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新】道术将为天下合: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的天下文明意义

栏目:思想评论
发布时间:2017-10-26 18:54:49
标签:

道术将为天下合: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的天下文明意义

作者:杨柳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作者赐稿儒家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九月初六日丙戌

          耶稣2017年10月26日


【编者按:此文系作者于西元2017年10月20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的安乐哲田辰山两先生新书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从“道术将为天下裂”到“道术将为天下合”

 

两千多年前,中华哲人庄子曾经感叹:“道术将为天下裂”!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历史,显然主要是一部天下道术分裂的历史。然而,历史自有其不易察觉的另一面。今天,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事业已经由中国倡导并开始着力推动之际,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互动,赫然呈现出一种新的契机:“道术将为天下合”!人类必须携手共建一种人文化成的“天下”文明,中西方文化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必须在保持多样性的同时相互融通。

 

二、“夏威夷学派”及其文化使命

 

在现时代长期以来充满误解、曲解、冲突甚至敌意的中西文化交往环境中,出现一种道术相“合”的契机,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一定是有先知先觉先行者,早已开始为此而辛勤播种和耕耘。在这些先知先觉先行者中,以安乐哲先生为领袖和核心的“夏威夷学派”是一道彩虹般靓丽的风景。

 

在这里,有必要对“夏威夷学派”的文化象征意义略作说明。“夏威夷”一名在中华“夷夏之辨”的语境中,其本来含意是“文明征服野蛮”。如此命名,何其神妙!我们不得不佩服曾经为世界地图命名的中国先人的文化卓识,他们究竟是如何认定地图上太平洋中间这个毫不起眼的群岛,有一天需要承担”文明征服野蛮”的文化使命?


的确,夏威夷这个地方,正好位于东西方的交汇点上,正如这小小寰球“身体”上的“肚脐眼”,大地的“神阙”之穴,或“命蒂”之穴——大化流行为天地万物贯注生命的“脐蒂”之所在,“先天”与“后天”系联之关窍。仿佛出于一种天然的必然性,这个四季如春的神奇之地,“命定”要充当东西方文化相互沟通的桥梁或纽带。正好在这个地方,有一些潜心致力于融通东西方文化的思想者和学者,经过数代累积传承,已建立了一个以东西方文化互释,尤其是中西文化互释为内核的“比较哲学”领域,而安乐哲先生及其弟子们无疑是这群哲人中的杰出代表。


如此说来,“夏威夷学派”在地理意义上,在学术意义上都是名正言顺的。然而,“夏威夷学派”之所以成立,并且应该成立,其最主要的根据是精神性的,就在于“夏威夷”这一名称所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文明征服野蛮”。它意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代表的“德性文明”,必将征服西方产生并蔓延世界的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的,野蛮的“理性文明”。


从这个意义上讲,“夏威夷学派”作为“文明”使命的承担者,必然是一个开放的学派,一个敞开怀抱欢迎志同道合者的,不断发展壮大而生生不息的思想和学术共同体。对于这个开放的思想和学术共同体而言,无论是活跃于当今世界的还是将诞生于未来时代的,所有致力于“文明征服野蛮”的“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者,实质上都属于这个“夏威夷学派”。

 

三、“夏威夷学派”的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

 

“安乐哲儒学大家项目”丛书的出版,是“夏威夷学派”跨文话讲述中华文化的新成果:《孔子文化奖安乐哲卷》是对安先生积年探究的精选荟萃;《儒家角色伦理学》是安先生关于古典儒家人伦智慧的重新“发现”之作;田辰山先生的《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则是站在中华文化本位的立场上,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视角,对中西文化的根本特质及其历史互动“经验”的哲学诠释与价值衡定。这些著作构成了一种在全球交往背景下,向全人类跨文化讲述中华文化的典范。

 

从包括本丛书在内的,目前已取得的成果来看,“夏威夷学派”已经建构了一种中华文化跨文化讲述的学术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从内容上看,由“一多不分”世界观、中华“仁”德价值观、角色伦理学(或“人伦学”)、中国辩证法、互系性思维方式等主体成分,所构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圆环”已经成型。当然,这个“圆环”主要是哲学性的。而且,这个学派最擅长和最精深的是“文化互释”——中西文化之不同语境的、话语的、词义的相互诠释。这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圆环”既然已经形成,或许夏威夷学派比较文化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是在这个整体基础上的继续深化。

 

从方法上看,夏威夷学派对于“讲什么”、“怎么讲”和“为什么要这么讲”等问题都有自己清晰的答案,而这些也就标示出了其特色鲜明的讲述方法体系。


“讲什么?”答案是,讲述“中国话语”或者“中华文化”。这个“中国话语”或者“中华文化”,是来自中华文化经典的声音,是远古传来的“老话”,是“道”的声音。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中国”是文化意义上的,而“文化”是指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创造和积累的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我们所有人,包括当今生活在这块东方土地上的中国人,都需要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去,要让那个源头“说话”,要倾听来自那个源头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强调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刚刚召开的十九大报告就着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意味着我们中国人要回到传统文化的本位,回到那个优秀传统文化本源中去,汲取营养来丰富我们自己。


