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读“经”有何利弊得失?儒学专家热议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9-22 18:12:05
标签:

少儿读“经”有何利弊得失?儒学专家热议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八月初二日辛亥

          耶稣2017年9月21日

 

  


图为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少儿读经利弊得失之检讨”的专题论坛现场。 曾洁 摄

 

中新网曲阜9月21日电 (曾洁 李欣)退学读私塾、父母担当读经“家教”、课余“读经班”异常火热……针对少儿读“经”不断涌现的讨论,9月20日-21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特设“少儿读经利弊得失之检讨”专题论坛。与会儒学专家认为,中国教育正在逐渐回归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

 

“经”指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近几年来,教育领域掀起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尤以青少年教育突出,对于少儿读“经”的利弊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图为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少儿读经利弊得失之检讨”的专题论坛现场。 曾洁摄

 

在本届世界儒学大会的讨论中,多数儒学专家认同少儿读“经”。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东海大学人文学系兼任讲师王财贵说,经典是圣贤的著作,是从人性出发的智慧结晶,所以读“经”是一种完整的人格教育,能实现开发人性的教育目的。他认为,读“经”应该从小开始,越是早期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就越大。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也表示,记诵是祖先流传下来的优秀教学方法,对于加强汉字教育、提升少儿记诵能力等有积极意义。但除了背诵外,读“经”还应注重解疑释惑,记诵与理解并重。朱杰人还特别指出现代汉字的学习也需注重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应通过《说文解字》解释汉字,传承汉字之美。

 

如何看待现有公共教育体系与中国传统书院教育的关系,成为当天参会专家热议的焦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弘道书院院长姚中秋说,儒家经典为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通过教材形式进入学校课堂,说明教育正逐渐回归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但书院教育尚未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在书院接受教育的孩子没有主流社会承认的正式学籍,在升学、深造等环节遇到困难,书院教育合法化、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公共教育的积极作用,是当前的现实问题。

 

常年从事读经教育的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希望,未来社会或可尝试建构国学教育的学制,组建专门的教师梯队,让书院、私塾等教育机构在现实社会合理存在、顺利发展。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王学典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世界儒学大会设置少儿读“经”这一话题,就是为回应社会热点,让儒学大会、儒学研究不仅是学术界的高端学术讨论,也关注“接地气”的社会热点。

 

王学典认为,读“经”受到重视,与中国教育逐渐回归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儒学研究中心正转移到中国大陆有密切关系。但公共教育体系是当前的主流教育体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作为公共教育体系的补充,完善人格教育。尽管现行公共教育体系存在缺陷、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可以在发展中解决,不应整体否定。书院、私塾教育应发挥其对公共教育的补充作用,共同提升、完善中国教育体系。

 

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出席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做主题演讲时也表示,中国正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艺术、体育、文化知识、社会实践等教育,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