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日本当然属于儒家文化圈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7-10-07 09:00:33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日本当然属于儒家文化圈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八月十七日丙寅

           耶稣2017年10月6日

 

儒家文化圈,是指中国以及历史上曾受中华文化和文明影响、曾受中国皇帝册封的周边国家或民族。如果说以儒立国的中国是儒家文化圈的根本,儒化的周边国家或民族就是儒家文化圈的枝叶。

 

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儒化程度有所不同,即受中华文化和文明影响的深度有所不同,但有两大共同点:一是曾受中国皇帝册封,二是过去或现在使用汉字汉文作为书面语,或者文字高度汉化,三是国民普遍尊信儒佛道。

 

儒家文化圈,从文字角度称为汉字文化圈,因为儒家社会往往采用汉字;从地理角度称为东亚文化圈,因为儒家文化圈覆盖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区域,包括现今香港、澳门、台湾、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等国家和地区。

 

注意,说国家和地区为儒家文化圈,要加一个“原”字。世界久已夫没有儒家文化圈了。现世界三大文化圈是马家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和自由主义文化圈。中国是马家文化圈,香港、澳门、台湾、朝鲜、韩国、日本本质上都属于自由主义文化圈。唯韩国和日本,儒味较浓耳。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日本从不属于儒家文化圈。亨廷顿说:“日本是个孤独的国家,一个自给自足的文明。”他认为,日本文化性质极为独特,未融入任何世界性的宗教或意识形态,无法与其他社会建立任何文化的联系,遂将日本文明与中华文明并列为世界六大主流文明。于中日文化和文明,亨廷顿只知其异不知其同。

 

或谓儒家最反感武力,而日本是武家社会,故不属于儒家文化圈。这个观点犯了两大错误:一是将儒家文化圈作了狭隘化理解,以为文化、政治和制度与儒家王朝一样,才能纳入儒家文化圈;二是将儒家与武家对立起来了。殊不知,儒家主张的义刑义杀义战,《春秋》赞肯的攘夷和复仇,孟子支持的汤武革命,都离不开武力。儒家反感的只是不仁不义的武力。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汉武帝时,日本国王就受到册封,并赐冠服和金印。东汉初年,日本国王遣使入汉都洛阳进贡,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皇赐封,光武帝赐其“倭奴王”号。1784年,日本北九州地区博多湾志贺岛出土了一枚刻有“汉倭奴国王”的五字金印。之后晋、南北朝、隋、唐、明都有封赐。

 

论文化和文明,汉唐宋,日本只是不入流的小学生。从元明到清初,日本仍远远落后,晚清才后来居上。而我们的三代圣王,始终是日人的政治偶像。

 

战后日本文化、政治自由化了,属于自由主义体系,但文化底蕴与西方有所不同,儒家精神依然保留,堪称当今世界最富有儒家精神的国度。在战后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文明强国,所倚恃的就是这种精神,美国的大力扶持只是外因。

 

日本是自由社会,但略优于西方那种自由主义加耶教的社会,因为有儒家色彩,有礼乐残遗。在没有儒家社会的时代,日本社会的文明度、和谐度无与伦比。

 

或说“日本150年前就坚决抛弃掉儒教主义教育体系”云,这是谣言。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语》强调的就是儒家道德,以忠孝为国体之精华,以培养忠臣孝子为教育出发点,并列举孝、友、和、信、恭俭、博爱、学习、成德、公益世务、重宪遵法等十大德行,构成德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勅语》开宗明义:“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尔臣民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发智能、成就德器。进广公益、开世务、常重国宪、遵国法。”

 

或说,明治维新的中心思想是反儒西化,脱亚入欧。这是一个非常流行而极其错误的说法。和魂洋才是日本明治维新的中心思想,又称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由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提出。东洋道德主要指儒家道德,日本以之为民族魂。

 

桥本左内也强调学习西方目的在于“补助我义理纯明之学”,主张“仁义之道、忠孝之教由吾开,器技之工、艺术之精取于彼。”日本维新成功奥秘在此。日本敬重强大,好学不倦,从善如流,这正是儒家精神。

 

明治维新当年是脱亚,并非脱儒,尽管明治维新期间也有反儒派折腾,但拥儒派始终占上风。福泽谕吉《脱亚论》中所要脱的亚,指的是当时中国和朝鲜两个近邻。关于福泽,我有《福泽谕吉“劝学篇”批判》一文批之。

 

福泽不懂儒家,有反儒倾向,但并不激烈。论及儒家,他只是说“学校的教旨号称仁义礼智,却是虚饰外表的东西,宛如一个连道德都到了毫无廉耻的地步”云,并非反对仁义礼智和道德本身。反儒最坚决、脱儒最彻底的是中国,从脱儒开始,脱尽仁义道德,礼义廉耻。结果如何,天下周知。

 

日本与民国都不是儒家政府,但日本尊儒有素,其立国精神中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民国则反儒成风,作为立国思想的三民主义,严重背离仁本原则。论政治、社会之文明程度,日本远高于民国。民国之败因种于五四,反掉儒家,一败于日寇,再败于马帮。从此偏安孤岛,一蹶不振。日本侵华是一回事,日本尊儒又是一回事,不能因为日本尊儒,就以儒为敌。

 

当然,作为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学生,日本始终难以入门,遑论登堂。日本人称大和民族,以“大和魂”为民族精神,名不副实。《中庸》强调致中和。而日本人学儒不到位,常常发不中节。学中国而从不实行科举,立国精神把忠孝放在第一位,都是不到位;骚扰明朝,侵犯清朝,全面入侵民国,都是发不中节。

 

从历史的高度看,王道政治和大同理想只能寄望于中国。美国和西方受赐于、亦局限于自由主义,不易突破和超越;日本岛国心态固结,格局非常有限,很难真正理解天下一家、民胞物与的仁道主义政治情怀。2017-10-6余东海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