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小刚】《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自序暨目录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7-09-08 08:57:22
标签:
柯小刚

作者简介:柯小刚,男,西历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号无竟寓,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创建道里书院、同济复兴古典书院,著有《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在兹:错位中的天命发生》《思想的起兴》《道学导论(外篇)》《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心术与笔法:虞世南笔髓论注及书画讲稿》《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等,编有《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一辑)》《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等,译有《黑格尔:之前与之后》《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等。

《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自序暨目录

作者:柯小刚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表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七月十八日戊戌

           耶稣2017年9月8日

  

作者按:过两周要去曲阜参加世界儒学大会,主持一场“少儿读经论坛”。其实没什么用,不想去。推辞再三,拗不过秋风兄盛邀,还是去一下。要说的去年都已说过。相关文章已辑入新书《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计划在“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丛书”出版。这里发出自序和目录。


关于“野蛮读经”的讨论文章在本书中虽然只占有五分之一强的篇幅,但却构成了我编辑这本文集的动力。这动力不是要批判谁,而是斯文之命在时代危机中的感受和担当。作为附录收入的“一个读经少年的来信”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道里书院”推送后,曾得到广泛关注。这封信使我想起自己的读书经历,于是不惮把学生年代的生命成长文字收入本书的末尾,与第一部分的经史阐释文章相映照,一起构成对中间部分在讨论读经问题时谈到的“回归生命学问”的呼应。

 

智能手机开始越来越多地介入当前的学术讨论和修养生活。最近两年,我养成了用微信公众号记录课堂讨论和读书心得的习惯。为了适应手机屏幕,我发现一种类似诗体的句式非常适合微信时代的日常书写。在这本书中,我收录了一篇用这种形式写出的讲稿。在讲稿的开头,我写道:

 

同济复兴古典书院的课

就要开始第三轮了

此刻,我坐在山上

写这篇导论课发言提纲

我的电脑坏特了

只能用手机写简单的句子

仿佛回到从前

只有简单生活的时代

我和听松住在外省的山里

八十年代的老式小区

每周来上海讲课都要坐高铁

这段两小时的路程就像

古代经典和现代世界的距离

不远,也不近

 

手机尺寸的天然限度倒逼我们回到更加单纯的书写形式,手机的便利也使我们更有条件回到自然山水中工作。有一天,坐在树下翻阅手机存档的旧稿照片,忽然发现二十年前的手写诗稿与微信记录的形式有一种时空隧道中相遇的感觉。于是,我把它们编在这同一本书中。

 

我甚至开始尝试用书法创作的形式来记录微信时代的思想生活,然后把这些“微信日常书写”的书法作品图片和“微信诗体”的读书记录文字一起在公众号中推送。早已过度专业化的思想学术必须重新回到生活世界,而早已过度技术化的生活世界则有望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找回生命的默化。

 

2017年5月24日记于青山无竟寓

 

《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

柯小刚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目录


 

经史道艺的生命诠释

 

有余的空间与生命的整全:《诗经·葛覃》讲稿

俯仰天地间:读《采蘩》、《草虫》、《采蘋》

风气与物情:《诗经·北风》讲稿

爱是成就生命的整全:《诗经·桑中》讲稿

治气与教化:《史记·五帝本纪》读解

气化、吊诡与自由:《周易·系辞传》尚象制器章读解

伐柯与时中:东林书院《中庸》讲稿

现代性吊诡与跨文化古典复兴:法兰克福提纲

通古今之变:道里书院微信群讨论辑帖及札记

借笔传心:书画修身讲记及论书札记十五则

中庸的体证:古典书画微信群论书辑帖

 

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

 

跨文化古典教育的当代意义:同济人文学院开学致辞

春天,我们开始学习:同济复兴古典书院开讲辞

古典书院的生命存在:期末致辞

蜜蜂与蜘蛛:给古典书院学员的一封信

听闻感动不如自学默化:同济复兴古典书院第二轮开讲辞

生命的默化:同济复兴古典书院第三轮开讲辞

勇于生命的学问:西政辅仁读书会座谈记录

古典学问是生命的修行:致重庆大学博雅学生的一封信

在无地中游刃:甘阳与古典教育

通经穷理,经世致用:序言与讲稿

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教育:腾冲一中讲稿

当代社会的儒学教育:以国学热和读经运动为反思案例

回归生命的学问:写给读经孩子的一封信

附录:一个读经少年的来信(惟生)

附录:感恩读经,永远读经,平常心读经(董若岐)

“读经理论”不是教育:微信读经讨论辑录

学习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答澎湃网友和《中国教育报》

“诗书解未半,空负继绝心”:答《东方早报》记者问

 

素履之往的生命足迹

 

我的平原:答吉林大学校友问

最后的南山

旅德札记

未名书简

岁暮的诗行

 

 

责任编辑: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