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编
陈 明
编委会
朱汉民 张新民 黄玉顺 张宝明 韩 星 方光华 李 霞
任剑涛 干春松 耿 硎 王心竹 周与沉 王达三 任 毅
原道文丛•总序
“士尚志,志于道”,是《原道》辑刊的口号。何为中国五千年一以贯之的文化之道?今天又该怎么走?是《原道》创刊时提出的问题。“原道文丛”理念与《原道》辑刊相同: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对话中强调民族主体性;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强调传统资源的重要性;在儒家传统继承和发展的纠结中强调面向现实的开放性。作为多元论文汇集之《原道》辑刊的延长与深化,“原道文丛”主要收录个人主题性研究专著。我们希望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原道》理念的拓展和思想的深度开掘。
二是一世纪既是现代性与全球化的新挑战,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寻求富强的近代史的内在延续。梁启超在说:“近十年来,忧世之士,往往揭三色旗帜以疾走号呼于国中,曰保国,曰保种,曰保教。”虽然生存危机业已缓解,但政治建构、文化认同诸问题却依然迫在眉睫。可以说,在我们的生命存在中,作为民族主干性文化话语的系统处于严重的缺失或缺损状态。从中体西用到西体中用,或者将文化视为形上之道,或者将文化视为反映论的知识,不仅达成对儒学传统的充分理解,也无法开拓当代文化建设的新局。
我们认为,必须在近代思想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这两大精神遗产中寻找合理因素。我们相信,在张之洞、熊十力、牟宗三与陈独秀、鲁迅、胡适之间存在理论互补的可能。――在“教-种-国”三者的辩证关系中,如果说激进主义者是有见于“保教”与“保种”之间存在紧张冲突的一面而无见于二者之间存在相须相发的一面,因此走向文化虚无主义全盘西化的话,保守主义则是有见于“保教”与“保种”之间存在相须相发的一面而无见于二者之间存在紧张冲突的一面,因此走向非理性的原教旨主义。
我们今天的责任,就是要从文化与民族的内在关联中,从中国历史的一贯性和民族的内在性出发,重建一种能够反映、把握和调整民族意志、需要的话语系统。在此过程中的接纳现代性、融入全球化,都不是消泯而是丰富、高扬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性。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儒学,其在当今的理论形态与实践落实,也必须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最高旨归。
我们希望,这样一种理解和把握能在“原道文丛”中,得到相当程度的反映和实现。
“原道文丛”计划每年推出四到六本,凡持同情理解之立场研究传统文化的著作,或以本土立场讨论当代文化建设诸问题者,均在征集之列。尤其欢迎对政治建构、文化认同、身心安顿诸全球化和现代性冲击中日显急迫之问题的研究。
原道网站:http://www.yuandao.com
投稿信箱:postmaster@yuandao.com
《原道》编委会
二○○四年九月于北京
“原道文丛”第一辑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伦理王国的构造——现代性视野中的儒家伦理政治》
任剑涛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人们习惯以“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描述中国古典政治文化的类型特点。但是,伦理与政治的双向同化,是由哪些思想家完成的,又围绕哪些思想主题展开,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如何发挥巨大影响,今天它的处境又如何呢?这些问题长时期没有得到解释。本书第一次系统地分析了这些问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流——儒家伦理政治的丰富内涵。全书分析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的思想,勾画出一个由天人合一、人性善恶、内圣外王、德主刑辅支撑起的伦理王国的历史画面。对你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政治文化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作者:任剑涛,男,四川人。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1998-1999年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与政治转型、公共理论与行政伦理。出版《从自在到自觉——中国国民性探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走向开放的道德》(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伦理政治研究——从先秦儒学视角的理论透视》(中山大学出版,1999)《道德理想主义与伦理中心主义》(东方出版社,2003)等著作,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与社会文化评论一百九十余篇。
《身体:思想与修行——以中国经典为中心的跨文化观照》
周与沉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身体观与“人的问题”密切相关,自我理解、交互理解和终极理解都离不开身体的维度。本书对早期中国经典中的身体观,作了思想与修行相交融的通盘观照;并在两希传统和印度传统身体观的考察基础上,展开跨文化比较与对话。对中国古代“气—身体”思想的深入开掘,不仅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心性形而上学、也有别于西方理解的新维度,而且为更整全、真切地体认中国文化中的人心/人事/人生,展现出新的视野。
作者:周与沉,原名瑾,字见山,别署水一方小舟、雪舟近山。壬子孟冬生于川南邛海,祖居青衣江畔,曾问学于锦水之湄、西子湖滨。四川大学文学硕士,浙江大学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学术科研办公室。好读书不求甚解,偶有得皆由本心。治学兴趣在中国道术、佛耶诸教、冥契主义。习书有年,好诗文,京昆、雅乐、影像亦略晓一二。曾有数文载于《中国哲学史》、《中华文化论坛》、《美术研究》等刊。
