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同安孔庙同祭孔子,厦金师生共襄盛典

栏目:2017年度全球祭孔
发布时间:2017-10-17 20:33:27
标签:


原标题:海峡两岸昨日在同安孔庙同祭孔子,厦金师生共襄盛典

来源:台海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八十日己未

           耶稣2017年9月29日

 

  

 

男女舞者右手执羽,左手执龠,三献六佾之舞。

 

  

 

主祭人诵读祝文。

 

  

 

舞者神情庄严。

 

台海网9月29日讯据厦门日报报道海滨邹鲁,礼仪传世。在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8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昨日上午,一场祭孔大典在厦门地区唯一的孔庙――同安孔庙举行。

 

作为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的重头戏,昨天的祭孔大典及随后举行的开笔礼、成人礼,首次邀请金门地区的师生参加;同时,还有200多名境外学生观礼。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通过这场古朴的祭孔大典,进一步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次活动由同安区社科联、同安区教育学会主办。

 

厦金同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昨日上午9时,在各方嘉宾就位后,庄严浑厚的三严鼓声响起,这场遵循古礼的祭孔大典正式开始。

 

开中门,鸣礼炮。乐手先后奏《咸平之曲》《宁平之曲》《安平之曲》《景平之曲》。主祭人净手请香、上香,初献献太牢之礼,再献献爵,终献献帛。男女舞者右手执羽,左手执龠(yu),三献六佾(y)之舞。最后,主祭人焚祝文焚帛。礼成,鸣炮,望燎。

 

厦金同祭一直是同安孔庙祭孔大典的传统。和去年一样,今年依旧由同安文史专家、原同安县文化局局长颜立水担任厦门主祭人,前金门县文化局局长、现金门县参议李锡隆任金门主祭人。

 

不一样的是,今年的陪祭人阵容更加庞大。金门方面,除了去年同样参会的金门县长秘书许金象外,金门采风文化协会创会会长黄振良以及金门高中、金门高级农工职校的两名老师也成为陪祭人。来自金门这两所学校的四名学生则参加了随后的成人礼。

 

这是金门师生首次参加这场祭拜至圣先师的活动。颜立水认为,厦金同祭进一步深化,体现了金门方面对同安孔庙祭孔大典的重视。

 

黄振良在昨日下午研讨会上的发言或许能解释这种重视。他说,保护传承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不忘本,“金门自古隶属同安,同安是金门的母县,以往金门人一直把同安称为‘里面’,而金门是‘外面’,充分说明这两个地方是一体的。”

 

古今同安

 

儒韵风采承继千年文脉

 

厦门方面的陪祭人也有不小的变化。以往几届活动,厦门方面的陪祭人主要来自同安区,而昨日的活动除了同安一中、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等同安区师生参加之外,在市教育局的推荐下,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中学的师生也参加了祭孔大典、开笔礼和成人礼。

 

颜立水说,在辛亥革命以前,古同安的行政区域包括现在的厦门全境、金门以及龙海角美,“当时要县一级才可以建立孔庙,后来的厦门、金门都来不及建孔庙,同安孔庙就成了整个古同安地区唯一一座孔庙。”

 

2009年以来,同安已先后举办六届孔子文化节,现已成为集纪念先哲、文化交流、学术研讨、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庆活动,“海峡两岸同祭孔”文化品牌日益响亮。

 

颜立水认为,随着参与人员范围的扩大,同安孔庙的祭孔大典真正成为古同安、今厦门共同的活动,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昨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200多名境外学生也到场观礼。来自安哥拉的杨大勇(中文名)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祭孔大典,感觉很新奇,仪式感很强,虽然不是很懂,但是他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仪式流程】

 

开笔礼

 

释典之礼后进行开笔礼,学生们收到由青葱、芹菜和红蛋组成的礼品。红蛋寓意“脱壳展翅高飞”,青葱寓意“聪明智慧”,芹菜寓意“勤劳勤奋”。

 

  

 

1.12名陪祭人作为老师,24名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学生身着汉服向老师三鞠躬。

 

  

 

2.老师用朱砂在学生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并向学生赠送毛笔和礼品。

 

  

 

3.老师手把手教学生用毛笔写下大写的“人”字。

 

成人礼

 

开笔礼过后,各位老师又见证了两岸学生的成人礼。

 

参礼学生向大成至圣先师及历代先贤三鞠躬;右手举红蛋,三鞠躬感恩父母;左手举红蛋,三鞠躬感恩老师;最后用心高唱《感谢你的爱》,唱出对先贤、父母和老师的感谢,礼成。

 

  

 

参礼学生鞠躬感恩父母老师。

 

【声音】

 

金门学生

 

点赞同安孔庙

 

●金门学生郑敏文:同安的文物保护做得很到位,我们了解到,孔庙里的石雕都是真的,是同安区文化工作者从大山里、田地里一点一点挖掘出来的,这让我很佩服。

 

●金门学生吴宜娟:同安孔庙的建筑让我印象最深,雕梁画栋特别精致,里面的文物也很多,在这样的氛围里祭拜孔子,心存敬畏。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