熹学术思想研究」系列论文,「严复与中西学术思想的交会研究」系列论文,「钱穆与现代儒学研究」系列论文,「传统世界观与认识方式研究」系列论文,「中国现代思想史新诠」系列论文。

论志于道之学

作者:吴展良(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网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七月十四日甲午

           耶稣2017年9月4日  

 

儒家的宗旨与根本教法是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经过了一生的学习与追寻,我想我才终于对其具体意思比较有所了解。


道至大、至深、无所不包而一以贯之,我们只能以其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而不敢说已经得之。


这目标看似辽远,然而真正志道之人,必定无一刻敢于违背自家(自己与其所学习的道术或学术、艺术团体)已知的道理,必定一心努力追求与实践自家所向慕的最高道理,而且坚持透过实践来检验与修正自己与自家之已知与所得。


不仅如此,“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生人世至为深奥复杂,我们不敢说自己所言所行都合乎大道,但至少可以让自己一言一行都本乎人生最根本的道理:是即善良的本性与天地生生之大德,表现在人与人的往来上就是仁义礼智信。

 

至于如何具体掌握人生最根本的道理,除了论语有着“致广大、尽精微”的精要说明外,古德对其要旨发明已甚多。例如中庸的“致中和”,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程朱的“涵养需用敬”,阳明的“致良知”,道家的“法天自然”,禅宗的“当下即是”。


这些伟大教法从不同角度直指核心,其道理也都相通。我们只要时时刻刻守之、修之,必然大有所得,而让生命展现其本有的光辉。人世悠久,内涵复杂,一切道理固然不能外于人生最根本的道理,实际事物却都有各自的因缘、特性与变化。


我们固然首先要学习人生最根本的道理,同时也必须透过“格物致知”,认清事事物物所内含的道理,方足以恰当地应物。是以程朱在“涵养需用敬”之后,还加上了“进学在致知”。阳明在“致良知”之后,也说“事上磨练”。大学在三纲之后,还有八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一事有一事之道,必须彻底理会。融通万事之道,方为一以贯之的大道,而大道亦不离一个个具体事物之道。我们必须长期累积,永保谦逊,才比较能认识与逼近那最高的道理。

 

大道不易得,“据于德”是要我们一切本乎深得于人性,直接发于我们真心,且表现于行为与人格的“德”。因为人人有限制,大道虽可志、可体而不可自谓已得,所以孔子教我们一切要以“德性”为最重要的根据与判准。


德性为先,理论、事业、成就与利害得失都次要且不可执着。“依于仁”,则是教我们一切作为必须本于仁爱,因为仁爱是生命与人伦的核心。人心若不仁,则生命与人伦将从根本发生病变,一切的事业、成就与利害得失也将成为无意义。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讲的都是人生人世最根本的道理。我们必须依靠这些最根本的道理来处理人生人世的万事万变。儒家的志道之学,首先表现于“据于德、依于仁”,这让我们在任何处境都有所根据,有所依归。在此之后,才是“游于艺”,此因人生人世所需应对之事至为复杂,当以开心优游的态度不断学习各种艺能。


古代讲求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包含了文事武事与政治社会学术文化各方面的本领,现代也应有各种相应的内涵。“游于艺”有专家之学,也有通人之学。


古代士人以从政、管理与治家为主要职守,故多尚通人之学。现代社会则以个体的高度分工为本,故多尚专家之学。大道无所不包,故志于道当兼含专家与通人之学。一般人宜致力于专业而兼具通识,有大志大能者,在现代社会可从专家之学入,而后兼习众艺,成就通人之学,以究明通贯乎修齐治平、学术文化的大道。


结合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们才能彻底面对人生人世无穷的困难与挑战。

 

人生在世,各有不同的条件与遭遇,也各有应做、宜做、能做之事。我们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努力学习艺能,踏实地做各自应做、宜做、能做的事,大道自在其中。


道不可离事,事不可离道,于事事物物中履道践道,方得以明道。若一心慕高远,反而容易失之。此意以宋人的体用不二,理一分殊说之亦通。


一般人先是不相信孔子所说的这十二字就是人生最高的道理与最好的指引。极少数相信的人,却又往往将他当作高远的向往或必须慢慢究明的深远意旨,而不能在当下付诸实践,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让一切都从那光明伟大的泉源流出。这样的儒学不免流于迂远繁琐,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力量。


另外也有少数的人,只强调儒学的根本信念,却不能将其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政治社会学术文化的实践结合,如此也不免于空疏自是。


只有彻底而忠实地实践“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十二个字,我们的人生与文化,才能找到真正的意义与可大可久的前途。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