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圣人有无常心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7-10-31 13:04:10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圣人有无常心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九月十二日辛卯

            耶稣2017年10月31日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四十九章》)此言没错,与儒家民本精神相通。圣人以百姓的意愿为意愿,一切为百姓着想。周武王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然而,此言不全面。就关心百姓、尊重民意和与时偕宜而言,圣人无常心。然圣人遵循中道,追求王道,坚持五常道,道心德性永远不退,道德立场和价值标准恒常不变,在这个意义上说,圣人有常心。易有三义。如果说“无常心”是变易,常心就是不易。

 

儒家强调的恒德,就是君子之德,是天性道心的作用和体现。孔子说:“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

 

孔子强调恒德的重要。巫要有恒才能勾通天人,医要有恒才能治疗疾病,执政者要有恒才能兴国安民。不恒其德的人,不用占卜了,占了也没用,不占就知道,故易学界有“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占”之说。

 

《礼记缁衣篇》记载:“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龟筮犹不能知也,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兑命》曰:爵无及恶德,民立而正事,纯(烦)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贞)。妇人吉,夫子凶。”  

 

大意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是南国古人遗留下来格言。那种人的命运,龟筮也不能预知,何况人呢?《诗经·小雅》说:“我的神龟已厌烦,谋划吉凶它不言。”《尚书·说命》说:“爵位不要赐给德性不良的人,若赐爵,立之为卿大夫,要取有恒心行正道的人。无德之人常常求神问卦,是很不敬的。事情烦杂就会扰乱,就难以侍奉神灵。”

 

“不恒”二句,为《易经·恒卦》九三爻辞。集解孔安国注:“此易恒卦之辞,言德无常,则羞辱承之。”不占而已矣,《集解》郑注:“易经所以占吉凶,无恒之人,易所不占。”

 

不恒其德即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小雅·白华》:“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意谓其人没有准则,反复无常,德行不专。《易·恒卦·九三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集解孔安国注:“言德无常,则羞辱承之。”

 

恒德即恒心。孟子指出,民无恒产斯无恒心,既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唯有士君子群体,才能超越物质局限,不论有产无产,都是有德阶级,都能保持为善的恒心。因此,有恒心是士君子的一大道德特征,也是士君子与庶民的本质性区别。

 

可见,以中道标准衡量,老子的话不全,有漏。圣人有无常心,不可一概而论。儒家圣贤君子,在政治和利益上,“以百姓心为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文化道德上,则要以对“百姓心”进行启蒙、引导和教化,要“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让人民“有耻且格”。对于民心民意,既有一定的尊重,又有相当的超越。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