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和书院的连接,意义不一般
作者:柳理
来源:“敦和基金会”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月初四日壬子
耶稣2017年11月21日
柳理
凤凰网国学频道主编
“敦和•莲子计划——书院基金”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柳理先生在“敦和·莲子计划”发布会的发言
首先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机会,来到“敦和•莲子计划——书院及传统文化教育传播项目扶持基金”发布会现场,我有点小激动。我特别喜欢莲子和书院的连接,这个意义非常好。刚才邓洪波老师已经做了很精彩的诠释。我想,从莲花的特质到书院的特质,确实有很多相通相近之处,它的独立性和它服务大众的入世性,是兼具相连的。莲花很漂亮,可远观不可亵玩,它的果实如莲子、莲藕,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真正融入到大众生活中的。
邓老师的著作《中国书院史》,介绍了书院发展的整个历程。从古代书生的书房到三五好友聊天论道的书斋,再到后来学子在一起求学的场地,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存在,在服务大众方面,历史上起的作用远大于官学。另外,书院的教材不是教育部门的“统编版”,它是由大师们独立编著,保持了独立人格和精神追求。在庙堂和山林中间,书院起到了接通的作用,就如同莲子的审美和功用方面的作用。把“敦和·莲子计划”和当代书院发展进行连接,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另一方面,今天我们关注当代书院的发展,是不是还需要考虑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还要叫书院?第二,为什么要办书院?第三,从大众的角度来说,特别是对家中有孩子的年轻父母来说,为什么要带孩子去书院?包括我们这些读书人,为什么在今时今日还要去书院?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我在凤凰网国学频道创办之初,就设置了一个栏目叫“天下书院”,既呈现古代一些知名书院的历史文化内涵,也关注当代书院的发展。
为什么还要叫书院?时至今日,我们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的同仁们仍取“书院”为名是有历史根基的。我们赋予了它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另外,也不要忘了,我们生活在21世纪,在数字传播和人工智能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今天的书院和过去的相比,是不是还有不一样的特质?不变的东西又是什么?韩愈在《师说》里面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在座的都是弘道之人,也因为弘道而成同道之人。传道是非常高的目标,授业和解惑,融入到现有中小学教育也好,自我学习也好,形式多样。那么,我想书院古今相通之处,一定是要传道或者说弘道的。
我们为什么要办书院?我不再重复邓洪波老师讲到的寄望。我们今天生活在商业高度发达的时代,利和义,在古代有关于义利之辨,义利之理,一直熔铸在我们文化人、读书人的心目中,它有一个尺度,是我们当今办书院也应该把握的。
我们为什么去书院?古代的书院,要“补官学之不足”;而今天的“官学”非常发达,体制内的教育占据了我们国人教育的绝大多数渠道。那么我们当代书院所能发挥的作用,所能补充体制内教育之不足之处是什么?在今天的中国人提升文化自觉、寻找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怎么样把我们传统文化中间那些美好的、独立的、充满人文精神的东西融入我们当今的生活?这是我们当代书院大有空间之处,甚至包括年轻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在产品中融入中国风审美,这些都值得考虑。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会习惯性地去思考新旧事物的生发背景与历史关系。任何一种文化事物,不管是复古的、仿古的,还是焕发新生的文化事物,其生发都需要一定的土壤,需要我们培植土壤,让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今天书院的发展,我认为不能忘记这几个背景:
一、文化复兴的大背景
比如我们看到很多文化因子在外交中的交融,这其中有着很大的背景。从今年从1月25日到现在,国家层面先后就弘扬传统文化推出过几个重大的政策文件,这个文化大背景,对于我们当代书院的发展可能带来很多机会。我想这种机会不是等来的,需要大家乘势而起,去主动积极有所作为。
二、关于人工智能时代
人工智能给大众生活带来了很多新工具、新思维。那么,书院弘道的策略,能不能从中找到可供利用的东西?弘扬传统文化,是不是一定要以一种复古的方式?当代书院能不能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传统与未来的连接?这是需要我们去寻找创新空间的。
三、书院精神融入大众生活
互联共享与私人订制相互交融的时代,喜欢书院文化的群体,如何获得更多的、更具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代表互联网精神的所谓互联与共享,让大众有机会获取更多的文化资源;而以算法推送为引擎的私人订制,又让我们满足个人兴趣获得更多的可能。我想,在互联共享与私人订制这两大技术背景下,书院文化、书院所承载的精神怎么样融入大众生活,这是我作为媒体人特别关注的。
以上只是抛砖引玉,谈了我自己一些困惑和想法,希望获得各位同道更多的指点,也希望莲子计划孵化出更多好的项目,我期待与敦和基金会、书院中国基金会以及书院在线有更多的合作。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姚远