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王阳明的圣人之路——评《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7-11-16 21:14:37
标签:


王阳明的圣人之路——评《心即世界:王阳明传》

作者:刘钊

来源:中国青年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九月廿六日乙巳

           耶稣2017年11月14日

 

  

 

我对王阳明其人是颇有兴趣的,我总在想,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集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军事家等于一身。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在“文治”和“武功”两个方面取得极大成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成为孙中山、曾国藩等风云人物的精神导师。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道:“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王阳明。”这更加令我对这个历史人物心向往之。

 

近来读了新华先锋出版的《心即世界:王阳明传》一书,感触极深。这本书不同于市场上现有的王阳明读本,收录了胡越、王勉三、梁启超、释太虚四位著名民国学者的文章和著作。胡越和王勉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王阳明的生平经历;梁启超和释太虚从不同视角,阐释了王阳明的学说精髓。本书是集王阳明平生事业与思想要旨于一体的权威读本,旷世圣人成长史与知行合一大智慧合二为一,使我了解到了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王阳明。

 

王阳明成长为一位被历史铭记的大人物,自是从小就与别人不同的。书中“王阳明生活”两卷可体现之,撷两则如下。

 

阳明小时候随爷爷去北京,路过镇江时,参加了一个学士名流的聚会,以一首即兴做的诗震慑全场:“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又有人提议,要他以《蔽月山房》为题,赋诗一首。阳明面无难色,又吟了一首:“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于天,还见山小月更阔。”众人呼之神童。王阳明才情初现,注定他之后的命运与众不同。

 

王阳明从小就有圣人之梦,认为读书学圣贤是第一等要事,这是他心中一个美丽而神圣的梦想。他虽然还不晓得实现梦想之路应该怎样走,其中会有多少艰难曲折,又会经历几番风雨交加,但是,这个宏伟的志向,他是立下了。这个志向亦深深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

 

胡越和王勉三详细讲述了王阳明的成长之路,放马居庸关、入仕、平定宁王之乱……使一个鲜活的王阳明形象跃然纸上。

 

王阳明的生平深具传奇性,但更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其学说。

 

“思想学说”两卷,梁启超对阳明思想进行了集中阐述,释太虚则将阳明心学与宋明儒学等进行了纵向比较,说明其关联性。

 

王阳明心学的基础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即理也。王阳明认为,人对外物的认知是一种本能,心的本体就是“至善”。将这种本能发挥到极致就能够心如明镜,映照万物,此时的心便是天理。

 

致吾良知。王阳明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他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作“致知格物”。

 

知行合一,此当为阳明最重要的思想,是其心学之核心所在。知,就是理论;行,就是实践。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我对阳明心学的理解还颇为粗浅,值得一生去学习。但我知道,阳明心学虽已提出了几百年,但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可用作现近的理论指导,亦不过时。王阳明之作用可见其深。

 

王阳明除却以上那些头衔,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行云流水,自成一派。书中亦收录了阳明书法十余幅,编者用心,读者有福,可一览大师书法风采。

 

每每读及阳明离去一节,泪不能禁。他太苦、太累了,他多么需要静静地休息,所有的功劳、诽谤,都交由后人评说。

 

《明史》有评:“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在日本、朝鲜、东南亚,王阳明的声望更如日中天。日本著名将领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归来后,庆功会上,展示了一方腰牌,上书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我不由得慨然生叹:圣贤之路真的不好走,他穷尽毕生,苦苦摸索。从家乡余姚做起的“圣人梦”,到贵州龙场驿的“一夕顿悟”;从策马驰骋居庸关,到运筹帷幄定乾坤。任风吹雨落、身世浮沉,亦不改一身本色,两肩正气。面对世间纷说,他坦荡从容,只淡然地说了一句: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