《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以中古士族现象为个案》
陈明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本书认为夏、商、周三代属于社会组织系统与国家组织系统二元合一的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儒学其基本精神在于以自然形成的文化秩序规范一切,将政治运作及其过程置于文化价值理想的指导之下。周秦之变以后,该结构分裂为state与society二元分立且矛盾对抗的结构,儒生执着于王道理想与三代情结进行社会整合,政治上发挥批判调整的功能。
书中特别将这一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于中古士族的个案研究,描述分析了南朝玄学士族“保江东以存中国之统”、北朝经学士族凭借儒学文化的价值原则通过家庭人伦与典章制度制约、统摄胡族统治政治活动“以夏变夷”的具体活动及深刻意义。
今天,几乎每个人都对儒学有自己的印象和看法。这些印象和看法究竟对还是不对?《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参照。
作者:陈明,1962年生于湖南长沙。1982年株洲师范中文大专班毕业;1989年山东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1992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中国社科院宗教所儒教室副研究员。1994年创办学术辑刊《原道》;2002年创办网站;2004年主编“原道文丛”。出版有《浮生论学》、《儒者之维》等。
《中国古代本体思想史稿》
方光华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本体是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核心范畴之一。如何深化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从社会史、文化史或学术史的角度可以修正以往思想史、哲学史研究的某些不足,但思想史、哲学史研究的突破,最终要依靠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一系列核心概念及其演变历程的深入研究,否则就无法摆脱描述性的困境。本书试图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本体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该书的完成有助于推动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研究。
作者:方光华,男,1966年1月生于湖南益阳,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主要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刘师培评传》(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论集》(作者之一,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等专著。参编《中国历史》六卷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15讲》等教材。主持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被评为国家首批精品课程。
《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
韩星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秦汉政治文化整合是中国思想史、政治史、法律史上一个综合性的重大问题。本书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政治思想、社会政治制度演变、分化以及整合的史实,主要抓住儒法两家思想体系构成的若干重要概念、范畴来宏观地、纲目式地研究先秦儒法在秦汉之际参与政治文化整合,初步为其后二千年中国社会确立基本政治文化模式的情况。
作者:韩星,男,1960年7月出生,陕西蓝田人。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毕业,先后获文学、历史学(中国思想史)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近年尤着力于先秦思想文化、秦汉政治文化、儒学、儒教等的研究。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人文研究所副教授、所长,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儒学—儒教研究所所长。
《自由哲学与中国儒学》
周德伟著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作为哈耶克亲传弟子,作者对自由主义传统与学理的理解是深入、全面的;作为中国文化道统的继承者,作者自觉地以中国圣学为其思想与实践之本。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中,西方自由哲学、法治思想、功效哲学与中国儒学的深度对话与讨论,堪称作者一生心血所系。在中国百年来知识界全面反传统及幼稚的科学主义气氛下,作者坚定不移地从中国文化道统立场去融会贯通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及其复杂学理,其努力与情怀都是极为罕见的。
作者:周德伟,男,1902年生,湖南长沙人,经济学家、思想家,哈耶克亲传弟子。抗战期间创办《中国之路》半月刊,曾任台湾外汇贸易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6年逝世于美国洛杉矶。译有八十万字的哈耶克巨著《自由宪章》,其经济理论熔法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与历史研究于一炉,以维新改革、宪政法治为指向。一生思想与实践皆力求以中国文化道统融贯自由主义传统。名联“岂有文章觉天下,忍将功业苦苍生”广为学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