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雠与书目互为表里——学界研讨《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
作者:刘骏勃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九月十六日乙未
耶稣2017年11月4日
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出版暨历史文献学科发展高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高端研讨会旨在总结《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的编纂经验,推进历史文献学学科的发展。来自全国部分高校或国学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文献目录典》各分典各总部主编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文献目录典》充分体现了“校雠与书目互为表里”的文献学思想,既总结了我国古文献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和丰硕成果,又记录保存了我国历代典籍遗产,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古籍、整理发掘典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从而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周少川教授任主编、邓瑞全教授任副主编,百余位学者通力合作,历经十载而成,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全部出齐。《中华大典》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启动的一项世纪性重大文化工程,是当代学者在总结我国古代类书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现代科学分类编纂的一部新型超大规模类书。《文献目录典》是《中华大典》二十四典之一,共约3500万字,分装23册。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安平秋先生指出,23册皇皇巨著是一个壮观的成果。读过《文献目录典》的凡例以后,深觉该典对六大部类的设置及经纬目的安排都是全面而细致的;经纬结合,既体现了文献的特点,又具备目录的实用性,是一个成功的体例。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从“献”字指贤人的本义出发,引用《孟子》知人论世之义,指出既要从书的角度理解人,也要从人的角度理解书;他特别强调目录的重要性,指出陈垣老校长的第一位“老师”可以说就是张之洞编撰的《书目答问》,文献研究是陈垣老校长的学术特色,是我们应当认真继承与发扬的学术财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祖武先生回顾了任继愈先生生前对《中华大典》工程所付出的辛劳,指出《文献目录典》的体系设置很好地符合了任先生的构想,并建议《文献目录典》的编纂团队应当总结这种大型文化工程的编纂经验。
《文献目录典》主编周少川教授详细讲述了《文献目录典》下设的两个分典《文献学分典》与《古籍目录分典》的特色:前者汇集古代学者对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辨伪、辑佚等各专学相关概念、术语、含义、地位及渊源流别的论述,收录古代学者运用各专学考辨文献的方法与实例,为专业人员和其他学科的研究者提供古代文献学丰富的史料;后者汲取南宋文献学家郑樵“纪百代之有无,广古今而无遗”的目录学思想,不论存佚全面著录产生于1911年以前的中国古籍,可以说是第一部反映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全貌的辑录体解题目录。副主编邓瑞全教授认为,现在的学科分类方法来源于西方,不完全适合中国古书,用传统类书的方法整理古代学术很有必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汤文辉表示,《文献目录典》的顺利出版要感谢以周少川教授为首的编纂团队所作的贡献,出版社的任务就是做好学术著作传播环节的工作。
众多学者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文献目录典》的重大价值,共同认为这是一项利在千秋的文化事业,其价值将随时间流逝而不断提升,并认为应借此机会推进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发展。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锦贵教授指出,要认识到目录学对学术传承的重要性,要加大对目录学的宣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牛润珍教授认为,对文化遗产的盘点是文化复兴的重要工作。北京社科院历史所王岗所长强调,长久以来古籍整理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了人才的缺失,古籍整理应当纳入科研评价体系中,给予相应的学术地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赵敏俐主任指出,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文献目录典》是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共同的文献基础。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尹小林所长、清华大学图书馆刘蔷研究员分别从数字文献学和图书馆的角度论述《文献目录典》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向燕南教授说,在当前“国学热”的环境下,更需要《文献目录典》这样的实际工作,这也是一种民族意义和文化意义上的孝行。《文献目录典》的编纂出版兼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必将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建设中发挥持久的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邢福义】国学的学科化与一流追求
【下一篇】【祝秀权】《关雎》以色喻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