并且,这里甚至可能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中国人把自己做好了,就是一种示范,就可以引导天下人都来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所以,在“讲什么”这个问题上,“夏威夷学派”高度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就是在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中国话语”。

 

“怎么讲?”,答案是“跨文化讲”。“跨文化讲”就是不局限于任何一个“现世生活”的文化立场,而是跳出任何一个“现世生活”的文化立场,站在中华文化传统“华夷之辨”或“夷夏之辨”的立场上,从那个道义根本上讲:“中国”则“中国之”,“夷狄”则“夷狄之”;如果夷狄“中国”化了,就把它“中国之”;如果中国“夷狄”化了,则把它“夷狄之”。所以,夏威夷学派“跨文化讲述所依托的那个价值准则,是不局限于任何一个现有的文化的,是站在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华夏”的那个立场上讲的。所以,它讲的那个“话”实际上是“古话”,实际上是“老话”,是中华文化“经典”的话,是来自于《易经》的“话”,来自于孔、孟、老、庄的“话”等等。那么,今天的人们必须要学习了才能懂那些“话”,才能被那些“话”中的精神或智慧所教化、所滋养。这是关于“怎么讲”。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讲”,是因为我们所有当下生活的人都会有我们自己当下的局限:原则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事实上,成为圣人的尚属少数,而且,每一个人都只是处在“止于至善”的修行途中,因为“至善”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我们无一例外都必须听古圣先贤的“话”。所有人都必须带着一个虔诚的、谦虚的、学习的心态,去听那个来自远古的,源自真正的中国精神的,源自中国文化根本的“声音”。所以,为什么要这样跨文化讲,即站在一个更高的“华夏”的立场上,或者中国文化源头的立场上去讲,就是这个原因。可以看到,夏威夷学派的跨文化讲述者们,这些研究者们、先行者们已经把这些基本的讲述方法建立在那里了。

 

那么,在这个跨文化的讲述中,我觉得启示了文化际关系的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就是跨文化讲述要关心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所谓要相互理解,就是彼此要听得懂,不能彼此听不懂,“鸡同鸭讲”就不可以。如果讲英语,只有“讲英语的人”听得懂;讲汉语,又只有“讲汉语的人”听得懂;而英语与汉语之间彼此听不懂,这就不行。但是,所谓彼此听不懂,关键还不是一个狭义的“语言”上的问题,它是一个文化诠释的问题,所以相互理解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层面,它需要文化诠释。


第二个主题是对话。理解了以后相互要说话,说话的目的是要寻求共识。彼此都理解了对方在说什么,然后呢,大家要达成某种共识以后,才能在一起生活。如果没有共识,肯定是要彼此争斗的,就不能形成“和”,就不能“和而不同”。


其三,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不仅仅只有理解和对话,还有教导或者教化。就像长者要教导或教化年轻人一样。从道德文明发育的程度上讲,文化与文化之间也有“长者”、“智者”,也有比较“年轻”的“愣头青”和“不太懂事”的,甚至很“野蛮”的。于是,文化之间就有一个“长幼”的、“高低”的、“生熟”的,乃至文明与野蛮的,这样一个伦理。当然,在每一具体的文化内部结构中,不同文化层面的发育也不尽均衡。于是,文化之间其实会形成彼此的文化层面相互交织、参差错落的局面。然而,从文明的德性上讲,不承认这个文化际的“长幼”伦理是不可以的。那种“和稀泥”似的说法,说咱们都是文化,咱们平等对话就可以了。这种“和稀泥”似的文化相对主义,其实是行不通的。


那么,谁会是这个“文化长者”呢?我们坚信,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具有这样的德行,可以做“文化长者”。当然,这决不是说每一个当今的中国人,仅仅因为生在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环境中,天然地就被赋予了一种可以自高自大的资格。虽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并不完美,但就是在我们当今的中国人民中,蕴含着这样一种具有文明教化或教诲意义的资源:有这样的人,也有这样的精神资源,也有这样的文化力量,包括我们显现出来的物质文化的力量,都可以有文明教化和教诲的意义。


所以,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有理解和对话,而且也有教化。我们中国人责无旁贷,需要承担起教化自己也教化天下的文化使命。所以,在跨文化讲述的过程之中,要把握住理解、对话和教化三个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讲述

 

还有一点,就是在这样一个跨文化讲述的过程之中,我们一定要瞄准这样一个目的,它讲述的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当然,在这个讲述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应该越来越发出它的声音,发出它越来越洪亮的声音来,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中国的“道”本身说话。中国人,当然,所有站在中华文化立场上的天下人,也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比方说今天的“夏威夷学派”,比方说未来参与这个开放的“夏威夷学派”的所有讲述者们,他们都有这个责任,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建设德性的天下文明,而来参与这样一个让中国的“道”发出声音来的跨文化讲述。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